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_河北新闻网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由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新闻网联合举办的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案例评选推广活动,经申报汇总、网络投票、评委打分等程序,拟推选25个项目和带头人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案例”,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1月14日—1月18日。
河北省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非遗“定瓷烧制技艺”保护单位。经过不懈努力,公司形成了仿古瓷、艺术瓷、生活用瓷三大系列数百个品种。此外,公司还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开展“定瓷非遗进校园”活动等,使定瓷产品在新时代实现了特色创新发展。
庞永克,国家级非遗项目定瓷烧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庞永克不仅通过带徒弟、企业培训等形式培养定瓷专业人才200余名,还指导他们创办定窑作坊,帮助他们创业及脱贫致富,为保护传承定瓷烧制技艺,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安际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磁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峰峰矿区成立磁州窑非遗工坊30余家,吸纳当地百余贫困户就业,人均年收入4万余元,累计为群众增收近1000万元。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良好成效。
孟村开门八极拳研究会,自2006年以来,陆续成立孟村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八极拳展演馆、社会传习分支机构等,开办培训班,推动八极拳进校园,全面普及推广八极拳。现在八极拳习练者有百万余人,遍布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孟村八极拳的保护传承取得良好效果。
邢台市邢瓷烧制技艺研究院,是国家级非遗邢窑陶瓷烧制技艺项目保护单位。2016年,邢台学院设立工艺美术本科专业陶瓷方向,由研究院负责人张志忠任专业学科带头人、特聘教授,开始了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在高等院校的科班传承。
康保二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北方学院,依托学院首个省级非遗研究基地,加大二人台科研力量投入,推出一批高质量理论成果。学院还开设非遗音乐课程,将二人台音乐编进教材、进入课堂,并将其融入到高校大学生社团活动中,切实推动张家口二人台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燕南春酒酿造技艺,2013年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燕南春酒文化博览园,是燕南春酒业重点打造的工业旅游项目。酒博园将非遗元素和旅游有机融合,采取沉浸式体验参观,让游客在游览中体验酿酒技艺。此外,还积极开发酒类文创产品、特色旅游线路等,使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取得实效。
唐山,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山宴,集非遗、旅游、研学、民俗、餐饮、演艺、文创等元素于一体,于2019年1月正式揭牌亮相。唐山宴致力于打造“活化”的博物馆,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00多万人,做到了非遗保护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
永清核雕,2016年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王千月,永清核雕艺术传承人,2020年成立永清核雕批发交易中心。目前交易中心入驻商户400多家,成为全国最大的线下核雕交易基地之一,永清核雕也成为了农民握在手里的致富产业。
郭氏铁板浮雕,2013年被评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郭氏铁板浮雕代表性传承人郭海龙,成立石家庄铁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立足景区、坚守匠心、不忘传承。他在石家庄市鹿泉区西部长青德明古镇设立了“海龙铁板浮雕”艺术馆,向广大游客展示和宣传铁板浮雕制作技艺,深受游客喜爱。
高洛音乐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高洛音乐会少年传承班”项目,确立北高洛小学为项目学校,多维开展高洛音乐会普及工作。目前,高洛音乐会少年传承班已经达到160多人,非遗进校园项目呈现出了繁荣发展的大好势头。
定兴京绣,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梁淑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兴京绣传承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跟随父亲学习京绣。通过几十年的传承和发展,定兴京绣在2014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粮画小镇——寿东村,2014年以来,以河北省级非遗项目——粮食画为依托,建成观光景点50余处,开办粮画制作体验研学活动,并引导黑陶产业、葫芦烙画产业、彭艾产业、黑小麦产业等非遗文化产业到小镇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非遗+旅游产品,走出了一条以粮画小镇为龙头带动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内画艺术是中国璀璨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王自勇,衡水内画艺术传承人,他同父亲在2003年创建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以内画和鼻烟壶为两大主题,全方位展示内画艺术,打造河北省多种非遗项目展示交流的平台。
桃林坪花脸社火,2008年6月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井陉县系统整理出了“捉拿王老虎”等24个桃林坪花脸社火回子,复原出10张主要“阵”式图谱,复谱了锣鼓器乐曲牌,复排了“三英战吕布”等10多个经典回子,并通过成立社火表演团体、开展“社火进校园”等途径,极大调动了
曲阳石雕,2006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改革开放以来,曲阳已由单一石雕发展为木雕、铜雕等十大门类,创造了浮雕、镂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形成了传统雕塑、城市雕塑等雕塑体系,从业人员达12万人。曲阳县雕塑文化实力雄厚、大师云集,成为全国重要的雕塑创意、研发和艺术交流中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桥杂技,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迎来一次次新生。1992年,吴桥县政府兴建民俗表演类旅游景区——吴桥杂技大世界,集民俗、表演、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深得游客青睐。
乐亭县“千场大鼓进百村”活动自2010年开始实施,每年组织10多个乐亭大鼓演出队,深入到100余个村,共计演出1000余场。活动自举办以来惠及民众10万余人次,通过活动,乐亭各地域、各流派大鼓艺术得以充分交流和借鉴。
易水砚制作技艺2008年6月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代表性传承人邹洪利带领研发团队,研发出花草鱼虫、山水人物、文学典故等几十个系列数百品种,在新时期绽放出了更绚烂夺目的光彩。
族黏豆包制作技艺,2019年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全利创立了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让黏豆包制作实现产业化,拉动了周边杂粮、干果的生产与销售,企业获得“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活动以学生兴趣点入手,通过手作体验寓教于乐,组成非遗传承志愿者联盟,深度开展小小非遗传承人普及培训。2019年至2020年连续举办两届非遗进校园成果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实现新华区辖区内小学全覆盖。
姚式太极拳形成于民国时期,2019年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姚式太极拳进校园活动,仅半年时间,培训师资150人,教授全市5万多名中小学生完成套路学习,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刘伶醉酒酿造技艺形成于宋元时期,历史悠久,2021年5月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刘伶醉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刘伶醉国家AAAA级景区,大力实施“非遗+旅游”发展战略,广邀宾朋参观酿造技艺,品味刘伶美酒。
展河北非遗保护成果风采,促非遗保护高质量发展。由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新闻网联合举办的河北省非遗优秀实践案例评选推广活动正式启动。
1、本次网络投票活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厉禁止以任何形式进行刷票舞弊行为。 2、活动主办方从未指派、委托任何个人、第三方平台参与投票,投票结果以后台真实数据为准,禁止刷票。一经发现查实,所刷票数清零,严重者将取消参赛资格。 3、凡使用第三方软件恶意刷票造成系统不稳定或是影响整个投票活动,经查实无误后,刷票者需要承担相关责任。主办方将保留以法律手段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由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河北新闻网联合组织举办的河北省非遗优秀实践案例评选活动18日正式启动,网络投票通道同步开启。本次网络投票活动将在“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河北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河北新闻网官网开设河北省非遗优秀实践案例投票通道。网友可通过任意通道进入投票页面,通过点赞的方式为心仪作品投票。
2017年博览园接待京津冀游客15万人次,2018年接待京津冀游客30万人次,2019年增长至64万人次。其中,2019年,博览园单日接待人数突破7000人次,开创了廊坊工业旅游的先河。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博览园游客接待量仍达到32万人次,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取得良好效果。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是河北省河北梆子剧种的龙头剧院,始建于1959年,著名艺术大师荀慧生曾任第一任院长,曾获评全国“八大院团”之一,2013年入选“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 ,是河北省河北梆子保护传承重要基地。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张全利直接带动少数民族群众160余人就业,人年均增收4万余元。张全利在传承保护“黏豆包制作工艺”的过程中,在困难中坚守,在保护中力求发扬光大。
目前,高洛音乐会少年传承班已经达到160多人。非遗进校园项目呈现出了繁荣发展大好势头。
近年来,刘伶醉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深入挖掘传统优秀文化,充分利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醒目名录”“国家级工业文化遗产”等国家荣誉及认证,依托刘伶醉老厂区,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苏海河的影响下,其女儿和孙子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一古老的艺术,跟随苏海河学习鼓板以及唱腔技艺,东乡义、大姑庙、姚堡以及北漳村等附近村庄的落子戏爱好者也慕名前来跟随苏海河学艺。苏海河不仅常年在家传授技艺,还不定期到学校进行展演,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落子戏,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努力使成安落子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传承。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