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什刹海畔这两座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入选北京第一批革命文物

2023-04-13 02:22分类: 北京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它不仅是中国的孕育地,还是新中国建设的政治中心,亲历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运动、孕育建党、伟大抗战、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了《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8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111件/套。

  其中的革命文物,主要是指见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独立和争取人民自由的英勇斗争,见证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光荣历史,并经认定登记的实物遗存。

  西城区地处北京核心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不可小觑,这在此次《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的数据中,也有体现。

  《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中西城区的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涉及了各个文保级别,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8处,西城区就占了6处;市级文保单位29处,西城占1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西城有1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59处,西城有3处。其中国家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城都在各区位列第一。

  接下来,我们将分两期来讲一下此次名录中西城区的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看看它们都有何过人之处?

  在这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2处位于什刹海地区,咱们先来看看体量稍大一点的北京宋庆龄故居(后海北沿46号)。

  名字之中有“北京”二字,是因为宋庆龄的故居并不只有北京一处。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作为国家副主席的宋庆龄常年来往于北京、上海两地。最初她在北京的寓所位于方巾巷,因地近闹市口,环境十分嘈杂。党和政府准备为她新建住宅,她却一再婉拒。

  后来国务院安排她于1960年搬到什刹海西河沿,虽然环境改善了不少,但因房子潮湿,宋庆龄的关节炎经常发作。鉴于此,尽管国家仍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党和中央依旧决定破例为她在京新建一所住宅,但她依然婉言拒绝了。

  1961年,党和政府考虑到宋庆龄已是古稀之年,委托周恩来主持此事。周恩来最终选定了什刹海北岸的一座王府花园,并亲自为她精心设计改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寓所。1963年4月,宋庆龄乔迁新居之时,还在这里欢庆了她的七十大寿。

  这座故居坐落于什刹海北岸,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整座故居雍容典雅、娴静别致。门前碧波涟漪,堤岸杨柳轻扬,院内碧水回环,山石嶙峋,花木荟萃,楼堂亭榭,错落其间。

  其实,这座故居最初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康熙朝宰辅之臣纳兰明珠府邸的西花园,他的长子纳兰性德是当时著名词人,在此度过了一生。

  所谓“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性德一生虽只有短短的三十载,但其诗词至今都享有盛誉,近代国学大家王国维都曾称赞其:“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在这里出生、长大、去世,他的许多精彩诗词都是在这里写就的。比如《夜合花》中有“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的诗句,其中的两株夜合花为纳兰性德亲手所植,如今依然在故居花园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明开夜合树,位于宋庆龄故居南楼附近,树旁有标牌,上书:本名卫矛,初夏开小白花,昼开夜闭。为康熙年间大学士明珠之子、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手植。图源@孟氏老树

  后来,这里又依次成为和珅、成亲王永瑆、醇亲王奕缳、载沣的府邸,这些人在清中晚期都是煊赫一时的权臣。

  有意思的是,如今的北京宋庆龄故居,在95年前的1925年,宋庆龄的先生孙中山曾来府拜访府主人醇亲王载沣。

  此次会晤可谓是宾主尽欢,孙中山认为,对载沣在辛亥革命中辞去摄政王,在皇帝“逊位”后不参加复辟活动,都是颇有政治远见的行为,十分可贵。

  会晤之余,孙中山还送给载沣一张亲笔题字的照片。在分手之时,两人本约好下一次载沣回访孙中山。但不幸的是,一个多月以后,传来了孙中山逝世的消息。

  1950年,载沣在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将王府出售,接手的是“国立高级工业学校”,价钱为90万斤小米。这些钱款拿出一半给八个子女平分,留下一半给自己另购住房。次年,载沣因多年老病感上风寒,病故。

  1963年,宋庆龄搬到了这里,1981年5月29日,在此逝世。期间,她在此工作生活了18个春秋。在她逝世的同年10月,此处被国家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 并对这里进行了全面修整,翌年5月29日起对外开放。

  其中,故居保留和恢复了宋庆龄生前工作、生活原貌,以其原状进行陈列,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文物、资料,筹办了“宋庆龄同志生平展”。

  这位传奇女性,出身书香世家,15岁赴美求学,16岁考入当时全球第一所女子学院威斯里安女子学院,1913年毕业后回国,并于次年担任孙中山秘书。1915年,两人在日本完婚,自此,孙中山不仅仅是她的导师和同志,也是她亲密的爱侣。

  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后,宋庆龄秉持着坚强的意志,以柔弱之躯坚持和维护孙中山的新,致力于唤起民众,保障民权,争取民主,反对侵略。

  在五卅运动中,她发表讲话支持工人运动,立场鲜明地道出“吾国武力、外交,皆不可恃,所可恃者,惟公道与民意耳。……中国当局之政府,就其历史与近事及能力视之,皆不可靠。……惟有人民团结自救而已。”而后创办《民族日报》宣传反帝思想,发起组织“五卅事件失业工人救济会”,开展募捐援助失业工人的活动。

  在北伐战争中,她坚决支持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参加群众大会,宣传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创立政治训练班,培养妇女干部,并亲自担任班主任;与挚友何香凝一起组织红十字会,发动慰问伤兵运动和策划战时救济工作……这些工作都极大地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在抗日战争中,宋庆龄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向世界宣传艰苦卓绝的中国抗战,宣传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英勇斗争。

  此外,她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曾向全世界发言:“帮助中国,就是帮助他们自己。”在抗日根据地建立起国际和平医院的医疗网,向全世界募集医疗器械、药品、现款及其他救援物资,为战时医药救济和儿童福利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4年,宋庆龄曾出面请美军司令史迪威帮忙,将1939年新加坡华侨捐助的一台X光机以及一些医药物资一起运往延安。这是解放区的第一台X光机,救治了许多抗日战士和将领,直到八十年代初,仍能使用,而且性能良好。1982年,由西安第四军医大学作为文物捐献给宋庆龄故居。

  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宋庆龄英勇不屈,始终和中国人民、中国站在一起,为祖国统一,为妇女儿童的福利事业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受到无数人的敬仰和爱戴。而位于北京的宋庆龄故居,自1982年对外开放以来,每年接待20余万人次,是研究宋庆龄生平和思想的权威机构。

  如今,正值中国建党100周年,趁春光正好,不妨去什刹海北岸的宋庆龄故居逛逛,不仅能感受昔日王府花园的建筑之美,更能详细了解一下这位伟大女性的传奇一生。

  绕过后海,来到前海西沿,18号为郭沫若故居。有意思的是,在郭沫若搬进这里之前,上一任主人就是宋庆龄。

  郭沫若故居占地7250平方米,是一座庭院式的两进四合院,东临什刹海,南望北海公园静心斋,还挨着大名鼎鼎的什刹海体校,地理位置可以说十分优越了。

  在清代,这里曾是和珅的花园,后成为恭王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恭亲王的后代把王府和花园卖给了辅仁大学,后辅仁大学又把此处卖给了同仁堂的支脉——达仁堂。达仁堂的创办人乐达仁将这里修建成了一座中西合璧的庭院。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蒙古驻华大使馆。1960年,宋庆龄在此居住了3年。1963年11月郭沫若由北京西四大院5号迁入,此后直到1978年6月病故,在这里度过了他最后的15年。

  说起郭沫若,不可谓不传奇。看他的名头,就可见一斑: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革命家、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著译等身,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他所涉猎的领域中,都颇有建树。

  周恩来曾将他与鲁迅并称——“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他在1919年发表新诗时取的笔名。之所以取这个笔名,是因为他出生于四川乐山的沙湾镇,那里正是沫水(大渡河)和若水(雅砻江)的交汇地。

  郭沫若在1914年赴日本留学,考的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科。和鲁迅先生相似,郭沫若后来也选择了弃医从文,且都在新文化运动中大放异彩。

  如果说鲁迅的《呐喊》《彷徨》等小说在古老的封建主义体制上撕开了一道口子,是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那么郭沫若的《女神》则是雄壮激越的战斗号角,是新文化史上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新诗集,而郭沫若也因此被称为“时代的肖子”。

  在写诗的同时,郭沫若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起成立了文学社团创造社,先后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文学刊物。

  1924年,郭沫若在翻译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的过程中,逐渐接触并学习到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徒”,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之中。1926年回国后不久,他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北伐战争。

  据了解,北伐途中,作为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兼行营秘书长,郭沫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精力。行军途中他经常跑步前行,总会提前到达站口,为大家寻找宿营地点,有时还会为大家烧菜做饭。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人民的革命热情可谓排山倒海,郭沫若也因突出的表现被提拔为政治部副主任,为主任邓演达所倚重,并因此在黄埔军校武汉军校担任了政治教官一职。

  可惜好景不长,蒋介石的篡夺革命成果的野心逐渐暴露。郭沫若不顾前程与安危,写下了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历数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种种罪恶行径。

  这篇檄文如同一声惊雷,很快传遍了全国各地,惊恐的蒋介石当即下令通缉郭沫若。郭沫若随即参加南昌起义,途中加入了中国。大革命失败后,1928年2月,郭沫若被迫流亡日本,这一呆,就是10年。

  10年间,郭沫若始终关注着中国革命的进程和命运,并且积极从事学术研究。他创造性地以唯物主义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思想,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金文,并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等10余部著作,在历史学、古文字学领域中开荒拓土,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毅然归国,投身于全民抗战的洪流之中。他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主持文化工作委员会,从事抗战文化的组织领导和宣传工作,同时继续他在历史学领域的研究。

  期间,郭沫若陆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等一系列历史剧,有力地抨击了社会现实中的黑暗势力,而这也成为了他继《女神》之后,在文学创作领域的另一个高峰。

  曾在给郭沫若的致电文稿中写道:“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决不会白费的,希望继续努力。”

  1956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历史剧《虎符》时,郭沫若同主要创作人员一起交谈。

  1949年7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郭沫若被推选为大会总主席,并做了题为《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总报告。同年7月23日,郭沫若成为中国首任文联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务,长期担负着国家事务、科学文化教育和国际交往方面的领导工作。

  1957年,郭沫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埃及开罗举行的亚非团结大会,会后在金字塔前留影。

  与此同时,他仍笔耕不辍,不仅创作了大量诗歌、历史剧,在史学研究方面仍有许多建树。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病逝于北京。1988年郭沫若故居正式对外开放。2000年5月,郭沫若纪念馆经过一年的维修重新开馆,各展室陈列品做了大幅调整,更加方便游人从不同角度了解这位20世纪文化名人的的一生。

  纵观郭沫若的一生,从清朝末年到改革开放前夕,不可谓不漫长曲折,而这恰恰也是我国知识分子将自我融进时代而最终确认了自身价值并实现其历史使命的缩影。

  郭沫若并非完人,但他却一直和国家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站在时代前列,这是难能可贵的。

  “百花齐放百鸟鸣,贵在推陈善出新。看罢牡丹看秋菊,四时佳气永如春。”郭沫若的这首诗一直留在如今的郭沫若故居里。

  [1] 张守连. 北京红色文化的地位和作用[N]. 前线] 宋庆龄故居简介.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2018-12-17.

  [3] 葛翠波. 帮助中国就是帮助他们自己——纪念宋庆龄为抗战胜利做出的贡献.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2015-08-25.

  [6] 冯都. 伟大女性、“国之瑰宝”宋庆龄的晚年追求. 中国新闻网,2007.12.05.

  [7] 北京市文物局. 在故居探访宋庆龄的非凡人生. 首都之窗,2020.07.20.

  [10] 胡绳. 踏着一代文化伟人的历史足迹[C]// 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1992.

  [11] 蔡震. 郭沫若:从“革命文化班头”到首任中国文联主席[N]. 中国艺术报,2009.07.15.

  [14] 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编. 文物古迹览胜 西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M].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3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林书豪变脸展示北京队7号战袍:北京我来了!

下一篇:突发!徐和谊被查执掌北汽14年曾是汽车行业领军人物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