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深挖运河文化 绽放城市魅力

2023-04-28 10:17分类: 河北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沧州区域先有黄河文化,后有大运河文化,东西贯通、南北交汇,传承至今。沧州东临大海,西靠太行,天然屏障,但不闭塞,使地域文化免受毁灭性打击又与外部保持沟通,保持了完整性和连续性。如何深挖,将之融合到大运河文化这一流动的文化脉络中?

  刘增祥:大运河沟通了四大水系,畅通了南北交通和物流,滋润了两岸原野,使分据南北的长江文化、黄河文化更加紧密地融合互补,两两相长,成为中华文明的两大柱石。这里既有物态的、显性的呈现,更有非物态意象的内涵。这就使得黄河文化更加丰满充盈、永焕生机。而沧州的黄河文化,从4000多年前起,就在大禹治水活动中诞生发展,成为中华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

  沧州还有被几千年历史所忽视的海洋文化。这些文化形态是沧州地域文化,确切讲是沧州地域水文化大库的珍贵遗存。以往的探究研判往往单向挖掘,难免单薄肤浅。整理地方优秀文化应是全方位的,从而综合、深化、更新认知。大运河、运河文化就是连接这些文化形态的最佳渠道和路径。

  运河文化、海洋文化、黄河文化都是水文化的组成部分,挖掘、整理、研究应上升至地域水文化的层面进行,以水文化的整体思路开展。可以以运河文化为主,黄河、海洋文化为辅,一主数辅(如延伸研究长江文化对北方的融合影响等),或能取得更多意想之外的研究成果。

  李学通:近现代才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两个地理概念,相应的文化概念,也是后来才出现的。黄河、海河、海洋,对河北平原尤其是东部滨海的沧州区域意义重大。黄河文化主要是农耕文化,大运河文化、海洋文化则有政治和商旅色彩,它们在沧州区域的实际形成时间有先后,但又互有影响,从形成先后和当下的影响来看,围绕大运河文化整体看待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科学性。

  黄河虽然改道南流,但对沧州区域的影响至今存在。也就是说,虽然黄河改道以后,运河逐渐兴起,但整个沧州区域文化的基本底色还是黄河的。运河及海洋又在底色之上,涂抹了特有的文化色彩,并与前者交融。深挖这些文化,似应搞清各自特有的部分、交融后又发展的部分,从而完成对区域文化彻底清楚完整的摸底,还沧州文化一个真实面貌,更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为当代城市建设服务。

  白世国:历史上,黄河多次流经沧州,最后一次流经沧州是宋金时期,可以说,黄河孕育了沧州这方水土。

  先秦时期沧州区域文化遗址时间早、文化连续性强,且与夏商周时期文化面貌一致,说明沧州地区的文化受黄河影响,但未因黄河而隔断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汉以后,特别是东汉末年曹操“遏淇水入白沟”,形成了早期的沧州段运河,一直到后来的大运河。沧州段运河文化底蕴深厚,遗留文物较多,与黄河对沧州的影响几乎是无缝衔接。从天然水域到人工运河,体现出的是先民对自然的改造,暗合“人定胜天”的理念。此外,尽管运河的开凿更多是出于军事、政治的角度,但同时又促进了沧州农业的发展。由于“靖难之役”,造成沧州一带人烟稀少,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残缺,研究黄河文化有一定难度,但许多历史文献中还保存着相应的记载。

  沧州东部的海,尽管是天然屏障,却并未阻拦开拓的脚步。从徐福东渡到宋代沧州东部开埠通商,海洋文化以更广阔的空间,促进了沧州经济和对外交流。

  因此,可以深挖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对于沧州地区农业的影响或文化遗迹,深挖海洋文化、大运河文化对于沧州地区经济的影响或文化遗迹。从水文化的角度,将大运河的历史长度延长、拓宽,从而将黄河、海洋等系列历史文化融合到当前大运河文化这一流动的文化主脉中。

  黄河文化、海洋文化、大运河文化,在历史变迁中,都因当时的社会实际有增有减。在深挖中,怎样传承塑造当下链条里的时代和区域特色?

  刘增祥:沧州黄河文化的研究远未形成系统,多散存在于传说及神话中,呈碎片式记忆。要挖掘系统可信的黄河文化,就应把盘古传说及东光、吴桥等地的神话、谚语、故事、歌谣中的文化碎片搜寻出来,再检搜史料,加以归纳思辨,形成具有沧州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在新时期经济建设、文化复兴、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古代多次海禁,形成对海洋文化发展的桎梏,但海洋文化依旧在桎梏中发展。简言之,徐福东渡、鉴真东渡为扶桑带去了华夏农耕文明和文字、哲学和宗教信仰;马可波罗、利玛窦、汤若望渡海来华,沿着运河北上到畿辅大地,带来了外域的几何、天文、计时等科学技术,此类以大海为凭借的交流,都是对人类文明的提升。

  具体到沧州,应再度审视徐福东渡的重要意义,进而奠定中华海洋文化的滥觞。这需要眼界更加开阔,可与秦皇岛、山东诸城、江苏赣榆以及日本加强横向联系协作,向他们索求地方史志和民间文学书籍。还可到当地探查访问,采访人文,丰富细节,进而打造鲜活生动的文化蒙太奇,完善沧州海洋文化历史传承链条,以赓续和发展沧州的海洋文化。

  李学通:“汉代之前,北中国的第一大水脉黄河流向比现在靠北,那时的黄河绕太行山流经燕赵大平原是农业富庶的重要保证。那时候,北中国是整个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之一,在各个领域里扮演了历史的主角,三秦、燕赵、齐鲁等北方区域都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历史学家谭其骧从区划设置的角度说明汉代平原农业经济的发达程度:“黄河流域今天一省大致相当于汉朝十二、三个郡,所以那时的郡很接近现在的地区或设区市。但在当时经济开发程度还相当落后的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就不同了,由于地广人稀,郡的辖境很大。譬如现在的今江西全省相当于西汉一个豫章郡;而西汉的会稽郡更大,包括今江苏太湖流域、上海市、浙江的大部分和福建全部。历代地方行政区划面积往往可以反映各地的开发程度,今天还是如此。”可见,拜黄河所赐,西汉时河北平原已是全国最发达地区,且达到鼎盛。

  公元69年,王景治河关上一扇门,沧州黄河文化似乎中断;东汉末年曹操北伐开凿白沟运河,统一河北,又给沧州打开一扇文化之窗。公元213年,曹操又修利漕渠从邺城通白沟,这样,曹操先后在河北开凿5条运河。中科院资深研究员黄盛璋著文称:“曹操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政治家。为了进行统一中国的战争和漕运的需要,他先后领导组织劳动人民兴修了6条运河(一在河南),对当时和后代水运起过一定作用,对海河水系利用、改造及其变迁、发展也有一定影响,因而在我国运河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特别是研究历史上曾起重大作用、且一直沿至现在的南北大运河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追溯曹操所开的河北运河。”

  以上论述,多属专业领域,一般沧州群众并不了解这段至关重要的历史。实际上,传承塑造当下链条里的时代和区域特色,离不开这些“基因”,因为这是沧州地域文化的底色。这些底色加上后来的大运河文化等,一起绘就了沧州文化的斑斓五彩。当下的地域文化建设,要突出这些沧州特点,把握新时代出现的文化因子和动向,从而在有序、完整的传承中,形成具有时代性的沧州特色。

  光大于沧州的《诗经》是中华文化原典之一,是世界华人认同的民族“语言”;武术、杂技是沧州极具世界影响力的特色文化。融合这些原典、突出特色、以大运河文化为纽带、提升当代沧州影响力,有哪些思考?

  刘增祥:各种文化都是依存于客观事物之上的意识形态,是人努力塑造的成果,是精神价值的体现。在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化相互融合,随时代演进消长变化。如沧州的黄河文化,随着大河改道南流,渐渐沉寂,但海洋文化、运河文化或历久弥新,或焕发新颜。武术和杂技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特色文化,沿着运河北上南下,进而出海远洋,成为人类文化的两大奇葩。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沧州人建成能源输送大港,又创造性地辟出渤海新区,建设成包括化工、钢铁、医药等多种产业的生产基地,成为冀南重要经济增长极,使得黄骅大港成为一带一路的起航点之一,为沧州的海洋文化发展增添了全新的血液和动力。

  大运河在千年风云中,输送了无以数计的漕粮、草秣、砖石巨木,留下了许多巨子人杰的足迹,形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人文廊道。沧州区域曾经历了无数铁马金戈,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大剧。这是珍贵遗产,应予充分挖掘,再以实物建筑充分显示。如:可建“诗经传承展示馆”“窦建德事迹展示墙”“沧州历代军事战史博物馆”“历史名人畅咏运河诗文图文馆”“南运河土特产品馆”等,立体层示沧州运河光灿夺目的历史。

  白世国:沧州武术与大运河水乳交融。大运河的开放性,造就了明清以来沧州众多的门派,名人辈出,影响深远。近年来,沧州武术也跳出单纯的技艺传承,成为探寻沧州历史、弘扬沧州文化的重要载体。

  镖局文化是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沧州成兴镖局,名列全国十大镖局。沧州武术,“镖不喊沧”,绕不开成兴镖局。成兴镖局,是沧州武术的一张鲜亮的名片。成兴镖局镖师李冠铭、刘化龙、李凤岗、大刀王五、刘德宽、佟忠义、李庆临等都是威名赫赫的武林人物。成兴镖局也是六合拳重要的传承地之一,传播至北京、青岛、上海等地,曾任中国武协副主席的王子平就是六合拳传人。

  成兴镖局的历史跨越了晚清和民国初年两个时期,其创建、发展、衰落,与当时社会经济、运河运输、铁路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大运河与武术的融合,不能绕过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镖局。可通过整理、复建等手段设置镖局文化展馆、武术名人馆、兵器展馆、演武厅、账房、库房、客房等,再现清代晚期镖局的独特风貌,使沧州武术有地可看,也使武术传播更有具体形象。

  沧州有大量的武术人才,各族、各门派老拳师,掌握本门派特有的武术文化和拳械套路,是沧州众多拳种的有机组成。过去,沧州众多拳种就是沿着大运河而传播的。如果在大运河两岸,有容纳这些门派的公共性武馆,就会形成沧州武术的整体合力与向心力,提升沧州武术的整体形象,加强沧州武术与运河沿线城市的联系。通过共同举办非遗挖掘、竞赛展演、武学论坛、武术培训、武术旅游、功夫影视等活动,盘活多地资源,产生文化和经济效益。

  任何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塑造和精神价值的体现,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从而决定着城市文明高度,在这方面有哪些建议?

  李学通:依托黄河、海洋、大运河的诸多文化,其形成和传承过程,就是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无论成败,均为后人提供了无数宝贵的经验和文化财富,相应的精神价值即在这个过程中沉淀或凸显。

  比如黄河的治理。黄河以“害河”著称于世,有史记载以来,平均每3年就有两年成灾,然而中华民族却在与黄河之害的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留下无数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光辉诗篇。“大禹治水”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瓠子堵口”亦是人类古代史上的壮举,都与沧州密切相关。“大禹治水”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大禹播“九河”于河北平原入海,从此岁月流年,地进海退,沧海桑田,慢慢形成沧州如今的平原地貌和相应的文化。

  “九河”屡经变迁,历代与之相关的河道治理、水文化,积累了沧州丰厚的精神文化遗存。比如“瓠子堵口”。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濮阳西决口淹没16郡,西汉朝廷派名臣汲黯堵口未成,23年后汉武帝亲率百官上阵才终于堵口成功。“北行经魏郡、清河、信都、渤海(郡)入海,复禹旧迹”,恢复大禹治水在今河北入海的基本走向,被决口改道中断的黄河经济文化回黄转绿,港口、鱼盐经济二度梅开。大河之北,恢复春秋战国开埠以来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直到西汉末。因黄河滋养,河北平原春暖花开。

  所以,挖掘这些深藏在历史中、不广为人知却又是沧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积累城市文明的高度和厚度,都有很大意义。

  刘增祥: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提出保护大运河,建设绿水青山幸福家园的号召,沧州区域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万众一心整饬河道,加固美化堤岸,使几百里南运河面目焕然一新。城区复建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亭阁楼塔,南运河的人文景观大为改观。相信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全程竣工之后,沧州的运河及运河文化定会再现青春。

  生动性是文化发展的力量,创造性是文化存在的价值,作为大运河流经地的沧州,不乏生动和创造,如何采撷、探析、归纳、综合,使城市建设呈现勃勃生机、城市表情更加生动?

  白世国:民众的直接广泛参与,是保持文化活力的源泉。故而,有关部门应引领成立有关民间组织,增添文化新平台。大运河沧州段所经流域文化底蕴深厚,沿线乡镇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整合域内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成立有关民间组织,发挥带头作用,其意义会更加彰显。比如沧县姚官屯镇,就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市旅发大会的契机,成立了昆仑拳武术研习所、民俗文化研习所、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等。如果有关乡镇能提供群众主动参与、展示的平台,大运河文化会更加丰富,城市表情会更加生动。

  建立与运河有关的主题博物馆,将会充分综合、归纳、展示运河文化。比如位于运河区西砖河的博物馆。藏馆是道光年间木质结构建筑,通过历史文物、名人书画、历史文献3个展厅多方位展示运河文化。其中,文物厅由汉唐、宋元、明清3个主题时期文物遗存组成,以实物形式,勾勒出大运河变迁历史,直观而生动。东光的大运河谢家坝水工智慧博物馆,则从水工智慧角度展示了大运河文化的另一方面。充分调动群众的创作力,建立特色博物馆,发挥集纳展示功能,在生动城市表情上,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一城一味——寻味承德

下一篇:河北石家庄鹿泉區:讓紅色歷史故事在課堂上“活”起來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