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皇朝历史可以分为西安1000年、北京1000年?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讲:“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我理解,这句话的原意不是说历史科学以外的科学不重要,而是历史是先人的足迹,是亿万人经验和教训的记录。中国哲学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西方哲学讲,“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既然读史这么重要,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读史呢?史学家们经常讲的“二十四史”,其实就是我们中国的正史,从《史记》《汉书》开始到《元史》《明史》结束,上起传说中的皇帝时期(公元前2550年),下至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十四史”到底从何读起?我们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读完,但我们至少要掌握中国历史的大致脉络和主要阶段,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国历史相当重要。
其实在“二十四史”中,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大约3000多年。第一个1000年,主要是商、周,这个阶段生产力不太发达,我们通常称之为奴隶社会,以器物文明定义为青铜文明,小朋友常读的《三字经》中“东西周、八百年”,再加上商朝,大约是1000年。
其后的2000年,秦王赢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赢政自以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而自称为始皇帝,也就是说中国的皇帝从他开始,后来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废除帝制,这段历史我们通常称之为封建社会,以器物文明定义为铁器文明。这段历史有一个特点,就是有皇帝。我们也可以将这段历史称之为中国皇朝历史,中国的皇朝历史,共计2132年。现在比亚迪汽车的皇朝系列,就是按中国的皇朝命名的,感觉非常磅礴大气,非常有历史感和中国文化特点。
中国两千年皇朝历史,又大体可以分作前后两段,前一段1000年,中国的政治中心主要是在西安。其间政治中心经常东西摆动——秦在咸阳,西汉在长安(今天的陕西西安),东汉在洛阳,唐在长安,北宋在汴梁(今天的河南开封)。
后一段1000年,中国的政治中心主要是在北京,其间政治中心经常南北摆动——辽都上京在临潢(今天的内蒙古巴林左旗菠萝城),金都先在上京(今天的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后在中都(今天的北京),明都先在金陵(今天的南京)、后在北京,清都先在沈阳、后在北京。由此可以看出一个有意思的历史现象:中国两千年皇朝历史政治中心的摆动,先是东西摆动,后是南北摆动,从而呈现出大“十”字形变动的特点。
就其后1000年来讲,辽、金、元、明、清五朝,一个重要特点是国内的民族融合。辽—契丹、金—女真、元—蒙古、清—满族,五朝中有四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明朝虽然是汉族人建立的,但朱元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号召,结果又被“鞑虏”所替代。满族以“七大恨告天”的民族旗号起兵,又被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纲领推翻。
在后1000年以北京为政治中心的历史中,又有三个重要的历史关节点:第一个是元末明初,第二个是明末清初,第三个是清末民初。前一个元末明初关节点,离现在较远,后一个清末明初关节点离现在太近;中间一个明末清初离现在不远不近,这个关节点,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到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统一台湾,前后整整100年。当时中国用了100年时间,基本上实现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100年的时间,最关键、最激烈的矛盾和斗争是明亡清兴这60年。解剖这段历史,对整个中国历史关节点的研究,特别是对我们治国,对我们治国经验的丰富,包括实现两岸统一,有很大的帮助。
唐太宗将史书的功能定义为“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为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有资于治道。欧阳修等人所编《书》指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意大利史学家哲学家克罗奇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是一面镜子,当前,我们身处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怎样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怎样把握兴替大势,做到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这对于我们每一个平凡和普通的人在伟大时代做出正确的选择十分重要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