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咱大北京这几处古建里的博物馆没去过太遗憾了

2023-04-12 20:16分类: 北京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北二环附近的德胜门箭楼,是明清北京内城保存至今的两座箭楼之一,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完整的德胜门应该是一组建筑,包括城楼、箭楼和瓮城等。顾莹说,德胜门的瓮城早在民国初年就被拆除,修了环城铁路。

  据顾莹介绍,1980年,德胜门箭楼开始全面修缮,1982年修缮完工,作为德胜门箭楼文物保管所对外开放。1992年,箭楼下的真武庙复建完工。市文物局开始研究这处文物单位的用途。有人认为,德胜门又叫“军门”,是当年出征时走的城门,建议展示兵器。但是真武庙空间不大,而且也没有太多的展品资源,这个建议就被暂时搁置。

  后来,经过梳理文物系统内部资源,发现琉璃厂的古董钱币公司存有数千枚不同时期的古钱币。钱币体积小,占用空间少,比较适合小巧的真武庙,而且北京又缺少古代钱币类博物馆。于是,经过文物局专家、领导们的商议,决定在德胜门箭楼筹建古代钱币展览馆。历经近1年的筹备,1993年,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正式开放。

  现在,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除了常设的钱币展和德胜门军事城防文化展外,还会经常外出巡展。顾莹表示,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希望更多观众能够走进德胜门箭楼,感悟历史,了解钱币背后的故事。

  虽然字体不太漂亮,但并不能降低这枚“顺天元宝”的价值。这枚钱币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所铸。

  坐落在广场南端的正阳门,曾是明清两代都城的正南门,俗称前门,也是老北京的地标之一。

  正阳门作为北京仅有一座城楼、箭楼保存完好的封建帝都之门,经历了600年的风雨沧桑。

  《北京正阳门历史文化展》是正阳门城楼里的常设展览,通过历史照片、资料和珍贵文物复制品,全面诠释了正阳门从始建到今天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

  这个北京人曾经非常熟悉的烟草品牌,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正阳门箭楼的图案。不过它可不是咱北京的品牌。

  “我们在北京城里会看到,有些古建设有防鸟网,阻止鸟类进入,正阳门还没有这么做。”关战修说,目前来看雨燕对古建的影响很小,就是会有一些粪便,及时清理后,也不会有什么危害。而且雨燕都是利用古建里的孔洞产卵,不会自己筑巢。当北京雨燕围绕着正阳门城楼飞舞时,会形成一幅历史人文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动人画卷。

  今年5月18日晚上,将在正阳门城楼举办“正阳之夜”——“关注北京雨燕 策动文化扶贫”主题文化活动。多家单位将联合发起《关注北京雨燕、保护城市生态》倡议。正阳门管理处还将进行《古建保护与城市生态研究》课题汇报,发布“北京雨燕”卡通形象。

  历史上第一座孔庙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而北京孔庙规格最高,是元、明、清三朝皇帝举行国家祭孔的场所。如今,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在不断推出高品质的文化展览和展示活动同时,也正在打造全国国学文化基地。

  北京孔庙占地22000多平方米,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条中轴线,三进院落,建筑左右对称,主体建筑依序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

  国子监作为古代中央大学,历来倍受国家重视,多有修建,尤其是经明永乐、正统年间分别进行的大规模修缮,清乾隆年间增建辟雍后,形成了今天的建筑规模和格局。国子监前院东侧由“持敬门”与孔庙相通。

  2001年至2005年,随着首都博物馆和首都图书馆及少儿馆陆续迁出,孔庙和国子监重新归于一体。2008年6月,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正式成立并全面对外开放。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博物馆以“弘扬国学文化,打造国学文化基地”为宗旨,充分利用现有馆藏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推出高品质的文化展览和展示活动。

  智化寺的古建和京音乐是北京文博交流馆的最珍贵收藏。馆长薛俭在接受伟瓣桔采访时表示,今年是文博交流馆升级改陈后迎来的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

  智化寺座落在东城区禄米仓胡同东口,已有500多年历史。现在看起来屈身胡同里很低调,当年可是明英宗赐给大太监王振的,取名报恩智化寺。

  有着敕建背景的智化寺,每一处做工都及其精细。其中转轮藏(收藏经书设施)上的阴刻描金字迹至今仍可辨识。大型壁画历经数百年依然颜色鲜艳,且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依稀可以看出发丝。

  提起智化寺,不能不说京音乐。薛俭把它比喻成中国“古典交响乐”。“早在十五世纪就已经很成熟了,比欧洲文艺复兴还早呢,而且一直传承到今天没有间断。”

  据薛俭介绍,现在演奏智化寺京音乐的是第二十七代传承人。他们的师父就是智化寺当年的僧人。这些传承人可以熟练演奏近40首曲目。他们把谱子完全记在脑子里,演奏时不看曲谱一气呵成。最长的一首曲子要演奏大约40分钟。

  薛俭说,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是北京文博交流馆经过闭馆半年重装改陈后迎来的第一个博物馆日,将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本次改造增加了适度的灯光照明和数字技术应用,让观众原本看不到的文物能够看得到。比如通过增加柔和的灯光,把典雅的佛造像和精美天花彩绘展现在观众眼前。

  北京文博交流馆的最重要藏品就是智化寺古建。薛俭介绍,这次陈列改造,将智化寺文物本体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形成了《智化寺钟鼓展》《智化寺历史沿革展》《藏殿文化艺术展》《智化寺京音乐文化展》《如来殿原状陈列展》《智化寺建筑展》6个固定陈列展览,让观众全面了解智化寺。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电增容及电缆更换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智化寺古建的夜间照明条件,从此北京文博交流馆将不定期举办博物馆之夜活动,开放到晚八点,观众可以关注博物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了解活动和参与方式。

  北三环附近的大钟寺,原名觉生寺,是清代皇家祈雨的场所。因为寺里藏着著名的永乐大钟,就被人们习惯性称为大钟寺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副馆长刘克全介绍,这座大钟有两层楼高,重量相当于六七头大象。

  老北京有一副广泛流传的对联:人过大钟寺,寺钟大过人。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副馆长刘克全表示,很多观众来到大钟寺,就是为了一睹国宝级文物“永乐大钟”的风采。

  永乐大钟是明代永乐皇帝朱棣下令铸造的。它通高6.75米,相当于2到3曾楼房那么高。口径3.3米,大概需要7到8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的住。重46.5吨,大概相当于6至7头成年大象那么重。钟身遍铸佛教经咒铭文,有汉、梵两种文字,共计23万余字。

  “永乐大钟啊,其实在历史上是个‘搬迁户’。” 刘克全说,它总共经历了三次迁移。永乐大钟“出生”在明代北京城钟鼓楼西北的铸钟厂,算来已有近600岁的年纪,如今这里还保留着铸钟胡同的地名。铸成之后,大钟就被迁入位于景山公园东北的汉经厂内悬挂。这是第一次迁移。

  明代万历皇帝登上皇位后,其母李太后痴迷佛教,万历皇帝为讨母亲欢欣,于是在西直门外为母亲修建了规模宏大的万寿寺,并将永乐大钟搬到了那里。这是第二次迁移。

  清朝建立以后,在雍正十一年修建觉生寺时,和硕庄亲王上书认为“觉生寺”的中轴主体建筑共五层,对应五行,从前往后依次为金、木、水、火、土。而永乐大钟本体属金。如果在属土的藏经阁后另建一层安置永乐大钟,可以取金土相生的好寓意。乾隆八年,永乐大钟正式在觉生寺大钟楼悬挂。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宣传钟铃文物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了古钟的世界。

  除了永乐大钟外,在众多古钟里还有一口明代天启年间的“歪钟”,它的来历别有一番趣味。

  这“歪钟”身子倾斜悬挂着,其实属于一件残次品。为何被保留至今呢?因为古时候有“铸钟如做人”的说法,这口“歪钟”的捐资铸造人恰恰是大太监魏忠贤,真是钟如其人啊。人们把它保存下来,作为一口警钟,警示后人,做人一定要端端正正。

  刘克全说,其实“魏忠贤铜钟”之所以是歪的,就是因为铸钟时内外范套合时发生偏移,导致钟壁一面薄,一面厚,而钟组在铸接时又没能保持在钟体上方的正中位置,所以这口钟不仅形体“歪”,而且钟声也不如其他古钟优美动听。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大钟寺免费开放,观众可以到馆瞻仰永乐大钟,再品品魏忠贤的“歪钟”。

  西直门外长河北岸的五塔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成化年间,建成金刚宝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塔寺塔。乾隆十六年与二十六年,先后两次选为其生母崇庆皇太后的祝寿地点。这个崇庆皇太后就是甄嬛的原型。

  据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郭豹介绍,1961年,真觉寺金刚宝座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3月17日,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五塔寺文物保管所”。1987年10月6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正式对游客开放。

  石刻馆的镇馆之宝,当属院内中轴线上的金刚宝座。据史书记载,明永乐初年,印度僧人班迪达自西域来京,向明成祖朱棣呈献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刚宝座的规式。明成祖赐地于西关(今西直门)外长河(今高梁河)北岸,为之建寺,寺名“真觉”。后按照班迪达提供的建筑样式修建金刚宝座塔,一直到明代成化九年(1473)的时候才建成,距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金刚宝座以中国传统雕造技法,遍饰宗教题材雕刻。其中佛龛1561个,每龛内刻坐姿佛像一尊。另有狮子、大象、马、孔雀和金翅鸟,还有天王、降龙与伏龙罗汉、菩萨等。目前国内有10余座金刚宝座式塔,真觉寺金刚宝座在同类型塔中历史较早、雕刻最精美,保存最完好。

  郭豹表示,未来在保护好真觉寺金刚宝座和众多石刻文物同时,还要对馆藏石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出版学术著作。同时举办或引进更多更好的展览,将北京的石刻文化带到各地进行巡展。加强讲解,继续做好金石大讲堂,做好石刻拓片等互动项目,推出有本馆特色的文创,让观众把文化带回家,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

  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石刻馆正在推的展览有《真觉年轮——真觉寺历史沿革展》、《铁笔传神——透过刀锋看笔锋》、《石破天惊——从石头到石刻》、《玄宫档案——馆藏墓志拓片展》等,可以让观众通过石刻文物品读历史。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京津冀三地的历史地理沿革与学术观察

下一篇:山东泰港数科集团历史名胜古迹旅游介绍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