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之治的北京样本」传统文化带文旅融合新故事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纵观运河文化可以发现,它实际贯穿了国内多个省市,而将北京的大运河文化带与南方等城市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由于南方的运河一直在延续着此前的作用,尤其是江浙地区的运河文化,处于一种活体状态,由此衍生了周边的商铺以及美食等,与人们现在的生活紧密相关,带来了消费和贸易,是实实在在的文化,有着持续的底蕴。而北京的大运河文化带更多的是处于一种遗址状态,曾经的漕运作用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在动力机制以及活力等方面,与南方存在差距。
基于以上原因,北京的大运河文化带在发展过程中,不应以己之短拼人之长,而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势。而观察北京段的大运河可以发现,河道经由通州一直延续至皇城脚下,同时北京作为大国首都以及全国文化中心,拥有着皇城文化、红色文化、长城文化,因此要合理运用自身的优势去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并用历史文化的影子引出当代文明的光辉,这将会吸引国内外各方的优秀项目,进一步增加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魅力、自信与吸引力。
与过去相比,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更加自觉,文化带上的旅游发展以及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之间结合越来越紧密,像国家提出要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运河文化带的整体发展也越来越成形,形成一盘棋的发展布局。北京运河文化带的消费亮点有旅游观光、文创产业开发、影视作品的推出以及舞美基地的筹建等。接下来,相关主管部门应该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新闻媒体的推广宣传作用,促进非遗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中来。
但是北京大运河文化带要注意强化自身的功能性,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抽象的符号概念。要“有里有面”,如果大运河文化带只是一个文化概念,没有实际功能支撑,就很难深入人心。对于相关部门来说,不仅要做好生态景观的建设,通过宜人的环境吸引更多的游人,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大运河文化带北京段的一些历史和文化,通过旅游起到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也要强调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要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在大运河文化的活化利用和产业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将大运河文化元素融入传统街区的改造提升与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之中。
目前北京大运河文化带推进的速度、宽度和广度都比以前大很多,相关部门在各方面都更加重视对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比如对于5A级景区的打造、推进,北京东部的第一个5A级景区即将创建。相关部门还整合了“三庙一塔”景区、大运河森林公园等运河沿岸的文化旅游资源,周边的服务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不仅是旅游,还将购物、体验等方面融入文化带的筹建之中。此外,通州“三庙一塔”南广场已经启动建设,张家湾设计小镇也已经进入招商运营阶段。北京运河文化带的消费亮点是特殊地带的商业发展,比如环球影城,在大运河边上进行体验式旅游,有利于大运河文化带在文旅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不过同样应该看到,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在“讲故事”的部分仍有提升空间,如何通过“讲故事”来打通过去和现在的联系,让它走进人们的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是当下非常重要的问题。大运河文化带的传播,可进一步深化对历史文化挖掘等。另外,在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的深度、广度、范围和类型上还能有所拓展。需强调的是,相关部门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还要加大保护力度,对遗址保护的重视程度要增强,比如对古代河堤的保护,很多古代河堤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但是人们对其重视程度还有所不足。另外还要注意运河边传统村落的进一步开发。
长城文化带不只是一个经济体,更承载了中国数千年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在建设文化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文化氛围和长城历史故事融入到景观及设施中,让长城文化带起到传播历史、展望未来的作用。以金山岭长城为例,其国家文化公园自身在文旅融合上就有着较大的潜力。
金山岭长城是古北口“长城抗战”战场的东部阵地,其所在地滦平历史文化还包含了明代的长城、宋辽古驿道、清朝皇家御路等三条线。明长城横贯东西,宋辽古驿道和清朝皇家御路纵穿南北,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此外,滦平的山戎文化、小兴州根祖文化、古生物化石文化都可以通过具体分析将其融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通过文化氛围的打造,让游客在游览时也能体会到中国的几千年文化在每一块砖石上慢慢流淌。
另外,也要注意到,金山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很重。目前滦平县长城脚下可供改建的场馆资源,不论是硬件部分还是软件部分,基本上都不能满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需要。还需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围绕保护传承、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化展示等五大工程,建设金山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除了金山岭长城,其他线路的长城也一样处于由传统观光向度假休闲转型的路口。其中,司马台长城在升级时就需注意将水镇融入到长城文化中,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能从传统景区里走出来,进入到由长城文化营造出的文化氛围内。
中华民族能在两千多年来不断修建、使用长城,长城也是我们民族,以及人类文明的标志。一定要重视每条长城所蕴含的精神和文化,通过举办活动、宣传教育、媒体传播等途径,把长城的故事讲出去,把长城文化融入到每段长城的发展之中,给传统景区赋予更深的含义。
北京游客对于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型消费的需求还是很旺盛的,然而,虽然京城的长城文化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在这方面的开发却稍显不足。我认为,长城是北京文化旅游消费中标志性较强的目的地之一,在消费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提起到长城游玩,人们更多还是会与“一日游”、爬长城等相对简单的观光打卡旅游联系在一起,北京本地居民选择去长城及其周边休闲度假的并不算多。
如今,北京的部分长城景区已经尝试在周边建造一些精品民宿、高端酒店等设施,不过,住宿只是“留客”的第一步,没有核心吸引力,游客的过夜需求就很难快速提升上去。接下来,北京的长城景区可以深度挖掘、开发一些关联性体验产品,比如在周边建设具有长城元素的博物馆、主题公园等,配合一些长城文化体验项目,讲述长城的建造过程、历史,甚至可以模拟建造过程等,改变人们心中长城只能“一爬了之”的固有看法,延长游客在长城区域的逗留时间。
此外,北京不同的长城景区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形成差异化的产品体系,每个体系由多个产品组合形成,比如八达岭长城可以围绕景区构建产品群,与周边景点、区域联动,让游客不仅有理由住下来,还能有动力多待几天。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可以算是属于北京市民的文化带,与城乡生态、市民生活紧密相连,关乎当地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长久以来,京西的古道、聚落、习俗,经过自身的自然孕育和人类活动有机融合之后,形成了独特的人文风情和地域景观。现阶段,曾经繁盛时期的一些职能慢慢被弱化了,但汇集、沉淀下来的资源承载着北京的历史文化和乡愁记忆,是北京、更是首都的宝贵财富,需要保护、盘活、重塑。新时代的京西古道可以打造成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景观道、健身道、骑行道、文化探寻道……最终形成一条“文旅廊道”。
涉及这条文化带上更多文旅消费产品的开发,我认为首先要和消费者形成“共情”,第二要注重“养成”, 第三是要有美育塑造的功能,通过文旅消费,与自然、遗产、文化共情,养成对家乡、对城市、对祖国的热爱。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同时是北京的历史传统文化与创新文化有机融合的代表性区域。要依托首钢近现代工业遗产文化区这样一个重要的文化功能区来打造新首钢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以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带动北京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能力。总的来说,未来应该以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为主导,有效地盘活空间存量和资源,建设新型城市文化空间,增进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助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
西山一带从历史延续至今,一直是“文旅热点”,汇聚园林、宗教、教育等诸多文化元素,是旅居、郊游的好去处。而永定河进入北京境内的山峡地段,因为山高水远、空间狭小,开发相对滞后。但也正因如此,保留了京西古道、古村落、长城堡垒等更多的历史风貌,地质地貌也相对留存着原始形态。从这个角度来说,永定河沿岸一带开发的潜力也更大一些。如门头沟、石景山百里山峡及出山口地段,丰台、大兴的原南苑地区等,如果能借永定河恢复全线通水之机,适当复原河道及湿地景观,那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宝地。
整体来看,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区位优势明显,距离北京市中心很近,特别适合于短途游和周末游,具有文旅开发优势;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快,正在成为新型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之地。其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让整个流域一以贯之;另一方面,是生态保护加文化产业引领的协同发展理念。
值得关注的是,刺激文化带上文旅消费的同时也应协调好多方面的矛盾,如生态、文物保护与商业开发的矛盾,还有文旅需求与当地居民利益上可能存在的矛盾。这些都不是各个区域、各个行业领域能自说自话解决的,需要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汇聚生态保护、经济学、旅游、文物部门等专家综合研究、评定。应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来保护和重塑北京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景观,通过升级、管理、创新体系理顺机制,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绿色发展激励约束机制等,加大国家和社会资本的投入。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是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构成。由于在地理上涉及多个区域,在文旅消费方面,存在着发展不均衡,许多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的情况。例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董家林西周燕国都城遗址、云居寺等,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但是受关注程度并不高。云居寺藏有石刻佛经15000余块,缅甸的曼德勒和仰光一带只有700多块石刻佛经,便被世人所重,而15000余块自然为世界之最。因此在开始谈文旅消费之前,各个区首先需要对区域内的文化历史资源进行全面地梳理、做具体的工作。
旅游产业长期以来存在着“千篇一律”的现象,需要破题。例如一个精品民宿或一条街的商业项目打造完成,紧接着就会有很多地方开始复制一样的模式。因此,需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资源因地制宜地运用。
从最实际的角度看,要让商业繁荣,需要为经商者创造很好的经营环境。各方面税收、房租等优惠,直接关系到商户是否能有一个长久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