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直隶印记】朱棣建北京 保定大移民(下)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河北的明代移民来源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以分为四类:早期移民、官方移民、军事移民、流落到河北的流民和商民。
第一类,早期移民,是朱元璋派兵北伐跟元军交战时,从元大都以北占领的州县迁移到河北中部的。比如兴州,也就是现在的承德市滦平县,那里有一部分百姓迁移到现在的保定容城、定兴等地。
关于这段历史,在保定很多历史名人的文集、碑记文字中都有记载。比如,明代忠臣、保定容城的杨继盛在《自著年谱》中写道:“予家原口外小兴州人,国初被寇患,徙入内地。”明代忠臣鹿善继的传记里也写道:“永乐初自小兴州徙于定兴。”这些都印证了洪武年间早期移民的历史。
第二类移民就是官方组织的移民,其中来自江苏、苏州、浙江的,还有来自山东、山西的,还有来自湖南、湖北地区的。所以说,移民是根据政治、经济以及国家安全考虑,从全国各地挑选的,不单单是从山西移民。
不过,从山西确实迁移来不少移民。一是因为山西离河北比较近,可以节省不少成本;二是因为河北连年战乱,人烟稀少,但太行山那边的山西却是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人丁兴盛。
正是这样的就近移民原则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误会,也造就了那首“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那么,民谣中提到的大槐树究竟在哪里呢?
山西移民最多的是平阳府,而洪洞县恰好是平阳府人口最密集的一个县,还处于交通要道。于是,朝廷就把移民的官方机构设在洪洞县,具体办公地点就在洪洞县城北的广济寺。
广济寺是唐代贞观年间建造的,寺院里有一棵高大的大槐树。就在大槐树下,朝廷的官员集中编排队伍,发放身份证和部分路费,移民登记之后,由军队押解送交各地州县。这个过程中还诞生了不少故事。
第一个就是民谣中说的老鸹窝。老鸹就是乌鸦,但是据说洪洞县大槐树上、甚至附近并没有成群的乌鸦,反而有很多鹳。鹳是一种水鸟,因为山西临近黄河,附近有很多鹳,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说的就是这个鹳。因此,所谓老鸹窝,可能是老鹳窝的误读。
第二个就是解手。在北方,解手就是上厕所方便的意思。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押解移民的时候,为了防止逃跑,官兵就用一根长长的绳子拴住移民的一只手,路上谁要想上厕所就对押解的官兵说一声“解手”,官兵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久而久之,“解手”成了上厕所方便的代名词。
除了老鸹窝的故事和“解手”这个词,移民过程中还诞生了一个传说。北方人的小脚趾头的指甲是两瓣的,在医学上称为复甲或者叫骈甲。相传是朝廷强迫移民登记,每登记一个,就让人脱掉鞋,用刀子在每只脚小趾上砍一刀,以防逃跑。所以,他们的后代小脚趾甲都是两半的。
这种传说显然不符合常识。小脚指上多一块小指甲是遗传特征,不可能是外伤导致的印记。再说,中国人脚上长小指甲,决不是山西人才有的特征。著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明代来到中国,他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就说,“在广东、广西,很多人的脚小指上都有两个指甲,几乎所有交趾支那和附近的居民常见这种情况。”这是中国乃至南亚等地人种的一个生理特征,和明代移民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明朝政府又给了移民那些政策上的扶持?移民建设又为保定带来了什么历史作用呢?
其实在明朝的移民过程中,老百姓所需求的无非就是吃饱穿暖喝足、生活安定。对此,朝廷也采取了很多政策,鼓励移民垦荒,免除赋税三年。
在各种政策的扶持下,保定府很快恢复生产,人口逐年上升,大片荒凉的土地得到开垦,很多的县不仅不再向朝廷申请救济,而且实现了税收的大幅度增量,很多当初因为人口减少被合并的县,如高阳县、容城县、满城县等,都恢复了建制。保定府再一次焕发出新的生机,并再度成为拱卫北京南大门的军事重镇。
而最重要的是,朱棣曾多次下令在保定各州县张贴榜文,鼓励种植棉花,使保定地区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棉花种植区,尤其是高阳县织布业更是显赫一时。
除了官方的移民,保定还有很多军事移民,也就是驻守河北的军队,最后大都成为留居河北的移民。
在朱元璋的时代,因为要防止北方的蒙元部族再次南下,河北就成为了当时驻军最多的地区之一,总兵力20多万人。朱棣当皇帝以后,把南京的一些军队调往北京附近,在保定设置了最重要的军事指挥机构。到永乐十八年,又从南方向北京周边调拨了不少军队。据统计,驻守在河北的总兵力不下55万人。这些军事移民也是明王朝拱卫京畿重地的王牌和根本。清朝之后,这些士兵的后代逐渐成了普通老百姓,成了名副其实的保定人。
在这些大移民过程中,还有一小部分,就是流民和商民。随着保定的兴旺发展,不少商人怀揣发财梦来到保定,还有一些无业流民也来到保定讨生活,成为移民的一部分,有点像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奔向深圳、广州下海经商的意思。
这些移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保定的经济发展,南来北往各种文化汇聚在一起,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尤其是江浙一带北迁的大户、富商巨贾和一些文人雅士,把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带到保定,影响了当地风俗,一时间涌现出很多的才子才女,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名门望族。在后来明清时期的进士名录中,河北人的比例有了显著提高。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造就了河北民风开放包容、和谐仁厚的人文精神。这些移民已经深深烙印在了这块土地上,血脉相传,一代又一代,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保定人”。时间磨灭了他们的移民印记,但是,谁也磨灭不了那一段移民历史曾带给他们祖先的苦难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