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英烈赵采青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赵采青,原名赵建章,号铁农。1882年4月15日生于河北栾城,1933年加入中国,先后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吉东特委工运委员、职工部长和中东铁路职工部书记。1939年,由于叛徒告密被日寇逮捕英勇就义,时年57岁。
清末民初时期,赵家是栾城有名的大财主,以做生意为主,其鼎盛时期有土地近千亩。赵采青1882年4月15日出生于此,他自幼好学,就读于私塾,后转村中义学。时值腐朽动乱的清朝末年,他除攻读诗书外,还自修历史、地理和数学等课程。1910年,应召赴保定警务讲习所学习,期满回县被任命为冶河镇警长兼区官。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参与倡导新文化,兴办新学堂。1913年,调到县师范讲习所任学监。此后任劝学所巡行教员,经常徒步追踏各乡村劝学,创建新小学和推广汉字注音符号,并用一部分家产在本村创办私立国民小学,将一部分家园改作学园,用自己的钱添置教学设备和教材用品,备受官府赞誉。为此,直隶省巡按使朱家宝亲自挂匾嘉奖,题词“桑梓佳荫”。1918年任县劝学所所长,在他上任的三年内,全县实现了一村一所小学。
适逢乱世,官场腐败成风。1921年,新任县长刘世培和公安局局长张万邦利用职务纵赌肥私,致使多人倾家荡产。赵采青站出来坚决反对这种纵赌行为,遭到当权者的报复,被借故撤销职务。这一事件,在全县激起了公愤,有正义感的文化教育界人士投书京津报馆,揭露栾城官府的恶劣行为。在舆论压力下,直隶省长派人核查,撤掉了县长和公安局局长。
赵采青看到倡导新学无法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于是开始探索新的道路。挚友耿寿伯将他推荐给陕西国民革命军胡笠僧,他被胡笠僧聘为第二军咨议、团部军需。后来,他又随转任河南督办的胡笠僧就任了和尚桥车站税捐局局长。他目睹官场黑暗,不愿与这些人同流合污,因此,不到半年就辞职了,于1927年奔赴东北创办实业。
1927年,是东北易帜前的最后一年,日本关东军在东北逐渐增兵,奉系军阀忙于应付关外北伐军,内防空虚,时局不稳,民不聊生。赵采青过去之后,在妻兄吴鸿猷的介绍下,进入中东铁路局任职。在铁路局,他经常在沿线以调查员身份进行多方面的社会活动。在这个时候,他开始接触中共地下党的书刊报纸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一个清末的知识分子,一个想施展抱负、强国富民的有志人士,他感觉自己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自此,他经常和中东铁路的地下党组织保持联系。1931年,他在中东铁路任穆棱车站铁路职工小学校长职务,后来又在穆棱工务段任庶务员,开始以这些社会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3年,经李发(李发是东北地下党和东北抗联的老同志)介绍,赵采青加入了中国。
入党以后,党组织为了更有效地把秘密工作与社会公开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赵采青适合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决定让他做一名不公开身份的秘密党员,不参加党的会议。于是,赵采青在每项活动中和每次接触群众过程中,总是考虑最大限度地缩小敌人的注意力、扩大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力。同年冬天,他决定长期留在东北进行革命斗争。为了避开敌人耳目,他从家乡把爱人和孩子接到穆棱定居。
赵采青为人忠厚,和蔼可亲,知识渊博。他以工人阶级的思想感情,从事党的工运工作,经常深入工人群众,在他们中享有很高威信。
1933年冬,在他的倡导下,党组织直接领导了铁路工人,成立了工人互助会,把大部分铁路工人组织起来。1933年8月,赵采青担负工运方面的组织动员工作,直接领导了工人夜校,亲自教《贫民千字文》课本,广泛联系工人群众,传播文化,讲革命道理。通过工人互助会、工人夜校等形式,使党在工人群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工人群众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1934年,中共满洲省委吉东局机关在牡丹江遭叛徒出卖,破坏严重。赵采青立刻与上级组织联系,并协助将尚未转移的同志送出哈尔滨或潜出国境。当年10月,中共吉东特委在牡丹江成立后,他担任了领导工人运动的委员、职工部长。作为工人运动的负责人,他第二年就在穆棱发展了十几个抗日救国会和一个县总会,对党组织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到了1936年,“抗日救国会”改组为“中东铁路职工部”,赵采青担任书记,这时期他利用职务之便,担负了铁路沿线各站地方党组织的通讯联络工作,并协助成立了绥芬河、穆棱、磨刀石和牡丹江支部,为牡丹江铁路沿线的抗日活动打下基础。
1936年,赵采青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发动工人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动员群众支援抗联军需物资,领导党员和抗救会员搜集敌军调遣、军事运输和军需仓库位置等重要情报,配合抗联开展游击活动。
1936年8月12日,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牡丹江地下党通过磨刀石工区王新文用电话以“加强巡道工作”等暗语,把重要情报转送给下城子工区戴吉山。赵采青即与潘寿廷和游击区的同志研究紧急行动计划。经过周密部署,发动各站党组织、抗救会员统一行动,配合抗联在代马沟一举颠覆日本侵略军的军事列车,打死打伤日军百余人,一名日本中将当场毙命,并缴获十余节车厢的粮食、衣物和弹药等军需物资。
此次对敌人的打击,极大地振奋了抗救会员的必胜信心。这次事件使敌军造成重大伤亡和损失,一方面震惊了敌人,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自己。随后,敌人进行了疯狂的反扑,对“嫌疑”和进步工人加紧了迫害。
1938年,吉东省委书记、抗联第五军政治部主任宋一夫叛变投敌,吉东地区党组织相继被破坏。11月22日,赵采青被日伪牡丹江省保安局的警察特务和日本宪兵逮捕,转押牡丹江监狱。
赵采青被捕后,党组织曾多次设法营救,潘寿廷、王新文和联络员赫勇还不断地探听消息,终因案件归属日本“关东军参谋部”和“关东宪兵司令部”而难以营救。在狱中尽管遭到敌人严刑拷打,备受折磨,但赵采青始终立场坚定,忠贞不屈,保护了前吉东特委职工部和地方党组织。
1939年7月的一天夜里,赵采青趁日本宪兵打瞌睡,猛地夺了敌人的刺刀向对方猛刺过去,敌人未被刺死,大声呼救。随后跑出一个日伪走狗向赵采青猛扑,赵采青一刀将对方的一只手臂砍断。越狱未能成功的他,受尽酷刑后被押回监狱。在狱中,他给亲友王新文和杨印文(地下党员)一封纸张破旧、字迹潦草的亲笔信,留下自己的遗愿:“我的一切尚好,请勿挂念。请将家眷送回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