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组图:老北京的婚俗

2023-07-13 01:09分类: 北京风俗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 民国初年的一对新人。虽然男子已经剪去发辫,但他们的装束仍保持着浓郁的前清风格。

  ▲ 一位盛装的满族新娘。此片由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拍摄于19世纪70年代。

  ▲ 本片由美国社会学家西德尼·甘博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送亲队伍抬着嫁妆,走在北京大街上。

  ▲ 一个丫鬟正在为一名满族新娘梳头。此片由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拍摄于19世纪70年代,这位新娘身着典型的满洲服饰,脸上敷着厚厚的粉,几乎看不清五官。

  ▲ 迎娶新娘的仪仗中,一个杠夫手持龙凤幡幢。龙凤幡幢上绣着“状元及第”的吉利话。

  ▲此片由美国社会学家西德尼·甘博拍摄于民国初年。那时,许多洋派人士已经改用西式马车迎娶新娘了。

  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节,也是新人扎堆儿结婚的日子。这大喜的日子,礼儿多的北京人,结婚的老礼儿更是数不胜数。

  满人入主中原后,处在满汉两种文化交融中的北京,形成了杂糅满汉两种习俗的独特婚俗礼仪。

  与今天自由恋爱不同,早年间婚姻都是父母包办。因此,老北京婚俗的第一步是提亲。男方委托媒人或本家到女方家求亲。如果男女双方家庭不熟悉,提亲后双方都要打听打听,相看相看。如果双方品貌家世相当,就互换“八字帖儿”,找命相先生给看看“八字儿”是否相合。这就是所谓的“合婚”。老北京流传着—首合婚的歌诀:“羊鼠一旦休,兔龙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白马怕青牛,蛇虎如刀错,猪猴不到头。”这些曾经被看作金科玉律的歌诀,今天看来不值一哂。然而当年它却能决定一对新人能否结缘。

  合婚之后,进入婚姻的第二个环节,下定、过礼、过嫁妆。此时,男方要请一位有夫有子的“全和人”携带金银首饰前往女方家“下定”。下定之后还要过礼,也就是俗称的“放大定”。“放大定”当天,男方要把迎娶新娘的日期告诉女方,并将新娘婚礼时穿戴的衣服首饰也一并送交女方。“放大定”的礼单,更加丰富。鹅酒、鲜鱼、猪腿、羊腿、糕点……这些都是老北京人“放大定”的必备礼品。办喜事前一两天,女方则会把嫁妆抬到男方家。女方的嫁妆大到家具,小到茶具,包罗万象。嫁妆越多,女儿在婆家的地位自然就越高。过嫁妆后几天,就是婚礼的正日子了。

  “大姑娘大,二姑娘二,小姑娘出门子给我个信儿。搭大棚,贴喜字儿。牛角灯,二十对儿,娶亲太太两把头,送亲太太大拉翅儿。八团褂子大开褉儿,四轮马车双马对儿”。这首北京童谣形象地描绘了迎娶当天的热闹景象。迎娶仪仗,由专门的杠房操办。汉族结婚一般用三顶轿子,一顶是红缎绣牡丹彩凤的八人抬花轿,另外两顶一红一绿,分别供娶亲太太和送亲太太乘坐。满族人结婚只用一顶轿子,轿围子不用彩缎绣花,而是清一色的大红呢轿,俗称“官轿”。娶亲太太和送亲太太不乘轿,而是坐骡车。汉族迎亲花轿前有成对座伞和筛镜,24名或32名吹鼓手。队伍前面打着各种旗帜、对扇和金灯等物件。队伍最前面,则由一对铜锣开道。满族迎亲队伍前是若干对牛角泡子灯和左佩弓、右带箭的骑手。这充分体现了他们马背民族的传统。随新郎接亲的还有大媒、伴郎、赞礼等人。上轿之前,新娘子由迎亲的女宾用红线把前额、鬓角的细发去掉,名之为“开脸”,然后才能蒙上盖头,送入轿中。新娘到男方家门前,新郎会手持弓箭在新娘脚下虚晃三下,表示驱除邪妖。然后新娘跨过火盆,才能进门。随后,一对新人在主婚人的主持下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拜过堂之后,一对新人被送入洞房,并肩坐在床上。这时,新郎才能挑下新娘头上的盖头。不少夫妻直到这时才头回见面。此时,仪式还不算完。新郎、新娘要尝饺子、面条,寓意为“子孙饽饽”、“长寿面”,而后再由伴郎伴嫂端上交杯酒。交杯酒喝完后,再换上两碗冰糖莲子。直到此时,一场传统的北京婚礼才告礼成。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民国时期的北京四川等地社会民情百年前的监狱内景

下一篇:“老北京” 部分过年习俗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