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丰碑、红色记忆——赞皇县百年人物事迹】老区赞皇党史故事(二)勿忘“三·七”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20世纪30年代的赞皇,广大农民群众愁苦于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和地租高利贷,地瘠民贫,县小人困。1931年又遇灾荒,艰难甚于往昔。这时,军阀政府不顾百姓死活,临近年关之际,反而加征钱粮,每亩地平均加征银两二角五分,以致民怨沸腾。
为带领群众反抗压迫,1931年底,以傅贯一同志为书记的中共赞皇区委,在吕庄小学召开会议,决定发动农动,初步定于1932年3月7日(农历二月初一日),乘县城集日之机,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抗捐抗税斗争,史称“三•七”清愿、“三•七”暴动。
1932年2月8日,区委于县城“鹤仙园”茶酒馆秘密召集尹庄等三个村庄的代表,研究清愿行动计划。2月中旬,又于南羊角村召开党员大会。到会十多名党员,一致通过了区委关于“三•七”清愿的决定,起草了以清算“平民工厂”账目,取消度量衡捐为条件的清愿书;要求党员秘密串联,发动群众;对清愿的组织分工等项工作,也作了具体安排。2月23日,区委再次召开54村代表会议,研究清愿工作。会上,区委书记傅贯一讲话,指出人多势众,一定能够胜利。会后,党员又进行了分工,以村为单位进行组织,20人左右编为1个小队,百人左右编为1个中队,由党员分头领导。
3月7日上午,几十路清愿队伍从四面八方向县城前进,齐集于南关大广场。党员董月三进行公开动员,广场上数千人群情激奋,高喊着“打倒贪官污吏!”、“反对苛捐杂税!”、“反对不抗日!”的口号,浩浩荡荡向县衙进发。县长周维垣迫于压力,登上县衙鼓楼与群众谈判。他表面上答应群众提出的条件,实则虚与委蛇,只在群众清愿书上按了手印。当群众要求加盖官印时,周维垣借口拿印,一去不返。局面僵持了两个多小时,区委召集各村代表研究对策。饶羊村代表陈景怒不可遏,带头爬上县衙围墙,一部分群众随着越墙而入,打开了县衙大门。清愿群众像山洪爆发,似潮水般涌进县衙,全副武装的警察动手殴打,群众砸坏县衙的门窗板凳做武器,与之展开英勇搏斗,县长也被群众打伤。
这时,敌保卫团一班长因与县长堂弟周维恒有私仇,趁机开枪打死周维恒。枪声一响,敌人下令,对清愿群众予以血腥,当场击倒、砍伤十余名群众,高忠、陈景等十余人被捕。群众在混乱中撤出县衙,敌随即将城门关闭,出动大批武装警察搜捕清愿群众,当日又拘押三四百人。
1936年,“三•七”后被迫到外地继续革命的党员董月三同志,在景德镇烧制了“勿忘三七”瓷器一套,以示决心和纪念。
“三•七”清愿后,县衙急请元氏县保卫团来县保驾,半个月不敢开西、南两个城门(参加清愿的多数是城南乡的群众)。河北省长王树常在《河北政报》上惊呼:“赞皇县小难训”。为缓和群众高昂的斗争情绪,不得不将周维垣调离赞皇。周离县时群众于城东门外烧纸焚香,以送“瘟神”。
随后,河北省政府下令通缉傅贯一、董月三、张适如及其他8名党员群众,并把赞皇划为“赤区”,扬言要调重兵血洗赞皇。笼罩全县,迫于形势,傅贯一离县赴中共直中特委汇报工作,被留任为特委秘书长。高忠同志英勇牺牲。党员董月三、张适如、傅晓昙、胡贡九等先后离县出走外地,党的活动暂时,消沉下去。
尽管这次农动在敌人的残酷下失败了,但是它显示了赞皇党组织的威望和农民革命的强大威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对赞皇党的长远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开启了中国领导赞皇农动的新篇章。
原标题:《【历史丰碑、红色记忆——赞皇县百年人物事迹】老区赞皇党史故事(二)勿忘“三·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