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地方纪录片发展观察:主流化、年轻化、多渠道、多平台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年终岁末之际,中国纪录片网、视听中国、纪录中国-纪录片产业服务平台、广电时评共同发起,联合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新鲜提案真实影像大会,从政策动态、题材类型、制播平台、专业节展、国际传播等不同角度回顾盘点过去一年国产纪录片的发展状况,并以“河北:以史为鉴映射燕赵大地”为题对我台(集团)2021年纪录片创作进行了点评。
时值年末,回望过去一年,借着纪录片发展正盛的势头,我们对全国各地方制作播出的纪录片进行复盘与观察,回顾分析各地省级广播电视台和纪录片专业频道的发展趋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燕赵大地,向来以义气、慷慨著称,这片大地历史灿烂,英雄辈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予了文艺创作无数的可能,过去一年河北省纪录片制作播出便凸显了这一特点。
作为国内第一部如此集中反映红色新闻线记者群体的系列微视频作品,《红色号角》通过发掘大量史实和精彩细节,运用亲历者讲述、动画再现等手法描绘了晋察冀战地记者故事。《初心李大钊》则通过著名主持人和话剧演员朗诵、故事的“情景再现”和影像“写意”等多种表现手法,原汁原味传递革命先驱者的“初心”和“精神”,做到在内容叙事的同时,营造出浪漫主义的诗意氛围,提升了纪录片的艺术品质。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照进现实,这一年河北省纪录片也推出了一系列关照现实的纪录片。《筑梦新时代》则通过影像细节传递宏观主题,以宏大的视野、具象的事例讲好中国故事,描绘出现今中国蓬勃发展的奋进画卷,并探寻这种实践背后可为世界借鉴参考的解题思路。《大河之北》以河北地理空间为轴线,以历史演变为线索,全方位多角度阐释河北由来、地理地貌、发展变迁等内容,展示河北地域形象,阐释河北人文历史。《中国杂技·吴桥》站在中国杂技视角,以历史文化、民间生活、技艺呈现、中外交流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全方位呈现了吴桥杂技和吴桥杂技艺人自身的魅力、及其在国内外杂技界的地位和影响。
在“守正创新,打造精品,叫响品牌”的工作目标的指引下,2021年河北省纪录片精耕细作,收获颇丰,打造了一系列被业界认可,受国家广电总局表彰的精品力作。
城市,从来都不只是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更是人们的寓心之所,北京题材的纪录片从未脱离人文底色。过去一年,北京卫视纪录片依然坚守城市的文化底色和人文底蕴,聚焦北京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彰显北京的人文气息和城市文明。
如何彰显首都的文化底蕴,由北京广播电视台、故宫博物院共同出品的大型系列纪录片《紫禁城》站在大历史的视角,选取中国600年历史进程中若干“变局”事件,以深沉思辨的目光,透过紫禁城来认识世界,也让世界从紫禁城浓缩的600年中读懂中国。
中共东城区委宣传部与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心《这里是北京》栏目合作推出十集大型人文专题纪录片《胡同里的幸福》,呈现了东城落实“崇文争先”理念、抓好“五个东城”建设的首善气象。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心拍摄制作的大型生态理念阐释人文纪录片《山水人和》呈现了北京的绿色发展,展现了“两山理论”在密云的生动实践,用鲜活的人物故事配合高屋建瓴的专家解读,展示了大国的生态智慧。
此外,2021年恰逢建党百年,北京卫视推出了《播“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用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和口吻,讲述革命先辈的故事。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我为群众办实事之局处长走流程》是全国第一个播出的“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节目,节目组采用跟拍模式,记录了“走流程”调研的全过程,通过镜头让观众看到的干部是如何当好“老百姓的官”。
概言之,这一年,纪录片在北京的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了人文的契合点。让观众从历史中看到了北京的文化底蕴,从现实中感受到了北京的发展智慧。
作为中国实现全面脱贫攻坚后的第一年,上海纪录片人将镜头聚焦现实,打造出了一系列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记录社会发展的优秀作品。
这一年,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与英国雄狮电视制作公司联合摄制《行进中的中国》聚焦中国的脱贫攻坚工程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向世界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中国方案、中国模式、中国智慧。抗疫纪录片《一级响应》将深度的人文观察与浓厚的家国情怀有机结合,线月,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抗击疫情的日日夜夜。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制作,首部贴身拍摄消防员故事的4K纪录片《火线小时蹲点贴身跟踪式拍摄手法,真实呈现了消防员们与火海较量,与时间赛跑的救援时刻,也记录下了饱含情感的个人故事。由上海市公安局和上海广播电视台携手合作的12集全景式警务侦查纪录片《大城无小事·城市线》将视线从基层派出所事务转向了打击犯罪,集中聚焦申城的经侦、刑侦类案件。
此外,作为海派纪录片的诞生地,2021年上海纪录片更加聚焦个体,凸显人文精神的力量。上海广播电视台推出的《走出荣耀》奥运篇历时5年,深度跟拍数十位著名体育人,向世界展现中国体育人在荣耀背后的真实训练生活。上海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复见余生》是《人间世》团队再次聚焦于患癌家庭,用镜头记录治疗过程中展现的医学进步、生死之间的人性等社会人文议题,来推动医患双方的理解和认知上的进步。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制作的大型社会观察类纪录片《流动的中国》导演组通过深入跟拍,将镜头对准不同职业、身份的普通人,试图从他们的流动故事里,找到关于“何谓流动的中国”这一命题答案。
同时在建党百年的关键节点,红色纪录片依旧不缺席。《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讲述了方志敏、赵一曼、彭湃、江竹筠、萧楚女等前辈为拯救国家而奔走呼号的故事。《诞生地》依托散布于上海各地的红色纪念地,串联起中共党史上具有开创性、影响深远的大事件,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诞生在上海”的重大问题。《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以城市历史发展和变迁为背景,通过100位外籍人士现身说法,讲述了他们亲身经历的真实的“中国故事”“上海故事”。《青春龙华》突出年轻化的视角,坚持年轻化的表达,由当代中国青年讲述龙华英烈投身革命的青春故事。《同心——永远和党在一起》在党史框架下讲述“宋庆龄与中国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人生经历、精神内核和时代意义。《播火1920》通过“第一位工人党员”李中的故事,呈现了江南造船作为产业工人的摇篮和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产生了第一个工人党员的历史必然性,揭示黄浦江畔这段波澜壮阔的“播火”历程。
这些作品,有的获广电总局2021年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有的获中国新闻奖;有的获优秀系列片、优秀长片、优秀国际传播、优秀导演等奖项,还有的获上海新闻奖、上海广播电视奖、第42届美国泰利奖电视系列片历史类金奖等。这一年,海派纪录片可谓收获颇丰。有国家发展的大政策解读,有关照现实的小人物写实,有聚焦个体的人文关怀,也有传承精神的红色记事。这一年,上海出品的大型纪录片精品力作不断涌现,进一步扩大海派纪录片的海内外影响力,为上海纪录片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催生更具前景的机遇。
近年来,江苏广播电视局一手抓纪录片精品创作,一手抓纪录片产业基地,双管齐下。2021年继续推动纪录片百人扶持计划,制作播出主要围绕聚焦当下社会发展现状,以谱写发展奇迹为核心。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江苏省先后扶持推出了一系列展现社会现实的纪录作品。
为更好推进纪录片行业发展,这一年江苏省推出了百人纪录片扶持计划,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涌现出一系列照进社会现实的优秀纪录片。其中,教育援藏题材纪录片《汉藏日记》用镜头记录西藏班取得的成效和学生在苏州的点滴生活,展现新时代下的汉藏情缘,记录教育援藏播下的种子。《小镇来客》记录了千年古镇黎里“洋老外”杜维明开设的六悦博物馆的故事,展现了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故事,糅合在兼容并蓄的吴文化。《我是创始人》以创始人为节目焦点,讲述他们的创业故事,让观众去体会人物的境遇,观察人物的行为,看到人物身上的复杂性。
与此同时,2021年恰逢建党百年,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百炼成钢:中国的100年》,讲述100个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党史故事。在江苏百人纪录片扶持计划政策下,《追寻:上海美专的红色印记》、《乐益女中的先生们》通过选取不同年代的优秀代表,讲述革命精神穿越历史的场景薪火相传的动人故事,聆听革命精神与民族文化振兴命运紧紧相连的故事。
由中共淮安市委组织部联合淮安市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红色苏皖边》为当前开展党史和“四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节目在央视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播出引发广泛热议,央视评价该片“史料翔实、故事感人,挖掘有深度,制作很精良”。
此外,2021年南京广播电视台专题节目部在精品创优方面也做出了诸多努力。在抗疫、建党、人文历史与发展现实等题材领域遍地开花,呈现出一系列精品力作。《2021,南京盛夏》全景式的记录了南京在这次疫情发生的情况下如何应对和取得最终胜利。《那一年,我们正年轻》从全新的视角,选择当代青年共同面临的问题切入,寻找共同的人生之惑与生命的答案,展现雨花英烈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影响以及传承。《1800米跨越1800年》以精美的镜头语言与精巧的叙事技巧,系统讲述文脉悠长、历史厚重的长江路的过去、现代与未来。《小康江南》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主题,通过向观众呈现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全面反映江苏省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民生等各方面的先进做法和发展成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探索意义。
过去一年,庆祝建党百年的相关选题占据行业关键位置。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湖南紧紧围绕党领导下的革命史、建设史中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推出了系列纪录片,这些作品突出主题主线和家国情怀,以珍贵影像宣传党的百年历史,向观众全面展示党的百年过往。
忆往昔峥嵘岁月,由芒果TV、湖南卫视、金鹰纪实卫视联合出品的五集文献纪录片《中国出了个》第三季《换了人间》,聚焦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是如何在人民领袖的带领下走上翻身的道路,再现一代领袖的担当、向往、情怀和赤诚。百集微纪录片《党的女儿》记录了各个时代优秀女性员的风范,展示了她们相同的信仰精神和异口同声在本职岗位上作出积极贡献,她们是值得我们新一代女性学习榜样的力量。
此外,湖南省的纪录片也凸显了潇湘特色和文化底蕴。湖南卫视推出的《风度中国》让观众在养眼的大美山川中,获得视觉和听觉的感官体验,感受人与人的相遇,物和物的交融,充满意外与惊喜。国内第一部以岳麓书院为题材的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岳麓书院》,以场景化的历史再现为主要表现手法,勾连起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湖南广播电视台、时代华影联合出品的《傲椒的湘菜》以湖湘为源点,通过美食反映湖南饮食文化和风土人情,通过人物故事反映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时代语境。
浙江作为红船精神的发源地,在建党百年的关键节点,充分发挥纪录片“国家相册”的作用与担当。回顾历史、聚焦当下,在重要时刻澎湃着观众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将主旋律掷地有声地奏响。
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联合出品的《红船领航》以“红船精神”为引领,生动反映了浙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开拓进取、勇立潮头的百年奋斗历程。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出品的纪录片《初心》展现近20位军人和员在烽烟战火、危难关头、创业敬业等考验面前的坚定抉择和闪光时刻。
知行观,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非常宝贵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年度重点项目、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精心组织打造的五集纪录片《王阳明》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吸引无数观看者参与讨论。节目通过全景式、立体化、可视感的集中呈现,让大家对王阳明有了更深入直观的认知和理解,并进而体悟其宏大思想对今天的深刻影响。
巴山楚地,钟灵毓秀。关于巴蜀,我们能想到的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剑门关,是“无坝引水”的都江堰,也是“不愧是人间天堂”的九寨沟,这些自然瑰宝和人文底蕴给予了四川纪录片丰富的滋养。
2021年,在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支持和指导下,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立足巴蜀大地,追寻先贤足迹,推出多部聚焦四川历史文化名人的创新作品,让先贤精神照进当下四川奋力发展的现实。纪录片《李白》试图透过李白的一生,勾勒这位艺术巨匠更为清晰完整的轮廓,追寻中国人流淌数千年的精神品格。纪录片《蜀守冰》通过生动神奇的民间传说,借助沙画与真人结合、手绘动画、微缩模型等多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从多个角度呈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蜀地太守李冰。
从历史回到现实,《云端上的足球梦》讲述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瓦吾小学的孩子们在校长曲比史古的带领下学习足球,并因为足球有了更多的希望和人生梦想的故事。工程科技纪录片《天府之翼》讲述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首飞这一段时间内,建设者们如何克服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重大挑战,将天府机场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的航空港并投运的故事。
此外,四川也将纪录片的镜头对准川蜀美景。《人间瑶池黄龙》以“池”为线索,讲述黄龙的地质成因、景观特点、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与当地居民及管理者、研究者等之间发生的关于馈赠和保护的故事。《童话世界九寨沟》用其细腻生动的视角,与观众交流探讨中国为全球世界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积极努力。
这一年,四川省纪录片通过聚焦本土人文历史和自然美景,传承先贤的智慧和精神,呈现当下天府之国的发展特色,试图向世界讲好中国的发展故事。
吉林省纪录片《松花江》从社会现实的角度出发,对松花江流域的地理历史、人文水文、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挖掘和记录,深入解读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和文化意义,实现了生态美学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立意,塑造了一个具有鲜明东北乡土特色的影像空间。
安徽省纪录片既有《大湾村的笑声》、《小康日记》这种纪实小成本纪录片映射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也有《八月桂花遍地开》这种红色经典题材纪录片,群像式、故事化地展现了大别山恢弘的革命历史。
广西省纪录片就地取材,广西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山歌好比春江水》以民歌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枝繁叶茂的广西民歌和厚重璀璨的民族文化,记录了百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广西各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礼赞、讴歌新时代、共建美好家园的故事。
山东省纪录片不仅有《蔬菜改变中国》等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主题的现实纪录片,也有《邓恩铭》等围绕建党100周年主题制作播出的文献理论纪录片。同时,山东省纪录片积极与时俱进,开设官方抖音号“吾纪录”,通过强共情、系列化、新视角,有效地提升了纪录片内容的线上传播力,努力通达年轻派圈层。
湖北省纪录片以史为鉴书写荆楚传奇。由湖北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承制的4K超高清纪录片《荆州古城——铁肩担家国的荆楚传奇》向我们讲述了那些于历史尘埃中流传下来的勇于担当的荆楚传奇,让我们见证着这片土地几千年传奇的文物瑰宝,感叹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熠熠生辉。
从题材内容上看,为满足大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各地纪录片题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题材类型百花齐放,建党100周年、脱贫攻坚、聚焦国家发展的纪录片为党和国家砥砺前行的非凡足迹留下丰富影像志,他们既能够基调高昂地表现重大主题,也能够在光影变换之中勾勒社会发展的轨迹。
从创作手法来看,“纪录+”的趋势明显,相较于传统纪录片的文献搭构、情景再现等创作方式,这一年地方纪录片创作融合了一些真人秀、综艺、剧情片的拍摄技巧,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创作态势。从表现形式来看,面对网生一代的阅读观看习惯和碎片化的发展趋势,纪录片尝试采用短视频化的“微纪录片”形式,一方面满足新生代受众的阅读习惯,一方面通过个体化的叙事结构实现与观众的共鸣。
总的来说,这一年地方纪录片有特色也有突破。既有对重大现实和重要时间节点的回应,也有对现实社会发展的回应,更有对社会小个体的人文关怀。未来,地方纪录片仍需立足地方发展、深耕时代主题,打造以主流化内涵、年轻化表达、多渠道盈利、多平台跨越的纪录片发展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