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精彩纷呈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本报讯(记者张思思)近日,第十一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在河北博物院盛大开幕,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本届民俗节以“多彩非遗,讲述非遗背后的故事”为主线,展示了王习三、滕腾、张冬阁等非遗大师们精湛的“手艺”以及“德艺双馨”的人格魅力。
作为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的主会场,5月18日,河北博物院举办的河北省传统工艺精品展拉开帷幕。展览分为《彩色人生》《燕京忆述》《雕琢时光》《金声天韵》四个展区,展出的“燕京八绝”“腾氏布糊画”“丰宁满族剪纸”“衡水内画”“定瓷”“曲阳石雕”等作品精美绝伦。
“这套《满族风情长卷》我画了22年,此次是首次向世人展出,希望把满族民俗文化记录下来。”展览现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宁满族剪纸代传承人张冬阁向观众介绍,这套作品共20幅,先后画了七次,总长70米,描绘了4000多位人物,主要展现目前正在消逝的满族民俗文化。
5月18日下午,以探索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新模式为主题的座谈会也在河北博物院召开。深入探讨如何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探索社会力量在“非遗+扶贫”“非遗+助残”、非遗进校园、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方面如何发挥重要作用;探索企业如何为传统工艺搭建平台,实现非遗与市场接轨出效益的路径模式等问题。
非遗进校园,文化有传承。座谈会上,来自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初一四班的学生介绍了石家庄市中小学非遗进校园的社会调查情况。报告指出,目前开展非遗活动的学校主要开展的非遗类型有民间美术、传统戏剧和传统手工艺三大类,以剪纸、衡水内画和泥塑面塑为主要形式。社会调查为开展非遗进校园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本次民俗文化节分会场的活动同样精彩,在国翠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中心设立的非遗项目展示区、非遗项目展销区、非遗项目体验区,现场40余名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向观众展示了非遗项目技艺。“我自幼受父亲(王习三)影响,酷爱内画艺术,这种影响也同样蔓延至儿子身上。期望通过努力,让内画艺术从民族走向世界,同时在展览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先进理念,进一步改善内画技艺。”衡水内画传承人王自勇说。这次他携儿子王金鹏带来了作品《父亲的历程》,展示了王家三代对传统非遗技艺的传承过程。
此外,在石家庄市新华区文体中心举办的包括静态展示与创意时装秀两部分的纺织类非遗创意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据悉,第十一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将持续至6月10日。除展览展示外,河北省传统戏剧展演也会在5月18日-6月10日期间的每个周末,在河北博物院上下午各进行一场。同时,石家庄市裕华区、长安区、桥西区、新华区等所属200余个社区、学校都将陆续举办各类非遗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