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是什么时候建立的?里面一共住过几位皇帝?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故宫,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以《宫》为首的清宫剧的大热加之后来清朝宫廷剧的不断涌现,很容易就让人们下意识给这个曾经的紫禁城刻上了清廷的标签,殊不知,故宫不是只有旗头,还有髻发,不仅是清朝的宫殿,也是大明朝的皇宫!
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成祖朱棣在位的永乐四年(1406年),期间共耗时十四年时间,一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才得以完工。
在朱棣成为统治者之前,明朝的皇宫一直都位于南京,而靖难之役后,也就是从永乐元年开始,由于燕京(北京)是曾为燕王的朱棣的封地,在大臣们的建议下,他便着手提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并强制人们迁往北京居住,以促进当地的发展。
到了永乐四年,明成祖或许是有了迁都的想法,开始命人按照南京皇宫的“模样”,大力修建北京故宫。修建时所使用到的材料均来自全国各地,且价格昂贵、极为珍稀。
据说,其中所使用到的楠木,多生长于崇山峻岭中,大量百姓因为进山采木而丧生,遂出现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谚语,以此来形容采木带来的巨大伤亡。而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光从北京房山运送至宫殿,就出动了数万名的劳工,且花费了将近一个月时间。
在当时那个交通、运输工具都不发达的年代,所有的修建工作全靠人力进行,光是准备工作,就用了整整十一年,直到永乐十五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京皇宫,才算正式开始动工。
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建成,也就是这一年,明成祖朱棣下诏将首都从南京迁至北京,自此,故宫成为了自朱棣开始的历代皇帝的居所。
光是明朝时期,故宫就曾“服务”过从明成祖朱棣开始到明思宗朱由检结束期间的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樘 、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等十四位皇帝。
这些皇帝在位时,皆住在北京皇城中的乾清宫,这个地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壬寅宫变”、“红丸案”与“移宫案”的发生地。
尽管明朝时期故宫中就曾发生过至少三次大火,但好在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后来经过重建后也基本恢复。而真正给故宫造成毁灭性一击的,还是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放的那把大火。
当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明朝灭亡,可还没过多久,清廷就直接取得了山海关,并直向北京进发,李自成带领将士慌忙撤退之时,一把火意图焚毁紫禁城。
其火势之大,除了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这几个地方外,其他建筑尽数被毁。
直到清世祖顺治帝迁都北京后,前后又花了将近四十年时间,才基本将故宫重建修复。
清朝从顺治帝以来,到宣统帝被赶出紫禁城结束,期间也一共有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永琰(嘉庆)、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等十位皇帝曾在此居住。
从建成到收归国有,北京故宫一共历经两朝二十四帝,外部的高墙隔开一代代的恩恩怨怨,每一个宫殿都有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