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林海音:热衷文艺晚年疾病缠身《城南旧事》寄托其一生牵绊

2023-04-17 12:27分类: 北京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在上世纪50年代,林海音担任《联合报》副刊主编时期,提携了许多创作人才,并鼓励停笔多年的一些作家重新写作,努力扶植文学创作的发展。

  60年代更创办《纯文学》月刊及纯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即便到了晚年,林海音仍旧热衷文艺活动,成为两岸文学交流的重要桥梁。

  林海音,1918年农历3月18出生于日本大阪绢笠町回生医院。1921年先与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5岁时,又迁居北京南城。

  林海音的成长时光皆在北京度过,古城中的一物一景都深深烙印在心房,使得北京成为她精神上的故乡。

  然而,12岁时父亲去世,无忧无虑的童年已悄然结束。尚未稚童的她担起了照顾寡母弟妹的重担,正如《城南旧事》中所言:“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该负的责任”。

  正因为如是的经历,林海音比一般孩子早熟,在生活的磨练中变得更通透事理、坚毅干练,这种人格特质对往后从事记者与编辑的她有相当大的帮助。

  16岁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就学期间一边读书一边做实习记者。19岁毕业即当起了记者、编辑,主跑妇女新闻。

  因工作原因,林海音认识了先生夏承楹,1939年5月13日两人结婚,从此携手一生。婚后住进夏家永光寺街的大家庭,并转入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担任图书编目工作。

  1948年林海音一家返回台湾,但林海音忘不了北平,《两地》一书中,收集了有关她童年故乡北京和定居地台湾几十篇隽永的小文章,诉说了她对两个故乡的深厚爱恋。

  1953年林海音受聘于《联合报》副刊,她担任联副主编时,发掘了许多创作人才,很多人后期作家由衷感激她,比如黄春明在《我满怀由衷的感激》一文娓娓说道︰

  “因为从那信中,里面看不到他为了拉稿凑篇幅的焦灼,而是一片爱才惜才的心,句句充满着温暖和鼓励,于是从此我得到了信心,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绘画和诗的练习和习作,专心一致写小说去了。”

  1963年因故离开主编十年的《联合报》,但这样的挫折并未打击到她,1967年她和几位朋友合办了《纯文学》月刊,林海音担任发行人与主编。这份刊物与当时的《文学季刊》、《现代文学》鼎足而立。

  “我办的这份杂志,名字虽然是”纯文学“,但并不是那么纯,那么深奥的。它是给一般人看的,要使大家都有兴趣看,不管是学术性的论文,或者诗、散文、小说、翻译,我不希望它艰深,而且我也是老少兼容。只要是好作品,只要是好作品,只要是一般读者能吸收而开卷有益的,我们都愿刊登。这就是我们的原则,即使现在我经营的出版社,出版的读物也是一样的路线。”

  也就是这样对纯文学的坚持,一种不哗众取宠的平稳风格,提携了许多文学创作者。

  林海音的文学创作生涯,是从到台后正式展开的。她一直努力于从事小说与散文的创作,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晓云》、《城南旧事》、《孟珠的旅程》;短篇小说《冬青树》、《婚姻的故事》、《金鲤鱼的百裥裙》;散文集《我的京味儿回忆》等书。

  从早先的新闻工作者,林海音逐渐走进文艺创作的领域,她说:“我觉得把自己主观的看法置身于外,而专为客观的新闻写作,已经不能满足我的写作欲望,这欲望便是我要发挥我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或感受,因此才使我由新闻写作进入文艺写作,以至今日。”

  林海音代表作《城南旧事》出版于1960年7月。小说以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城为时空背景,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是小女孩英子,全书共分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5篇,经由她童稚之眼观看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直到父亲病逝,她的童年随之结束,故事也在淡淡的哀伤下落幕。

  除了以小孩的视角去体察成人世界外,英子更有双专属于女性的同情之眼,特别能见到在性别压迫中的女性。

  《城南旧事》四段中,女性故事占了三大段,正好包含了老中青三代不幸女人的三种典型,在小英子不作评断的观点之下,读者才能更深入的体会当时女性所遭受到不平等待遇。

  1982年《城南旧事》被上海制片厂拍成电影,由吴贻弓导演,该片多次获得国际影展大奖。1994年更改编以儿童绘本形式出版。由此可见,此书受到欢迎的程度。

  除了《城南旧事》书,林海音的其他小说作品也多以女性作为描写的对象,如长篇小说:《晓云》、《春风》与《孟珠的旅程》。

  王明月在《林海音研究》中说到:其小说作品多以家庭为背景,擅写婚姻爱情悲剧。主题除写出眷恋乡土外,还因自身经历,写出多篇以孤女为题材的篇章。且十分关注妇女命运,以女性的立场写出封建制度下被压迫的妻与妾不同的身份地位,共同的哀怨。对于人物的心理刻画有很生动的描写。

  虽然林海音的写作题材与大多数的50年代女作家取材相同,然而由于她本身具有的女性意识,使得面对如是的议题呈现更有深度的思考与反省。

  1990年,林海音回到离开了41年半的精神家园-北京,她寄出全套的纯文学丛书和纯文学月刊给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又担任《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顾问,对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不遗余力。

  晚年林海音虽然糖尿病缠身,仍旧热衷文艺活动,成为两岸文学交流的重要桥梁。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封面食评丨天涯何处无烧烤 火的凭啥是淄博?

下一篇:传统小吃驴打滚主要是用什么做的 蚂蚁庄园12月23日问题答案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