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河北为什么没有存在感?

2023-04-30 07:59分类: 河北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这是一个令人语塞的问题。我去问周围的一些人,得到的大多是茫然、疑惑的反应。

  也有河北朋友想了想,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笑笑说:“提起河北……好像确实没有什么。”

  后来,我都开始觉得,相比于“没有什么”,可能更令人疑惑的是:干嘛要“提起河北”?

  河北,似乎并不想让人注意到它。隐形人,是河北长期以来扮演的角色。没有印象,就是很多人对河北最大的印象。

  北京有故宫,有长城,有烤鸭;陕西有兵马俑,有秦腔,有面条;内蒙古有草原,有那达慕,有牛羊;江苏有园林,有水乡,有苏大强;四川有火锅,有大熊猫,有辣妹子……

  论战略地位,河北是京畿要地,守着北京和天津两座直辖市;论历史底蕴,河北是中华文明的中心之一,小孩子都知道燕赵之地多得是慷慨悲歌之士;论地理条件,河北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论社会知名度,葛优、姜文、高圆圆、周冬雨、王宝强,都是出生地或祖籍在河北……

  河北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卡壳的地方。有些微妙,有些悬疑,你甚至不禁困惑:河北是真实存在的吗?

  一个是拥有三千年没改过名字的城市的河北,一个是在半个世纪里换了11次省会的河北;

  一个是培育出全国最厉害高考生的河北,一个是本土连一座211或985大学都没有的河北;

  河北地区历史悠久,南北朝以前都是群雄逐鹿的关键地带,分分合合,自不用说。

  近代意义上的河北,可以从1928年“直隶”改名“河北”开始算起。不过,这个最早的“河北省”仅存在了没几天便被拆分,北部分别划归热河、察哈尔两省。1949年,冀南5县划归平原省。

  1952、1956年,察哈尔、热河省撤销,原属地方重归河北,今天的河北省方见雏形。

  从1952年开始,本属于河北的房山、昌平、顺义、大兴、通县、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逐一被划给了首都北京。1973年,蓟县、宝坻、武清、静海、宁河,又划给了天津市。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如果河北是个百岁老人,他可能会觉得这首歌是唱给他的。

  “河北”这个词,没有经历过长期持久的积淀,反而交织在破碎的历史与复杂的时空中,令整个省份缺失了一种认同感。

  时至今日,当年跟山西、内蒙一家亲的张家口,如果遇上满嘴东北口音的秦皇岛,再拉上最南面的邯郸,在巨大的地域文化差异之下,好像也只能面面相觑,没什么老乡见老乡的话可讲。

  各个地方之间,缺少统一的纽带:没有“河北话”,没有“河北菜”,说也说不到一起,吃也吃不到一块。省份缺乏统一鲜明的气质,河北人在省外的形象也变得模糊。

  更给河北存在感添乱的是,没有一个被当回事儿的省会。省会常常是一个省份的代表,也是一个省的向心力所在,比如西安之于陕西,武汉之于湖北,成都之于四川。但是在省会的问题上,河北恰恰最能折腾:保定、邢台、石家庄、乃至北京、天津,都做过河北的省会。

  人们总爱拿石家庄开玩笑,戏称其为“国际庄”。它想积极地改变自己的面貌,为此营建了许多混搭风、猎奇风的山寨建筑,但在外人看来,这波存在感刷得土味十足、莫名其妙。

  石家庄有心奠定自己的省会地位,但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论历史底蕴,比不上保定、邯郸、承德,论经济实力,远不如唐山,一个乡村气息浓厚的“庄”字,正好提醒着它的名不副实。

  前两年,传闻石家庄要改一个高端大气的名字,摆脱长久以来土气落后的形象。结果人们又不干了:那么在意名字干嘛?要改变,就凭真实力,改个名字算什么本事?

  没什么可夸奖的,要说批评,它似乎又没犯什么错。这模棱两可、进退维谷的样子,不就是河北吗?

  《天龙八部》里,金庸借段誉之口,描述乔峰大侠:“好一条大汉!这定是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不论江南或是大理,都不会有这等人物。似这条大汉,才称得上英气勃勃四字!”

  小说是虚构的,但英气勃勃的慷慨悲歌之士,的确是历史的真实。和今天河北人普遍缺乏辨识度相比,历史上燕赵之地的豪壮侠士,个性鲜明,有口皆碑。

  在北京成为政治经济中心之前,河北地区各路豪杰是为全社会所关注的对象。随着元明清三代以北京为都城,再伴随着天津港口的崛起,河北人的星光日益黯淡下来。长期生活在天子脚下,潜移默化中,曾经个性鲜明、充满血性的河北人,性格中慢慢多了些顺从、精明和平庸。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的一套中国历代名人分布图显示,北京建都前后是河北明显的分水岭——唐宋两代,河北名人分布密集,到了元代数量开始下降,至明清就更少。随着各路精英进入北京,曾经风光无限的河北人,渐渐失去了曾经拥有的话语权。

  所谓“大树底下不长草”,首都北京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显著的虹吸效应,吸引走了周边区域的土地、人才及各类资源。随着京津的扩张,河北不仅地盘日益消瘦、人才大量外流,连省内各个城市对河北本就不高的归属感,也进一步降低。

  唐山更喜欢跟在北京和天津之后,搞“京津唐”一体化;廊坊的北三县已经是北漂的大本营,只盼着有朝一日被规划进首都;张家口借着承办冬奥会,与北京走得越来越近;承德和秦皇岛,只盼着每年从京津再多来些游客……

  近几年,为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从劳动力、人才输入,到政策配合协同,河北都一直在默默贡献。不仅如此,河北还承接了许多从首都战略退出的工厂;出于首都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考量,一些地方严格限制产业功能,也无奈地导致了许多不好的结果。

  河北更大的委屈是,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一直处于弱势,仍然没有在京津冀里获得存在感。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全部16位成员中,没有一位河北籍专家。

  今天生活在北京的人,无论从哪个方向出京,都要经过河北。说不定还会收到自动发来的问候短信,开头一句是:“京畿福地……”

  大多数人路过河北,也不会想到去河北的地面上走一走,默默看着车窗外很快就闪过的风景,连同那条短信,也会毫无表情地删掉……

  任何地方处在京津的光环下,都难免黯然失色。河北虽然让人感觉没啥存在感,但经济地位毕竟还是居于全国前列的。

  只是,河北近些年不断被四川、湖北、湖南、福建、安徽等省市超越,GDP排名已经从2014年的全国第六,降到了去年的第十三位。

  这种变化并不难理解。河北自古以冶铁见长,长期主要依赖丰富的煤炭、铁矿石资源,形成了完备的钢铁工业体系。但是近年来,河北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钢铁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必定影响了经济的增长。

  而个中原因,除了自己的发展需求之外,还有:“紧邻京津两大都市,肯定不能发展重化工污染型产业”,“宁可牺牲GDP,也要确保蓝天白云”。

  曾经有媒体评论:京津冀和珠三角、长三角最大的区别在于:政治的考量要大于经济的判断。在珠三角、长三角,各个城市协同发展、共同富裕,形成良好的经济循环。但是在京津冀,北京是首都,天津是直辖市,在资源配置和行政协调的关系上,河北都属于从属地位。

  在一个经济带中,特大城市的意义,是其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珠三角的发展,一定和广州、深圳有关;长三角的发展,一定和上海有关。但是河北的发展,至少在完成工业化进程中,与北京的关系是不大的。

  政治和经济结构的差异,使得京津冀的发展很难实现互补。比起经济文化联系都很密切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京津冀更像是一个用血者与造血机的故事。

  三个地区之间的流动更多在资源层面,却没有系统的产业链上的联系。为了供给京津,为了治理污染,河北频繁被动地做着不同的规划,不断露出产业结构上的短板。

  有闲暇的时候,我很喜欢去河北寻访文化古迹。但也常常疑惑,河北坐拥这么多的历史和地理资源,为什么江湖上没有它的故事,它也从来不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大概还是河北人太实在,不会宣传自己。这份实在,也透着无奈。正如河北虽然在地理上是沿海省份,但在文化性上却是一个纯粹的内陆省份,这么多年了,海岸线就在那里,我们却很少看见河北有发展海洋的经验和思维意识。

  河北会给人一种没有上进心的感觉,不求富贵,只求稳定。反映在人身上,大量人才外流到北上广深谋发展,还有许多学业有成的,进入当地事业编制单位。反应在经济上,河北仍亟待打破资源配置的藩篱,调动民营企业,发育民间社会,完善产业链,合力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我们真的在意河北有没有存在感吗?或许不是。只是因为我们知道,河北本来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只有一个河北,它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河北省的地域调整11个地级市之一邯郸市为何有18个区县?

下一篇:河北省南宫市建制历史超2200年和一位“封神榜”人物有关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