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本重点新书 2023年1~3月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本书写于民国三十年中、日抗战时期,为余写成《国史大纲》后,第一部进而讨论中国文化史有系统之著作,乃专就通史中有关文化史一端作导论。故此书当与《国史大纲》合读,庶易获得著者写作之大意所在。
这是一部“指陈中国文化之真相”的力作。本书写作于抗战时期,是钱穆先生在完成《国史大纲》后,首部系统深入讨论中国文化史的经典之作。
钱穆先生从地理背景、国家观念、治理手段、经济政策、民族意识、生活形态、宗教思想、文艺学术等方面对中华文化进行评介,兼及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而提出中国文化是“举世农耕和平文化最优秀之代表”。本书有指陈,有回顾,也有展望和预测,集中反映了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化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科学”是日本学者西周时懋1874年用来翻译法文science时生造的一个词。随着西学东渐,这个词连同相应的知识、观念、制度一起传入中国。
本书首先梳理了中国人“科学”概念的由来,直面我们的科学概念之误区,继而阐明科学和哲学、宗教以及伦理传统的关系,揭秘科学的文化基因,帮助我们理清各种科学观念,引导我们反思自己的文化传统,追求理性之美,思考中国文化的当代命运。
李宏图教授是国内知名的历史学者,以欧洲近代社会史、思想史见长。本书在文明史的视野下考察了从英国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从思想史的维度阐释了欧洲现代化的文化内核——现代性的起源,从社会史的层面向读者展示了欧洲在现代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基本面貌与特征,描绘出一幅从当时的社会精英到劳苦大众的欧洲社会众生图,并针对欧洲现代化所取得的成果与遭遇到困境展开思考。《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汇集了作者多年来从历史性的角度对欧洲文明发展历程的思考成果,值得细细品读。
本书选取的这些文章,时间跨度有一百多年,个别篇章甚至更早,从而完整串起法律与人类学研究的缘起、发展过程,以及当代研究的新动向。
在北美原住民的创世故事里,茅香是最初生长在大地上的植物,是大地母亲甜美芬芳的秀发。原住民把采来的茅香编成三股发辫,象征着思想、身体和精神的合一,以此传递他们对脚下土地的敬畏与感激。在印第安人看来,植物和动物是最古老的老师,它们的教导能帮助我们消解病痛、渡过难关。
[美] 韦恩·韦登,[美] 达纳·邓恩,[美] 伊丽莎白·约斯特·哈默 著
本书以“心理调适”为主线,涵盖当代生活中与青年人心理调适相关的各个领域,包括人格的构成及影响、压力应对、自尊与自我调节、人际沟通、友谊与爱情、心理障碍等,并为有需求的读者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及行动方案。
反犹主义有着漫长的历史。本书采用微观史的叙述手法,以15世纪意大利特伦托的一场血祭审判为案例,叙述了中世纪晚期意大利三个犹太人家庭遭遇冲击、破碎并湮没在历史中的命运。
从木桶中特立独行的哲学家到网络时代涨落不停的不良情绪,作者安斯加尔·艾伦描绘了从公元前4世纪希腊犬儒主义者的“无畏直言”到当代多面、复杂的犬儒主义表现的历史。借助其后莎士比亚、拉伯雷、卢梭等人的著作,本书记录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犬儒主义的挪用;通过尼采、福柯、斯劳特戴克等哲学家的思想,作者追踪了犬儒主义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变,并重新思考了现代犬儒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梳理、提炼了哲学史层面上的知识,更能帮助我们在对犬儒主义的认识和反思中,重新定位和思考我们自身。
《北京线余条,均来自北京及北京周边地区民众的日常用语。词典释义简洁明了;依据北京话实际读音注音;例句选自真实的语言生活,涵盖了北京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起民国初年,下至当下。带您了解京腔京韵、领略北京风土人情、感受北京的历史文化。
本书是一部大型汉语成语辞书,以考源求实为重点,“源”“流” 并重,对汉语成语的词义、词形、用法在历代文献中的演变进行了严谨而细致的梳理。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互助土族语/韩国君、乔志良、奈日斯格、太平、超日雅 著
赵元任先生毕生注重收集和保存资料,有片纸不丢的习惯。他的档案,共有12万(页)件左右,分装38箱保存至今。档案集中保存了他终身积累的资料和文献手稿,时间跨度从19世纪末到他去世的1982年,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学术发展非常重要的文献史料。档案内容大体可分为六类:日记、文书、文章和著作手稿、讲演授课资料、私人笔记、来往书信。其中,赵元任先生的日记、学术著作的原始手稿、讲课授课资料和研究笔记都是十分珍贵的学术史资料。
《赵元任日记》是“赵元任档案”的第一部分,完全按时间顺序呈现。从1906年的第一篇到1982年去世前不久的最后一篇,这是赵元任先生不间断的七十余年自我人生记录。《日记》全文近千万字,主要有中英两种文字,也少量地使用过其他语言。
作为首位环游世界的君主,位居太平洋十字路口的袖珍小国夏威夷国国王卡拉卡瓦一百四十年前的“开眼看世界”,迥异于一般的通商、出使、留学与游览。这本国王随从所撰游记,兼及政治、外交、地理、风俗,乃至各国的饮食习惯等,至今读来仍趣味盎然。比起欧美部分,更值得关注的是国王在日本、中国、暹罗、印度、埃及等国的奇遇及观察。单是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接待外宾的规矩、拒绝国王进京的理由,以及那张中英文对照菜单,都叫人驰想天外,迷幻人间。
本书开创了系统治疗领域教科书的先河,打破了通常的按照理论模块和干预方法分类介绍临床实践知识的逻辑,针对不同心理障碍概念来呈现系统治疗相应的核心思想、具体专业知识和治疗技术。
从精神分裂性精神病到进食障碍和成瘾,从婴儿哭闹到学习障碍,从儿童头痛到青少年糖尿病——两位作者致力于为读者再现针对成人、儿童青少年和家庭医学中重要心理障碍的系统工作地图和风景。
《图像学研究》共有六章,包括了皮耶罗两组绘画中的人类早期历史、盲目的丘比特、时间老人、佛罗伦萨与意大利北部的新柏拉图主义运动、新柏拉图主义运动与米开朗琪罗等内容。除了作为方法论的导论之外,每一章都是图像学方法运用的案例,从美术史、哲学史、宗教史、社会结构史、科学史等多学科多角度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的意义进行分析。
当代中国司法的改革与发展,一方面受中国特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深刻影响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潜含着在“司法现代化”旗帜之下对标西方经典理论中“现代司法”模式的某种取向。此两方面因素形成一种张力,既相互融合,彼此吸纳与参照,亦相互博弈,彼此排斥与疏离。
本书是作者编选的一部文集,共分六辑。第一辑“问学历程”以自述的形式勾勒出作者四十多年的求学和研究经历,尤其是在国际学术前沿拼搏的过程。第二辑“论辩”为全书重点,共收入九篇论文,包括详细介绍作者应国际顶级期刊《文体》之邀撰写目标论文,在集中探讨做着自己创建的新理论的主题特刊中,与多国学者展开对话的长篇文章。第三至第六辑分别为“访谈”“序言”“书评”“导读”,书末有附录两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作者的治学理念、思想火花、学术风格、性格特征,及其跨学科的研究特点。
李伯重先生从人口、生态环境、社会生产力、农业技术等多重视角重新审视了明清时期的江南经济史,并将13—19世纪的江南经济置入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进行了考察。本书注重挖掘开拓新的史料和研究路径,在这个基础上对“唐宋变革论”、“明清停滞论”等史学界讨论已久的问题进行了回应。本书视野开阔,充满问题意识和比较意识,注重用数据说话。
这本书讲述了从宣统元年开始的郎家的百年故事,称得上是一本小人物的大历史。
从走街串巷的艺人到工艺美术研究所的民间艺术家,郎氏面人儿捏的是戏,是民间传说,是老北京街头的人和事。郎家百年起落与老北京的市井风情、城市变迁紧紧相连,这其中很多事情的准确细节已无法还原,但郎家的面人儿、郎家的记忆与冰心、老舍们的笔端或并行或交错,应该可以揉捏出些对郎家、对面人儿、对手艺人、对老北京的印象。京味儿十足的口述史,妙趣横生。
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
本书是叶嘉莹先生的诗词论稿,书中讲述了叶先生与莲花及佛法的因缘,探讨了中国词体的起源与特美,论及中印文化交流对中国诗歌的影响,并“别求新声于异邦”谈到西方文论与中国词学。书的最后还记录了叶先生诗中的梦与梦中的诗,并以九十岁的回眸生动展现了先生诗词一生的心路历程。
1893年,根据加里克撰写的民族学局1888-1889年度报告,华盛顿特区政府出版局出版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图画文字》一书。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部以“图画文字”命名的研究性著作,几乎涵盖了人类学的所有领域,是研究印第安人图画文字的奠基之作,被多次再版,至今历久弥新。在全球人类学界、民族学界、古文字学界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历久不衰。
大众眼中的爱因斯坦是一个言语诙谐、头发蓬乱、品德高尚的老者。从某种程度来看,这个形象只是他盛名之下的产物。
在《爱因斯坦论政治》一书中,编者将爱因斯坦最重要的公开发表和私下交流的政治著作和言论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爱因斯坦形象。他并不是像人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天真的、徒劳无功的理想主义者,恰恰相反,在政治问题上,他是一个既讲原则又灵活机动的实用主义者,他的言论反映出他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
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曾说:埃尔西亚用他的《阿拉乌戈人》创作了一种新型的诗歌,以历史和诗歌的意愿使阿拉乌戈战争成为一场永垂不朽的战争。他为阿拉乌戈的民族英雄诸如考波利坎、拉乌塔罗,以及阿拉乌戈战争和阿拉乌戈人民的英雄行为树碑立传。
本书介绍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在西方,作为一种文化概念而产生的景观思想及其起源和发展。景观理念代表了一种观看的方式 —— 一些欧洲人通过景观向自己和其他人表现他们的世界以及景观与他们的关系,以此臧否社会关系。在今天,景观无论对于科学研究、土地规划还是个人愉悦,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它已不再承载那些在其最活跃的文化发展期所承担的社会或道德意义。
本书是一部单卷本英语语言史学专著,大致以历史时序排列,重点讲述了英语从古英语到早期现代英语在词汇、形态和句法等语言层次上的变迁。
音乐在二十世纪初之后发生了一次划时代的剧变:勋伯格与斯特拉文斯基等作曲家在十九世纪写下的作品,从问世以来直到当时对于人们仿佛从来都还是“新音乐”。应当如何接受这些作品,如何理解音乐的这次剧变,如何面对貌似混乱的诸多流派,如何将音乐看作社会与时代的一部分,阿多诺在本书中给出的答案最为有力,也有着最为强大且持续的影响力。
本书是德国社会学家、思想史家斐迪南·滕尼斯的代表作,也是其在霍布斯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在滕尼斯的笔下,霍布斯的一生是现代知识分子“奥德赛”命运的缩影,他经历了欧洲古今的大变革,却始终不放弃对思想家团体和公民同胞的理性启蒙、对世界新秩序的探索,堪称现代知识人的榜样。
城市的环境卫生关乎每一位居民的生活,城市环境卫生事件还在不断成为全球新闻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书不仅讲述了美国现代城市二百年来在饮用水质量改善、垃圾处理和下水道通畅方面变化的技术改进,更突出了逐步增强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生态理念,被认为是美国城市环境治理史的重要文献,对于中国发展中的大中城市日显突出的环境和公共卫生问题的治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部多年本新词语词典。正文收录了2000年至2020年间产生的汉字开头的新词语4200余条,尤其关注人工智能、信息处理、生物医药等新兴科技领域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