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北京曲剧《北京人》:一个充满哲思又能走进普通大众的京味儿好戏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相对于曹禺的其他作品,《北京人》是一个内敛的戏,它以“爱情画像”为最初创作动机,渗透着说不出的“迷惘”和深沉的“诗意”。曹禺本人也曾坦言:演《雷雨》可以轰动,演《日出》可以成功,而演《北京人》很难成功。《北京人》并不着力表现人的正面冲突,而是倾向于表现人在精神上的苦闷和对未来的希望。北京市曲剧团创排的《北京人》以愫方为视角进行了新的创意,这是一版能够走进普通大众的戏,歌舞并重,北京的地域特色得以很好地彰显。
就文本而言,北京曲剧《北京人》是一出好戏,扎实的剧本基础使得该剧拥有了严谨之结构和人物之灵魂。该戏的最大特色是全方位立体呈现剧作之思想、人物、艺术特色和戏曲的趣味性。其思想深度不仅体现在编剧以人和事折射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精神风貌,而且这思想的光芒超越了历史走向未来的我们。它引起我们深沉的思考——关于选择、命运、两性、家庭、性格等问题,都在剧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北京人、鸽子、耗子、鸽哨、军号、棺材等意象,明暗交织地贯穿于全剧。也因为这些意象的存在,该剧呈现出北京特有的地域感,京味儿格外浓郁。
音乐是戏曲的灵魂。除王国维定义的“以歌舞演故事”外,日本戏剧研究者河竹登志夫也认为中国戏曲区别于“话剧”之所在首在音乐,故而他将戏曲界定为“音乐舞蹈剧”。北京曲剧《北京人》有别于李六乙或赖声川版本的最大特色正在于音乐,这也是该剧立主自己的根本。众所周知,戏曲艺术和话剧的最大不同主要在于戏的技艺性——程式。程式不仅包括演员之动作、念白之韵律,也包括唱腔的设计和音乐的渲染。在中国北方剧种之中,北京曲剧诞生得比较晚,但是它的音乐性独具特色,唱腔兼备了北方剧种的明亮及南方剧种的婉转,特别适合剧场演出。加之它和曲艺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剧种特色,不仅是彰显曲剧艺术魅力的最好方法,也是传承和弘扬北京曲艺的良性选择。唱段布局特色化是该剧的一个特点,剧中愫方的两段大的抒情唱段,是很能抒发人物内心世界的深情独白,类似“咏叹调”,闻之令人心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戏剧演出越来越专业化和分工化。好的剧场效果不仅要求舞台呈现,也包括文创宣传、观众参与和院团策划等。曲剧团复排《北京人》等曲剧经典,彰显了院团领导层的独特慧眼。在经典之上再出发,做观众喜欢的好戏,是找准了曲剧今后发展的真正方向,也是曲剧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此外,曲剧团每一次深入的研讨,也都是希望通过众人之智提升剧目水平的良方。
不过,复排之后的《北京人》也有可探讨的空间。比如唱腔的韵味性、演员的配合性以及录音与现场、念白和歌唱、形象和声腔之间的融合问题,是该剧必须面对并需要着力解决的急迫问题。前已有述,与其他剧种相比,北京曲剧诞生得较晚,“话剧+唱”成为一些创作者包括演员在内的思维定势,然而这样的创作一定不是曲剧的未来,因为任何一个剧种,它之所以被称为有别于其他347个剧种之外的独特的“那一个”,就在于其自身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尽管这样的艺术个性可能是吸收其他兄弟艺术的,是包容的、开放的,但它一定不是简单的相加所得来的。“融合”进而“提炼”“规范”进而“精准”剧种特色是曲剧人今后所要努力的方向。此外,吸纳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是戏曲艺术的关键之关键,这需要多方合力方能最终实现。
任何一个剧目的上演,既是剧作家与观众的碰撞,也是导演、演员和观众的对话,更是剧作本身同观众以至于新的时代的交流。“戏”都在心里的《北京人》对演员和观众的要求很高,是一个值得细品也需要细品的张力戏。愫方的隐忍、善良和贤淑集原作者、编剧和导演多重创作者有关女性的多维度审美想象,这样的女性形象特别适合北京曲剧去展现,因着这种“美”和“善”,萦绕在原作中的无奈与感伤、静水深流之下的内在深意也就有了更形象的体现,愫方的人物形象也便更容易走向观者的内心。这是北京曲剧《北京人》有别于其他《北京人》的独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