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京腔京韵自多情

2023-04-19 14:46分类: 北京风俗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读一本书,爱上一座城。《中关村笔记》《北京:城与年》《我们的老院》《刘绍棠文集》《去年天气旧亭台》《特别能战斗》《耗子大爷起晚了》……随着第三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的启动,一批以北京城市历史、风土人情等为主题的图书集中进入人们视野,这些图书通过写北京城的历史、人物、四合院、胡同、故事等,表现出具有浓郁京味儿色彩的风俗文化、人情世态,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风俗画卷,也让读者从这些温热故事和精彩细节中感受到北京城的风情与肌理。

  北京文学,承载着北京的城市记忆,传承着北京的时代精神,与这个城市息息相关。“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北京文学必然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眼里,老舍、邓友梅、刘绍棠、凌力、霍达、叶广芩、陈建功等一大批优秀作家是京味儿文学的代表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坛,著名作家刘绍棠是继赵树理、孙犁之后用心致力于乡土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家,也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刘绍棠在乡土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和脍炙人口的作品,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精彩篇章。今年重新整理、编排、出版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书系”之《刘绍棠文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包括《蒲柳人家》《花街》《柳伞》《豆棚瓜架雨如丝》等。

  “20卷本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书系’,是在刘绍棠之前出版作品的基础上重新选编、整理、设计的。整套书更加美观,更符合现代读者的品位。”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说,刘绍棠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一生发表长、中、短篇小说等各类作品600余万字,虽然作品内容各不相同,但有一条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他的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家乡京东运河平原不同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描摹、展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乡风水色、世俗人情,描绘、讴歌了走在时代前列的美好的人,挖掘了代表时代前进方向与主流的美好事物。

  童年记忆,对每一位作家来说都是一座富矿。《耗子大爷起晚了》(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是京味儿文学作家叶广芩的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几十年来,叶广芩以对传统文化的研习和对世事的敏锐感知,加之现实主义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了《状元媒》《采桑子》《乾清宫外》《豆汁记》等深富文化魅力和精神内力的京味儿小说,抒写了百年北京的人物众生相、北京百姓的价值观念、北京社会的风土人情。

  2017年,叶广芩在德国哈瑙小镇参观格林兄弟故居时偶遇了两只可爱的松鼠。轻松而充满童趣的偶遇让她萌发了最初的创作灵感,叶广芩在本书前言所述——“离开格林家那两只小松鼠的时候,突发其想,我是不是也可以写写孩子的事情,写写在北京曾经生活过的颐和园,写写曾经与我有过交情的房顶上那窝小耗子呢?”很快,书的名字便取好了——《耗子大爷起晚了》,“耗子大爷”这个称呼带有北京人的戏谑调侃,带有满满的京腔京韵。

  于是叶广芩带着“窝头”“馒头”“龙女”和“大老虎”等众多《豆汁记》粉丝群的群友重走了颐和园。叶广芩说:“颐和园曾经的街坊四邻,让我初识人生,这里的精致大气、温情善良奠定了我的人生基调,让我受用匪浅。我呼唤他们,让他们一起走进这本小书。这部作品既是我个人对童年的回望,也是对美好童年的致敬,自由自在的纯真应该属于每一个时代的孩子们。”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也是作家们永恒描写的主题。“乡愁,是斑驳的明城墙上小手里酸枣的滋味;乡愁,是老屋房脊上鸽哨盘旋的回响;乡愁,是长者纠正握笔姿势时候手心的温暖;乡愁,是北京图书馆旋转楼梯上浮动的一脉书香……这里是宁肯的北京,是北京的时光与流年。”《北京:城与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责编韩晓征如是说。

  “这是一部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与北京现当代历史融合得非常紧密的一部作品。”获得今年鲁迅文学奖的《北京:城与年》,是宁肯以小说家之笔捕捉北京的流年碎影,从历史与人性的深处,回顾了北京这座城市半个多世纪变迁的沧桑回忆。全书不乏小说家对城市风物的冷静观察、对亲友人物命运的探究思索,更兼记忆丰富、文笔生动、思辨兼备;摄影家陈惜惜的多幅作品,以黑白光影呈现,静谧中隐约着喧响,怀旧中蕴含着温馨,与作者的文字两相呼应,构成了更加丰富的张力与空间,都为本书增添了多种魅力。

  “获得2017年度‘中国好书’的《我们的老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是肖复兴的一部散文集,是作者继《蓝调城南》之后写下的又一部追忆老北京风物人情的作品。”该书责编陈玉成说,不同于《蓝调城南》以蓝调笔触抒写城南的会馆、故居、戏园、庙宇等旧时物事,《我们的老院》是一部描摹老北京人事更迭、人心嬗变的“人”之长卷。在陈玉成看来,肖复兴的北京,是温暖而鲜活、忧郁而迷离的,极少文人式的精巧的雕琢。在书中,他以不事雕琢的朴素之色,讲述着“我”童年时代的无忧时光与少年时代的阵痛与迷茫,同时也记录下了那些发生在老院里的快乐与忧伤。同时,更以“我”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将这处现实地理空间中数十位人物的生活故事,如织锦般来回织补,从而使读者得以在这微型的锦缎中,窥见一个时代普通北京市民的生存色调。

  《去年天气旧亭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是叶广芩前年推出的最新小说。该书责编李成强告诉记者,这是一本记载北京生活的小说,书中有作者的影子、作者的生活,有她的街坊和儿时的玩伴。老北京秋日的朗朗夜空,美轮美奂的建筑,回忆旧事,楼亭轩阁榭,于是就有了《后罩楼》《唱晚亭》等一系列以“建筑物”命名的章节。“可以说作者用饱蘸浓情之笔写出的这10余处地方,是留给我们现代化北京及当代北京人的珍贵记忆,它们记录了老北京的历史、风俗、人情,是北京的另一张名片,是这城市的‘活化石’”。

  中关村对中国,对每个中国人都特别重要。如果你能把中关村看清楚,你就可以看清楚北京;如果你不把中关村看清楚,你就看不清楚中国。在《中关村笔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里,作家宁肯发现了一个新的中关村,在宁肯笔下,中关村的柳传志、王选、冯康、吴甘沙、冯军、程维等不同时代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一个个向我们走来。宁肯通过各自不同的侧重点,有如编织不同的乐章,展现每位先进人物怀抱理想、搏击奋斗的艰辛历程,展现大国崛起的精神,展现一代人的中国梦如何一步步成为现实。

  “现在的青年作家将京味儿创作放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写出不断发展与前进中的北京味道,写出新北京人与北京土著融合交织构成的北京新生态。”这是前不久举办的“第三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上许多专家学者的共识。

  “我们在今天北京这样一个话语环境、文学环境下写人物,如何写出属于北京的、属于今天中国的、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典型人物,我觉得是很高的挑战。”北京青年作家石一枫认为,像老舍先生这种北京标杆性的作家,之所以比较伟大,是因为他。

  获得今年鲁迅文学奖的《世间已无陈金芳》(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是石一枫的作品,写的是转型时期北京出现新的人物,写了北京大妈陈金芳的人生悲喜剧。但在文学评论家岳雯看来,《世间已无陈金芳》吸引她的是里面的“我”,“那个‘我’更有意思,和老舍影响下的北京人的神情有某种共通性。”

  《特别能战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是石一枫的新作,主人公苗秀华是一位精力旺盛、嫉恶如仇的北京大妈,在工厂上班的时候,因为性格原因留下了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名声,之后又陷入了和新小区物业公司的斗争……这个人物的成功塑造,给读者留下了很大回味空间。“人们对于她或许是敬佩的,或许是鄙夷的,或许是唏嘘里面带着几分同情的,但如果碰巧能够通过她深入思索,那么苗秀华这个人物从文学上也许就是值得尊敬的了。”石一枫如是表示。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作为京味儿文学的开创者,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秋天,让人心向往之。他笔下的北京风土人情,将读者带入一个有色有声、完整丰富、京味儿十足的世界。

  作为现代白话文学的发源地,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北京呈现出颇具独到气韵的文学图景——无处不在的大气底蕴,折射出这座城市的坚韧和乐观。

  从老舍,到汪曾祺、邓友梅、林斤澜,到肖复兴、叶广芩、刘恒、王朔,再到宁肯、石一枫……一代又一代文学力量在这里执着坚守、孜孜探索——北京在变,书写北京的作者在变,作者笔端的北京亦在变,岁月流转,北京文学的气韵,如同这座城,生生不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的北京已不常见。今天,中国城市的一些传统内容与表达,正在被更加新鲜的地域性格所取代。正如作家石一枫所说,“今天的京味儿文学不再仅仅是民俗意味上的文学作品,更多的是演变成城市人心态的写照”。在石一枫看来,今天的京味儿文学似乎已经不再与那些仪式化的旧有风俗相关,“而是被内化成了一种语调、思维方式和写作态度”。

  新时代的京味儿文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作家肖复兴在一次有关京味儿文学的论坛上感叹道:“我觉得写老北京很容易,因为我们有榜样,老舍先生在那儿,但是写新北京很难,尤其是写转型时期、变化时期的北京,我觉得至今为止我没有看到令人信服的作品出现,这使我感觉到一种迷茫。”

  的确,如何传承京派文学的包容和人文情怀,创新题材和表现形式,用文学作品呈现当代北京的新风貌新变化新气象,对于当下书写北京的创作者而言,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或许,京味儿文学书写在“骨”不在“皮”,内涵书写远胜于形式表达。比如,我们是否可以从历史名城去理解北京,从核心价值观去理解北京,甚至还可以从非常具体的大运河文化、长城的角度去理解北京,这些都是未来京味儿文学可以探讨发展的话题。

  无论是老舍,还是汪曾祺、肖复兴、叶广芩、宁肯……不管是哪种京味儿,皆各有特点,好作品是他们共同的品质,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京味儿好作品。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北京:杂技成为外国游客了解北京重要窗口

下一篇:北京市民体质促进民俗趣味运动会走进社区 亲子家庭体验民俗体育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