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与大运河:撒落在运河岸边的故事:京城“四大恒”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大运河(宁波段)逶迤于四明山北麓的宁绍平原之上,处处绿水青山,步步如诗如画。千百年来,大运河以水波为曲、桨帆为歌,滋养了广袤大地,联结着浙东与浙西、中国内陆城市与海上丝绸之路,积淀了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大运河(宁波段)国家文化公园工程的启动推进,大运河(宁波段)这条宁波文化的寻根之路,将展现出“诗画宁波”新的魅力篇章。
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宁波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甬派客户端联合推出专栏——《社科·宁波记忆》,对宁波丰富的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一次新的梳理,带你一起寻觅历史遗迹,回望甬城名人,欣赏民俗文化,让城市的根脉更加清晰可见,让城市记忆更加丰满弥久。
7月起,栏目对大运河(宁波段)的人文历史痕迹、文化遗产等进行梳理,带大家一起领略大运河上的宁波风景。
古代的北京是长城边上幽燕之地。天启、崇祯年间,宁波药材商人首先在北京落户,开拓市场,设立“鄞县会馆”,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早的“宁波帮”。
过去老北京人有句口头禅: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四样东西的每一样都可以用来向别人炫富。这句顺口溜中的“四大恒”常被一些人误解为卖腰带的,因为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脚上蹬的都有了,那么把腰中缠的理解为腰带也算正常。
另一句谚语“四大恒、八大源、二十九家官炉房”也提到了“四大恒”。那么,“四大恒”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清朝到了康熙年间,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工商业的发展,北京的金融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北京的钱庄叫银号,多为山西人、河北人和浙江人所掌握,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执北京金融业牛耳的却是宁波人,无人可望其项背。北京银号的领军字号“四大恒”,在当年颇有中央银行的作用。创立于乾隆年间的“四大恒”银号由于资金雄厚,信誉上佳,发行的“银票”在市场上广泛流通,解决了当年金属货币携带不便和运输的安全问题,为商品交易和货币流通提供了极大方便。四大恒很快声誉大振,风靡全城,成为京城的金融命根子,成为那个时代北京乃至天下名副其实的“金融核心”。
“四大恒”是我国钱庄业中开设最早,范畴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出名钱铺。
“四大恒”银号是谁最先创办的,至今是个谜。有资料说它是镇海郑氏十七房郑世昌在康熙年间所建,有资料说是慈城千年望族冯氏后人与亲友集资所建,还有资料说是慈溪董姓人氏于清朝乾隆年间在东四牌楼摆设钱摊,兑换银两铜钱,逐步发展起来的。但无论哪一种说法准确,是宁波人投资经营的却是有史料可证的。“四大恒”发行的银票是北京信誉最好,人们最喜欢使用的银票,甚至到了拥有四恒号银票就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正如前面那句顺口溜。清代很多野史杂记都对四恒号有过生动的描述。
“四大恒”银号的经营理念,体现在他们的命名上,孕育着“和为贵、利为基、兴旺发达、源远流长、永恒于市”的深刻内涵。“四大恒”银号资本雄厚,信用良好,深谙经营之道,深得客户信赖,成为京城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如同《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京城里的官宦、富豪,都纷纷把大笔钱款放在“四大恒”钱庄里。
四大恒的铺面全部集中在东四牌楼附近。东四主要是指以东四牌楼为中心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自明清以来,就有“大市街”之称,是老北京内城重要的商业区。恒和号在东四牌楼北路西;恒兴号在隆福寺胡同东口,恒源号位于东四牌楼东路北。其中恒利是主店,在东四牌楼东大街。四家店挨得很近,但是业务范围却不完全相同,恒和号面向的客户都是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专门负责这些大户的存放款业务;恒利、恒源两号专负责抵押和放贷商款;恒兴的主要业务是服务于各大商号。这样一来,四大恒银号就避免了无序竞争。四大恒名义上是四家,其实是一家,因为是一个宁波家族掌控的。同族血脉,同乡情谊是联系四大恒的纽带,也是四大恒兴盛200多年的因素之一。
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将四恒号数百万两库银抢掠一空。据传,日本兵从钱庄中抢走的白银就拉了好几天。《中国金融简史》是这样描述的:“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沿途烧杀掳掠,京津一带钱庄亦不能幸免,遭到侵略者的大肆抢劫,继以焚烧,库银、房屋、契据荡然无存,北京的300余家钱庄几乎无一幸存,其中最大的四家钱庄,亦称所谓的‘四大恒’现银全被侵略者洗劫一空”。
过去的200多年,四大恒平安度过了无数次经营上的风险,却没能逃过战争。这样的洗劫,对于四大恒来说,无异于一场灭顶之灾。银号被迫歇业。时任顺天府尹的晚清重臣陈夔龙在其所著《梦蕉亭杂记》中写道:“东四牌楼著名钱铺‘四恒’首先歇业。‘四恒’均系甬商经纪,开设京都已二百余年,信用最著,流通也广,一旦歇业关系京城数十万人财产生计,举国惶惶。”“举国惶惶”一词,充分说明了“四大恒”在北京举足轻重的地位,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1901年,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回到京城后,为了安抚人心,特意召见陈夔龙,由官方出面,拿出100万两银子,对四大恒银号进行救济,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在官方的帮助下,四大恒钱庄重新开始经营,一点一点恢复了元气,东山再起。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清廷又给了致命一击。
1909年,清廷内务府出面,找“四大恒”钱庄借300万两银子,出具收据,约定期限归还。可是,那时候清廷已经是日暮西山,无力回天,“四大恒”钱庄的300万两银子,就像“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辛亥革命后,南北双方举行和谈,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他将要离开大本营京津地区,前往南京去就任。袁世凯觉得临走前有必要发动一场兵变,制造一些麻烦。只有这样北方的利益集团才会认为京津之地离不开他,只有他坐镇北京,才能掌握动荡的局势。
半个月后,兵变如期进行。2月29日傍晚,北洋嫡系将领吴佩孚下属的部队首先哗变,其后,其他军营纷纷响应。一时间,北京城中涌入了大量的北洋士兵,他们朝天开枪,一路抢劫而来。这场兵变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抢劫活动。损失最大的就是京城各大钱庄、银号。
这天晚上除了恒和店门关得早,其余三家各有损失,其中“恒利”损失最大,被抢白银40万两,黄金3000两。“恒源”也被乱兵放火焚烧,抢走30多万两。“恒兴”的大掌柜看到其他几家都被抢,于是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妙招。他索性敞开大门,全楼灯火全部打开,并让伙计们取出数万银元,装满几袋。乱兵一进门,掌柜、伙计赶紧出迎,还满面笑容地说:“列为老总光临,敝店蓬荜生辉。这里备有些银元,数目不大,还请各位老总笑纳。”
掌柜立刻让人将银元倒在地上,殷勤地往士兵们手里塞。结果搞得乱兵们不知所措,他们拿了些银元就迅速出了门。相比其他银铺,“恒兴”损失最小,但也有几万两。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各行各业的经营都非常的不容易,特别是钱庄业。在这一次次沉重的打击下,“四大恒”纷纷倒闭,只有恒利号依靠自己家开办的金店,侥幸存活下来,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到1949年后才被收归国有,结束了“四大恒”的历史。
如今,马聚源、内联升、八大祥这些老字号依旧在世,唯有“四大恒”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但是,作为昔日北京繁华的象征,“四大恒”留在了东四地区的史册中,留在了老北京人的记忆中。
3.徐祖光.北京宁波帮发展历程与历史作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