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北京|北京小关街道文化墙重装亮相引居民合影“打卡”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7月31日,北京通州小关街道联合朝阳区青年惠梦艺术中心共同打造的主题文化墙正式对外“亮相”,并举行“如果围墙会说话”主题活动,以文化墙与居民对话、打卡小关文明站的形式,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理念、文明行为倡导的传播与践行。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面文化墙位于小关街道高原街中日友好医院西侧,南起文学馆东路,北至北京社会主义学院,总长度135米,涉及墙面面积约360平方米。
文化墙一至两块为一组,各组分别聚焦垃圾分类、低碳生活、文明出行、光盘行动、环境保护等主题,与《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相关内容相契合。
各组主题墙在设计上都别出心裁。其中,“文明出行”主题板块以“公路灰”颜色打底,一条小公路从墙面延伸至地面,斑马线也从墙角延至路面盲道,立体感强烈;“绿色出行”板块则用废弃自行车轮胎为主设计元素,红黄蓝各色轮胎点缀在草绿底色上,色彩搭配鲜明。
而垃圾分类主题则分成多个板块,有用红、绿、蓝、灰四色打底的墙面,配上各类垃圾卡通画像,有垃圾分类四色设计的“乐符”,跳动在墙面“五线谱”上,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倡导垃圾分类行动。
另据了解,与高原街文化墙同步建成的还有小关东里10号院栅栏墙。这处文化墙以“环保”和“文明”为主题,旨在通过设计带动居民共同践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生态文明。
朝阳区青年惠梦艺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栅栏的特殊性,该文化墙在设计上以粘贴宣传标语和图形为主,包括“词云”创意文字展板,形式门框的“文明充电站”,红、绿、蓝、灰四色亚克力方块拼贴的垃圾图案等,通过贴图拼出各类主题,用艺术的形式让大家了解垃圾分类知识,提醒大家关注绿色生态文明。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