【品读·保定红色故事】李景湖——“两枚弹头”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两枚弹头“咣当”一声落入托盘,这是抗美援朝战士李景湖留给世界最后的声音。
2020年9月2号,95岁的高阳籍志愿军战士李景湖与世长辞。殡仪馆工作人员在收集老人骨灰时,发现了这两枚弹头:一枚嵌在头部位置,一枚深入腰部。它们笔筒形状,豇豆大小,就像两块烧焦的煤炭,仿佛还散发着硝烟的味道。
这两枚子弹头来自遥远的抗美援朝战场,曾在这位军人体内“陪伴”他走过了近70个春秋。
1951年,李景湖同成千上万个英雄儿女雄赳赳气昂昂,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抗美援朝的战场,那时的他,已经是一名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李景湖担任63军187师通讯科长,负责保障整个师的通讯联络工作。不久,他便参加了关乎抗美援朝胜负关键的生死之战——铁原阻击战。查阅相关资料我们了解到,这场战斗打得多么惨烈,美军创造了1小时打出4000吨炮弹的纪录,这场被军史专家称之为“铁在烧”的残酷战役,足足打了13天,我军获得完胜!因通讯保障工作有力,李景湖荣立三等功。
1953年,在朝鲜坪山南村战斗执行任务中,本是李景湖的战友值班,战友一大早就去架线,很晚才回来,刚喝一口水,命令又来了,战友要去,科长李景湖说,你吃饭,我替你去!说完,拿起线拐子就冲向弥漫的硝烟中。这一去,正赶上美军炮火密集,李景湖重伤倒地,这次负伤直接导致李景湖退役。
在李景湖退役报告健康状况一栏写着“头痛”,右手及右脚各负伤一次,已残疾。
当时,医院和他本人都以为只是手脚外伤,但他表现最厉害的症状是头痛,可医疗水平有限,不知道这个头疼是什么原因导致,当时判定为是战场上冲击波的震荡造成。
回国后的李景湖对自己的过往沉默的像一座山,在战场上经历过什么,他几乎没有对包括家人在内的任何人提过。他的精气神似乎被永远留在了枪林弹雨之中。
以团级干部转业到地方的李景湖当时每月工资是176元,而当时一般人的工资收入不超过三四十块钱,即便是这样,李景湖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家人都有着严格而朴素的要求,甚至让人感觉有点抠门儿。孩子们要两分钱买根冰棍儿,在父亲这从不可能。可他却尤其爱丢钱,妻子经常为丢钱跟他吵架,不让他管钱。可李景湖依然我行我素,该拿钱还是拿钱,这钱一丢就是很多年。
直到几年前的一个春节,李景湖的一位战友打电话拜年,才弄清了真相,“你父亲当年丢钱不是真的,是因为我家庭条件不好,女儿智力有障碍,老伴也多病,那些钱都资助我了”。
正是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在美越战争中,一下子拿出650元捐给越南。这个数目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人不吃不喝两年的工资。
因伤残李景湖一生走路抬不起腿,晚年的李景湖记忆越来越差,直到2001年在一次CT检查中,才发现大脑中的“金属异物”。
从负伤到去世,这漫长的67年,李景湖一直被头疼所折磨,严重时彻夜难眠。原来正是这两枚从抗美援朝战场上留下的子弹头,在他身体里作祟。可他几乎从不喊疼,也从来没抱怨过什么。当他知道自己身体有子弹头时,也只是闷闷的“额”了一声。
2020年6月,李景湖发烧住院,连子女也已经认不出来,可是只要有人挥拍子,他张口就能唱起革命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他最喜欢的歌,能够一字不落的从头唱到尾。
战争的硝烟已远去,写下这篇文章时,泪水几次模糊了自己的双眼,在这场跨越70多年的时空“对话”中,我们读懂了李景湖的沉默,更读懂了那千千万万个英雄儿女们无声的大爱和誓言。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