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你知道么?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我们的国家,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至今全国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一共34个,其中省级行政区23个,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台湾省,5个自治区包括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4个直辖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2个特区为香港和澳门。那这些地名的由来你知道吗?今天我们就聊聊地名的由来。
黑龙江,简称黑,省会哈尔滨,位于我国最北部,在古代,黑龙江称为黑水、弱水,在唐称“望江河”,曾有记载:“太康三年春正月癸丑,入混同江。夏四月乙酉泛舟黑龙江”。至此“黑龙江”之名方显于世。另有一传说,说东海有一条龙,经常惹事而被贬到北疆,到北疆之后仍不知悔改,经常兴风作浪,让沿江百姓苦不堪言,后来被江中一条黑龙打败,黑龙化作人形与民耕种,后来黑龙化作的少年与一女子相爱,结婚那天因饮酒而变回原形,心善的黑龙怕吓到人民,直奔江中而去,后来人们为纪念黑龙而把这里称作黑龙江。
吉林,简称吉,省会长春,吉林相比于黑龙江的神话加成略显得暗淡许多,吉林是吉林乌拉的简称。吉林乌拉是我国满族语言的译音。据《吉林通志》记载:吉林谓沿,乌拉谓江吉林乌拉-意即沿江。除此外还有小吴喇之称,这是为了区别于大吴喇,就是今永吉县乌拉街。为了统一称谓与写法,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皇帝下令通称吉林。从此,吉林成为法定称谓
辽宁,简称辽,省会沈阳,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简称冀,省会石家庄,通过名字我们也可以看出和一条河有关系。没错这条河就是黄河,河北因为处在黄河中下游而得名。“河北”可以说得是个古老的名称了,最早出现是在战国时期的史籍中,在唐朝的初期成为行政区的一个名称。在民国时期把原来的直隶省又改为河北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为河北省。
河南省,简称豫,省会郑州,也是和黄河有关,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
山东,简称鲁,省会济南,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清初设置山东省,山东才成为本省的专名。现代的山东,随着行政区划的改变,山已经不是原来的崤山了,而是现在的太行山。山东,也就是太行山以东的区域
山西,简称晋,省会太原,山西和山东一样,都是因太行山而得名,顾名思义,山西就是在太行山以西。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开始称为山西。
陕西这个名称始于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境内)为界。陕原以东为“陕东”,由周公管辖;陕原以西为“陕西”,由召公管辖,陕西因此得名
甘肃省,简称甘,省会兰州,甘肃省名取自甘州、肃州的第一个字。甘州就是今天的张掖市,肃州即今天的酒泉市,二者都是古代河西走廊的重镇。北宋时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青海省,简称青,省会西宁。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清朝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之始。
江苏省,简称苏,省会南京,清康熙六年,拆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江苏两字以“江宁府”与“苏州府”之首字得名。苏州府就是如今的苏州市,江宁就是今天的南京市。
安徽省,简称皖,省会合肥,安徽省和江苏省一样,为清江南省分出,安徽二字取安庆府和徽州府的第一个字得名,安庆府就是如今的安庆市,徽州府就是今天的黄山市。
四川省,简称川,省会成都。四川得名缘于北宋时建制沿革,宋朝时在今四川地区置川峡路。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顾名思义,湖北的名字和湖有关,哪个湖呢?没错,就是洞庭湖。因位于洞庭湖以北得名,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分治,大体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布政使司;北为湖北布政使司,定为湖北省,省会武昌。此时为湖北省建省之始。
湖南省,简称湘,省会长沙。湖南省和湖北省一样,都得名于洞庭湖,湖南省位于洞庭湖以南。康熙三年设湖南布政使司,此时为湖南省建省之始。
江西省,简称赣,省会南昌,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增为15道,江西属江南西道,宋朝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江西地区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明朝改为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一直沿用至今。
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浙江之名媛于钱塘江,在古代,钱塘江就叫作浙江。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宋朝时期置两浙路(当时的路和省同义),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朝时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一直沿用至今
贵州省,简称黔,省会贵阳。“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土著首领普贵带领矩州(今贵阳及近邻地区)归顺,把“矩”说成了“贵”,朝廷听成了贵,敕书说:“惟尔贵州,贵州就这么出现了,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贵州始置都指使司,在贵州历史上首次建立了省一级的军事机构。明永乐十一年(113年)建立了贵州布政使司,从此,贵州成为行省。
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福州就是今天的福州,建州就是今天南平市的县级市建瓯市。
台湾省,简称台,省会台北。源于台湾南部少数民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开发台湾的福建省移民依闽南语将此名译写为“大员”“台员”“大湾”等,后定名为“台湾”,清光绪年间设台湾省,沿用至今。
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广东一词的广来源于广信县,汉朝时期的苍梧郡广信县。唐朝时期设立岭南东道、岭南西道,宋朝时期从岭南道改为广南路,再从广南路到广南东路、广南西路。明朝时设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广东和广西第一次作为行政区划名正式出现。清朝时期正式命名广东省。
海南省,简称琼,省会海口。明朝时设置有海北海南道,后改为海南道,这才是海南出现在行政区名的开始,1949年,海南成立特别行政区,1988年,海南才算是正式建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区政府乌鲁木齐,新疆寓意新的疆土,新疆一词出现于清朝!清朝的时候,这里有个准葛尔汗国,最终被康熙皇帝给打败了,成为了清朝的领土,清政府称这新打来的疆土为新疆。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首府拉萨。到康熙帝时,清政府将、班禅所居之地沿用藏族的习惯称为乌斯藏、卫藏,藏文“卫藏”中的“卫”字与满文中的“西方、西方地”(wargi)一词的读音相近,且卫藏地区又处在中国的西南部分,后来清政府就用西藏来代指这里,一直沿用至今。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蒙,首府呼和浩特。内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来由铁木真建立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朝时期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中共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首府银川,宁夏”名称的源出于元代在西夏故地设置的宁夏行省(取“夏地安宁”之意)。
北京,简称京,是中国的首都。战国时期称蓟,是燕国的京城。辽国称燕京。金国改称京都。元朝称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以后,改北平为北京。直到清代时期,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1949年9月27日,北平改名北京沿用至今。
上海,简称沪,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吴淞江有两条支流,一为上海浦,二为下海浦。宋元时,于上海铺设“上海镇”,元朝据此设立上海县,由此一直沿袭,经过明清两朝及民国以及新中国的行政区划,才有了现在的上海市。
天津,简称津,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明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下令在直沽设卫,理由是“直沽,海运、商舶往来之冲,宜设军卫”。赐名“天津”,即表示这里曾是天子车驾经过的渡口。“天津”之名由此得来,意为“天子渡临的地方”。
重庆,简称渝,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重庆原先叫渝州,北宋时期,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时期,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称为双重喜庆,重庆由此而得名
香港特别行政区,简称港,是中国仅有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香港这一地名的由来说法不一,传说如今香港铜锣湾天后庙前曾有一座红香炉。传说这座红香炉是从海上漂泊而来的,后来被当地居民抬至天后庙前。从此庙后面的山就被叫作“红香炉山”或“红香炉峰”(今太平山),而庙前的海港则叫做“红香炉港”。再后来“红香炉港”一名逐渐被简称为香港。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还有一种说法是与香江有关,具体不详。
澳门,简称澳,中国特别行政区之一。澳门以前是也只是个小渔村,它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所以称“澳门”。
以上就是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名字的由来。如有错误之处或其他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