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老北京人知道的历史解析京城关厢传奇城外关厢话当年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老北京城门外头的故事,以瓮城为基点,向外扩张一千五百米,这个范围,您知道叫什么吗?老北京人应该都知道,这叫‘关厢’老北京十六座城门都有关厢,咱熟悉的有广安门外关厢,德胜门外关厢
同样的关厢,当年住的人可分三六九等,首先要说的是朝阳门外关厢,所谓关厢,指的就是城门外,两三里之内的地方,现如今的朝阳门外大街,过去就叫朝外关厢,既然是在城门外,住的肯定都是老百姓
但是话说回来,京城十六座关厢的老百姓,论起生活水平来,可都是十个手指头,不一边齐,这朝外关厢的居民就属于先富起来的那一批,就因为人家守着条幸福大道,您看现在的朝外大街人多,车多,大楼多
早在过去也一样,因为朝阳门有两个特殊的身份,首先它是漕粮之门,元明清三朝,给城里运送粮食的人和车都打这儿进城,其次朝阳门又叫国东门,凡是从北京去南方的人都得先出朝阳门,然后一路奔东直到通州才能转乘上水路
这么一来,朝阳门外关厢自然就成了一条交通干道,然而真正把朝外关厢经济搞活的还得说是雍正皇帝,他把这条原本暴土扬长的土路改成了石板路,相当于现在的环境整治,这一整治不要紧,商家一窝蜂的全都跑这儿聚齐儿来了
吃喝玩乐各种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而且是开一家火一家,什么清真油盐店,永兴斋饽饽铺,聚祥益布铺,葡萄园茶馆,都是老北京知名的老字号,说白了就是古代的cbd,生意火了,地皮热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自然也就随之提高了
有一句话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今儿个形容德胜门关厢的老百姓那就得改成‘一墙之隔差之千里了’这墙指的就是明朝北京城的北城墙,明朝朱棣攻占了元大都之后,大将徐达把元大都的北城墙往南移了五里地,这一挪不要紧,北边原本圈在城内的五里地,一下就被划到城外去了
老百姓就这样从城市户口变成了农村户口,搁谁都得郁闷,不过这还算是精神伤害,此外还有经济损失,当年元朝亡国之后,残余部队没走远儿,就猫在北方的燕山山脉,北京城之所以往南移,就是为了躲敌人远一点
但是德胜门附近的老百姓不但不能搬家,还从城里人变成了城外人,这么一来,只要元朝残兵进犯北京,最先倒霉的就是德胜门关厢的老百姓,本来就不富裕,还三天两头遭受,您说说,这日子怎么过啊?
虽然只有一墙之隔,又同为北京人,城里人安居乐业,穿衣衫,戴礼帽,而关厢的北京人却整天提心吊胆,身穿短袖儿,头包毛巾,除了菜团子就是菜汤,再不就是窝头就咸菜,怎一个苦字了得
从地图上不难发现,西便门应该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城门,所以不难推测,现在西便门外大街就是当年西便门外关厢的所在地了,这处关厢不同于其他,这儿有一处独特的景观‘西便白羊’20世纪30年代以前
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人们打老远儿就能看见西便门关厢这儿,有一大群白羊在吃草,但走进了一看却都是大失所望,原来就是十几块亮晶晶的汉白玉石,阳光一照,好像是一群羊,话说到这儿,这汉白玉是打哪儿来的呢?
说法很多,有的说是金朝海陵王完颜亮建造金中都的时候,加工剩下的汉白玉石料,有人说是明清两朝建北京城的时候,存放的汉白玉石料,究竟哪种说法对呢,谁都确定不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打金朝开始,这处关厢的所在地肯定有从事着跟汉白玉有关的手工业
然而这处工厂早就不复存在了,西便门也在修建地铁的时候被拆除了,如今只留下这个‘西便白羊’的传说故事,帮着我们再现当年那一景儿了,大部分人都经历过拆迁,这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儿
一旦赶上开发商资金断档,计划拆迁的地方被迫搁置,那麻烦就更大了,比如永定门南边的那条火车道,明朝那会儿叫花庄子,就是因为资金问题使它改成了永定门外关厢的命运,关厢,本应是顺着城门向外延伸的一条笔直的大道
大多数是呈正南正北,或者正东正西地走向,然而永定门外的关厢却是个特例,它并非正对城门而是往东,偏离了150多米,明朝嘉靖32年,修建北京外城永定门的时候,它的南边正对着一大片叫花庄子的村子
大概位置就是现在永定门南边正对着的那条火车道附近,说来也巧,它正好占了永定门外关厢的地方,掐来算去,因为当时资金短缺,怎么也凑不出来花庄子的拆迁补偿款了,大伙儿一研究,当即决定不拆了,干脆把关厢改道,往东偏了150多米,绕开花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