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勃:北京春节习俗与春节的文化内涵(3)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忙年之后,最重要的时间节点除夕就来了。就过去而言,除夕的习俗活动是最为丰富的,而且各有各的内涵,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比如,《帝京景物略》记载了明代的北京人是怎么过除夕的,比如五更焚香迎接灶神、插芝麻秸辟邪、祭祖、聚坐食饮守岁等等,内容非常丰富。《帝京岁时纪胜》则记载了清代的北京人是怎么过除夕的,其中有不少习俗与明代相同,如煨岁、守岁等等。
新年的正月初一与除夕,构成了我们过大年的两个最重要的日子,除夕是辞旧,正月初一是迎新。从初一开始的主要习俗都是在庆祝新年的到来,比如吃饺子意味着时间的更新,饺子摆成圆形寓意圈福,初一的饺子讲究吃素寓意一年平安无事等等。
拜年是从大年初一开始的重要习俗。明代的陆容写过:京师元日后,上自朝官,下至市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现在的通讯方式非常发达,电话、微信拜年成为新的拜年方式。所以,虽然习俗的表现形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其内核却得到了传承。
北京过大年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逛庙会。北京的庙会非常多,从元代开始兴起,明清之后更加盛兴,比如白云观、厂甸、护国寺等等,人山人海,好不热闹。《草珠一串》是这样描写庙会盛况的:琉璃厂甸又新开,异宝奇珍到处排。妇女摩肩车塞路,都言看象早回来。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小吃、表演,可以说是北京人的最爱。
元宵节是春节的一部分,也是过大年的一个高潮,不同时代的北京人过元宵节也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帝京景物略》记载过去的北京从八日到十八日,在东华门外有灯市;还有走桥的习俗,也就是妇女穿白色的绫衫,结队宵行,寓意没有腰腿疾病;还有摸城门的门钉,以及击太平鼓、九曲黄河阵等表演。其中,九曲黄河阵在密云区东田各庄还有传承。此外,京西幡会也是北京著名的元宵节活动,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在北京,正月十九被称为燕九节,作为北京人过春节的一个句号。正月十九这一天,白云观庙会达到高潮,很多游人到白云观去打金钱眼、摸石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