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网络中国节·端午|这些“老南阳”“宛城风物草根谭”中漫谈端午——汉文化与南阳习俗的韵味

2023-05-01 18:37分类: 河北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6月12日,端午假期第一天恰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市区王府山下,南阳唐王府博物馆组织的“宛城风物草根谭”系列座谈来了一场“很文化”的草根话题:端午节里的汉文化。一群南阳文化人聚集一起,追溯端午节的历史起源,回忆儿时的端午节,畅谈南阳的端午习俗。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由来有多种说法,在民俗文化领域,民众往往把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与屈原联系在一起,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已经广泛地深入人心。

  “端午节本与夏至节连在一起,后来端午成了一个独立的节日。”南阳师范学院教授郑先兴说,农耕文化讲究季节的变化,古人在夏至日进行祭祀以祈消灾年丰,但端午成为独立节日后,夏至节就不再过了。秦代在文化上相较而言缺少人文关怀,端午节起源于楚文化,但汉文化的成分居多。

  “端午最早是从崇拜龙开始的。端午,‘端’即‘正’,‘午’代表中,是最热的时候。”文化学者唐明华说,汉代时候,有人将五月初五视作“恶日”,认为这一天五毒最为猖獗,要在这天进行各种辟邪活动。

  唐王府博物馆馆长崔鉴平说,端午节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但汉代对端午节文化发展影响很大。正是从汉代开始,朝廷每年都要在五月举行祭祀活动,目的是辟邪除疫、护佑百姓丰衣足食,为了方便祭祀活动,规定每年的五月五日为端午节,从此确立了端午节的地位,“民俗文化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创作出许多传说故事,影响最大的是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同是五月五日,楚国人伍子胥被吴王夫差用皮囊裹尸丢到了钱塘江;几百年后的另一个五月五日,汉代曹娥的父亲曹盱不慎坠入江中死不见尸,曹娥投江携尸浮出水面。这些故事都是在汉代广泛流传于民间的。”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端午节可谓是民俗大节日,吃粽子、赛龙舟、戴香囊、饮雄黄酒等传统习俗众多。

  在端午节时“露露”水后洗脸,是南阳诸葛亮研究会会长张晓刚家延续多年的习惯。这也是南阳旧时一个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端午习俗。他说,端午节头天晚上,人们常接半盆水放在室外接露水,第二天大人小孩就用这盆水洗脸,“把水‘露露’后,先把毛巾放里面,然后用毛巾洗脸,据说能心明眼亮”。

  南阳师范学院历史学院研究员柳玉东说,唐河也有这样的习俗,直到现在家人还会在端午前一天晚上把水放在外面接露水,也会放入艾叶、石榴花等。“这也是一种仪式感。”他同时提到,西峡县回车镇屈原岗的端午节与别处不同,“那里是屈原‘扣马谏王’的发生地,过端午节是过一周。”

  旧时南阳端午赛龙舟并不多见。郑先兴认为,龙舟与水有关,更与颛顼有关,颛顼打败共工后治理洪水,此后演变出赛龙舟,人们耍龙舟就是讲究人水和谐。南阳之所以旧时少有赛龙舟,是因为大禹治水后南阳的洪水得到了有效治理。张衡博物馆副馆长方建国说,张衡《南都赋》提及“尔乃抚轻舟兮浮清池,乱北渚兮揭南涯”,说明汉代有划舟比赛的活动,但未明显嫁接到端午节日中。

  “端午节不是吃喝节,预防大于治疗,端午习俗对全民防疫的推进有着积极意义。”张晓刚说。他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端午节又被称为古代的卫生节,插艾叶、戴五色线、吃大蒜、佩香囊等习俗与中医药文化关系密切。尽管时代在变,不少人过端午节的形式也在变,但不变的是对端午节文化内涵的理解感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全媒体 王平)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河北省10项古代贡品 191项燕赵老字号列入保护名录

下一篇: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启幕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