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最会“折腾”的河北省50多年搬了11次省会最短时间只有1年

2023-04-18 09:48分类: 河北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战国策》也有记载:赵有河属北。此河指黄河。战国时的黄河流经今邯郸大名、馆陶至山东入海。

  唐朝时期,正式设置“河北道”,道为今天的省级行政区划,包括今天的河北省全部及山东、河南北部和内蒙、辽宁、吉林南部地区。

  河北在元代改为中书省,明属京师,清朝时期设为直隶,1929年民国时期才最后改为河北省,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没有哪个省,像河北这样几十年里频繁搬迁自己的省会,弄得整个区域的治理跟现在的河北地图一样,有点六神无主的感觉。

  东汉《释名》称“其地有险有易,帝王所都,乱则冀治,弱则冀强,荒则冀丰也”,“冀”在此是指希望、希冀的意思,“冀州”就是寄予希望之州。

  因其境内处处险关,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造就了一批批英雄人物,他们文韬武略,各有千秋。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到华夏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的出生地;从独尊儒术的汉代四朝元老董仲舒,到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蜀汉名将的赵子龙;从唐朝敢于犯颜直谏、被唐太宗李世民称为“镜子”的一代名相魏徵,到清朝乾隆年间学富五车、足智多谋的铁齿铜牙纪晓岚。

  邯郸学步、事完璧归赵、围魏救赵,还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更是顺应了战争方式由“步战”向“骑战”发展的趋势,这些也都发生在河北大地上。

  前面说过,清朝时期的河北省不叫这个名称,而被称为直隶,从这开始,河北的省会城市开始了它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直隶,顾名思义就是直接隶属中央管理的地方,是天子脚下的心腹之地,负有保护京城的屏障之称。

  清朝初期,河北直隶省会一直在今天的邯郸市大名县,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大名府。

  但是因为当时的这个地方比较偏僻,离京城也比较远,所以到了雍正时期,清政府把直隶省会迁到了离京城更近的保定,取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

  那时候的保定是个好地方,位于河北的中心位置,离京津都很近,而且沃野千里,人口众多,农业发达。

  到了清朝后期,闭关锁国的国门被洋人的坚船利炮打开,海运兴起,直隶总督经常要到天津口岸办理通商事宜,因此天津的重要性越发突出。

  直隶总督由此开启了候鸟的两栖模式,半年保定,半年天津,如此奔走于保定与天津之间,直隶也开启了特殊的双省会时期。

  一直到鸦片战争后,因为海洋贸易的兴起,1913年,直隶省会由内陆城市保定正式迁到了有出海口的天津。

  中华民国建立后,政权中心回到南京,于是,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全国形式上的统一,定都南京。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社会一再动荡,南北政府形成对峙,阎锡山的国民政府又恢复了北京直辖市身份,北京成了临时政府的首都。

  加之当时的北京也处于一片混战,河北省政府于情于理都呆不下去了,又只能回到了天津。

  1935年,此时东三省已经落入日本手中,日军前沿直抵天津,对天津多有侵扰,为了安全起见,河北省又搬回了保定。

  从民国成立到全面抗战爆发,短短25年的时间,河北省会在平、津、保之间辗转反侧,先后共搬迁四次。

  如果说前四次搬迁,是因为国内因素的影响,那接下来的抗日战争爆发后,更是一言难尽,河北省政府真正成为了,四处流浪,居无定所,或者说,办公人员逃到哪里,哪里就是省会。

  1937年-1945年,那是一个硝烟弥漫的年份,的河北省政府开始了一段流浪颠簸的岁月,抗战时期先后在大名、洛阳、郿县、西安等地办公。

  值得一提的是,抗战期间,我党力量已经管控了河北的很多区域,分别建有晋察冀、晋冀鲁豫、冀中南等革命根据地,每个根据地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政治中心,被看作各自的“红色小省会”。

  1945年10月,“梦里不知身是客,直把他乡作故乡”的河北,把省会从西安搬回了京师北京,北京在历史上第二次成为了河北的省会。

  重新把省会搬回境内的河北,并没有就此结束省会不安稳的日子,而是在天津、北平、保定3个城市之间来回变更,而且还更为频繁。

  省会定京不到一年,1946年7月,河北省又将省会从北平迁回到保定,保定第3次成为河北省会,距离上次搬迁还不到1年的时间。

  又是一年多的时间,1947年11月,河北省又把省会从保定迁回了古都北京,北京也第3次成为了河北省会。

  遗憾的是,解放后,仍然没有稳定下来,大概是搬迁成了惯性了,又经过了三番五次的大折腾。

  1949年,北京迎来了新时代、新曙光、新使命,“一步一招手、一步三回头”的河北,省会重回保定。

  1958年,如火如荼,在大干快上、工农互促的口号下,天津发展迅速,保定则略显沉稳,所以河北省会再次迁到了天津。

  在那风风火火的岁月,一年之内河北就完成了搬迁,天津也迎来了第3次成为河北省会。

  天津凭借经济活力再次成为河北省会,但是没过多久,中苏交恶,中国面对的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要知道,在清朝末期,外国军队就是从天津打开海上入侵之路,长驱直入兵临城下。

  有趣的是,河北省的很多下属单位,保定市的很多下属单位,都搬到了保定下属各县,采用“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安排办公场所,一切为了战备。

  1968年,“文革爆发”,保定的局面很不稳定,同年,石家庄革委会成立,名不见经传的石家庄第一次成为了河北省会。

  从来没有当过省会的石家庄,当时虽然人口不多,但是工业人口占比很高,而且阶级队伍比较坚强,而且处在铁路网纵横交叉点上,是华北铁路的中心枢纽。

  保定自不必多说,北边的张家口曾是察哈尔省的省会、承德曾是热河省的省会,所以,河北各地提出异议的情况一直都在。

  1970年,河北省考虑把省会迁回保定,但自己内部却又意见不合,在一番“留石”和“回保”的争论之后,各执一词,相持不下。

  河北省会究竟定在了这个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可惜,保定太惨了,千年备胎,最后始终没能被扶正。

  1913年河北省会离开当了近200年省会保定之后,短短55年间,不包括抗战时期那段颠沛流离的日子,河北省会共搬迁了11次。

  其间,保定5次成为河北省会,天津、北京分别3次,最后却落定于一个在河北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浓墨重彩的石家庄。

  不过,随着新中国的建设、改革开放的步伐,依托交通枢纽发展50多年来,石家庄作为河北的经济、文化、政治、交通中心,现在已经完全合格,且最终成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国际庄”。

  河北省会,不折不扣的是天下最能折腾的省会。常言道,好家经不起搬三搬,每搬一次家,都是对家的一次摧残,何况一个省会?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燕赵大地”河北六大历史文化名城你去过几个

下一篇:河北石家庄鹿泉区:让红色历史故事在课堂上“活”起来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