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碧波微澜,惠风和畅。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河北段全长530公里,上连京津、下接鲁豫,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及雄安新区等地21个县(市、区),是中国大运河中颇具北方特色的文化瑰宝。日前,记者从河北省相关部门及大运河流经地获悉,各地各部门正积极谋划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努力抓好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全面实施。
一条北运河,沟通京冀津。驻足堤坝极目远眺,北运河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风景如画。“近年来,咱们廊坊与京津同步治理北运河,成效显著。特别是不久前,北运河廊坊段全线旅游通航,市民乘坐游船饱览运河旖旎风光、体验运河魅力,已成为一种文化时尚。”香河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与此同步,大运河北京段全线旅游通航,明年有望实现京冀互联互通,游客可坐船去北京,循着历史的河道,聆听运河故事,感受岁月变迁和幸福康乐之盛景。
水波动,文化兴。北运河全长143公里,流经河北省的21.7公里,全部在香河域内,是贯穿北方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是大运河出京第一站。因此,香河古有“首都之门户、漕运之咽喉”之称。近年来,通过对标京津,谋划实施水系治理、桥闸改建、码头修建等多项重点工程,北运河的文化根脉愈加凸显,金门闸遗址、王家摆渡口、安头屯中幡、香河吹歌……涵养着人文品性和精神家园。
一水通,业兴旺。文化和生态密不可分,更和产业、旅游等紧密相连。随着北运河廊坊段的旅游通航,大运河河北段适宜河段旅游通航未来可期。“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适宜河段将实现旅游通航。届时,正常年份将全线有水。”河北省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拓展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涵,努力构建通航发展新格局。不久的将来,“蜿蜒壮丽、雄浑大气”的运河风情将重现在世人面前。
大运河,是一条线性文化带,千百年来,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形态万千的民风民俗等。“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保护好、传承好,才能充分利用好。”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介绍,目前,大运河河北段沿线河道、减河、分洪设施、险工、水闸、桥涵、码头及沉船遗址等遗产丰富,有重要价值的运河本体遗存遗址30处,南运河沧州—衡水—德州段、谢家坝和华家口夯土险工“两点一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运河河北段遗址完整、遗产资源丰富,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意义重大。”河北省发改委党组成员贾乐堂表示,为了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大运河各类文化遗产,河北省制定了《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并编制了配套实施方案,涵盖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河道水系治理管护、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交通体系建设和土地利用等领域,构建起“1+6+1”省级规划体系,不久前正式印发实施。标志着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目前,正在全力推进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建设。”沧州市大运河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沧州市实施了南川楼、朗吟楼项目等大运河沿线项重点工程。在沧州市全域推进文物保护、生态修复等,大运河文化遗址和各类文物得到保护,通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将沿线文旅资源穿珠成链。其中,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项目总面积约3700亩,由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园博园、沧州大化工业遗产提升改造区构成。建成后,将成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地。
“打造特色鲜明的燕赵文化展示带、古朴自然的原真生态景观带、古今交融的多彩全域旅游带及合作典范的协同发展示范带……”贾乐堂表示,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就是以文化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散落的文化遗产珍宝重拾、擦亮、串联,保护、挖掘和阐释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与时代元素相结合。加快形成“一轴、两廊、五区、多集群”的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带总体发展格局,打造燕赵文化新高地。(记者龚正龙)
人民网石家庄8月8日电(周博)8日上午,以冰雪为主题的河北省“冰雪大篷车”百县千乡巡回活动在河北体育馆启动。到2021年底,“冰雪大篷车”将走遍河北省167个县(市、区)所有乡镇、街道,开展普及、体验活动2000多场次,掀起群众积极参与冰雪运动、喜迎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新高潮。…
人民网石家庄8月8日电(赵明妍)盛夏时节的一个午后,耿栓群正站在一个被胶带纸缠了又缠、泛黄掉漆的柜子前弯腰开锁。柜子上贴了一张红纸,上面的字显得笨拙却很工整,还夹杂着几个错别字:我记录的都是真人真事,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