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全国著名抗日英烈丨赵锡章、杨靖远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在这伟大且光荣的日子,我们给予烈士的最深纪念应是传承。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续写民族复兴的新篇章。在先后公布的三批全国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沧州籍和牺牲在沧州的英烈共32人。
前有赵锡章以寡敌众,携衣衾而战,后有马本斋壮志不移,百战百胜,令敌人闻风丧胆;杨靖远不灭日寇不割髯;马振华抛家别子,为抗日奔走乡间……他们曾是医生、教师、农民、家庭妇女……但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我之衣衾早已备好,此即我葬身之所,今日有死无生。”这是赵锡章将军用生命谱写的千古绝唱。
赵锡章,字荣三,1901年出生,河间县(今河间市)三十里铺人。他自小聪明好学,后考入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在清河陆军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第九期学习。军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晋军服役,历任排长、教官、傅作义部下参谋、第七十师上校参谋长等职。1935年,赵锡章升任陆军独立第三旅第四团团长。他带兵有方,赏罚分明,深受官兵拥戴。
七七事变爆发后,赵锡章立即请缨到前线杀敌报国。在上战场前,他专门给自己准备了一套寿衣,上面写着“不成功,便成仁”六个大字。平型关战斗中,他率部与敌人血战五天,有力地支援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歼灭日军精锐主力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的战斗。忻口战役中,赵锡章部承担中央地区的守备任务,他冲在一线,指挥官兵浴血奋战,寸土不让,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进攻。这场大战歼敌逾万,成为华北战场歼敌最多的战役之一。赵锡章因屡立战功,被提升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九军第七十师第二一五旅少将旅长。
1938年2月,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集中优势兵力,向晋西中国军队发起猛烈进攻。赵锡章率部奉命在隰县一带狙击日军。2月20日,在敌人的狂轰乱炸下,赵锡章指挥部队严守阵地,双方死伤惨重。21日,日军再次发动猛烈进攻,经拼死抵抗,虽然日军遗尸累累,但阵地全被炸毁,中国军队也损伤惨重,渐成劣势。下午2时,在日军数次攻击下,多处阵地被日军突破,赵锡章部陷入日军三面包围,双方陷入混战状态。在这紧急时刻,赵锡章亲自率预备队一连及旅部其他官兵向敌人猛冲,想堵住突破口,以挽回战局。战斗中,赵锡章臂膀中弹。官兵们都力劝他撤退,他厉声喝道:“我之衣衾早已备好,此即我葬身之所,今日有死无生。”他裹伤再战,督率部队拼死冲杀,但敌我兵力悬殊,敌人将我军压回村内,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喊杀声震天动地,赵锡章头部又受重伤,壮烈殉国,时年37岁。
为表彰赵锡章将军英勇杀敌、以身殉国的英雄壮举,国民政府追赠赵锡章为陆军中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授予赵锡章“革命烈士”称号,并颁发证书。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纪念碑上,均铭刻着赵锡章烈士的名字。
“抗战方兴竟在盐山留遗恨,建国未艾空对鬲水悼英魂”“断头流血乃革命者家常便饭,奋斗牺牲是抗日的应有精神”,这是萧华司令员在杨靖远牺牲后的亲笔题词。
杨靖远,1902年出生,辽宁省沈阳市人。从中医专科学校毕业后,在沈阳、锦州一带行医。九一八事变后,亲人先后惨死在日军屠刀下,激起了杨靖远的强烈愤慨。他弃医从戎,参加了党的抗日组织。
1931年,杨靖远加入中国。1938年4月,杨靖远被任命为冀鲁边区“三十一支队”副司令。当时他留有又长又浓的胡须,表示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绝不刮掉,人称“杨胡子”。他胸怀报国之心,行军作战都是一马当先。1938年5月,他指挥部队重创伪顽军刘景良部,使“三十一支队”威名大震。
1938年12月,时任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六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的杨靖远,在消灭盐山县大赵村地主武装孙仲文部的战斗中,不幸受重伤被俘。面对敌人诱降,他怒目圆睁:“人是不怕死的,要杀要砍随你的便。”杨靖远被敌人铡成三截,英勇牺牲,时年36岁。
为纪念烈士,1940年5月,上级党委决定,将盐山南部和乐陵北部划出设立靖远县。
1945年,盐山县与靖远县合并改称靖远县。1949年5月,靖远县复名盐山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