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前沿】北京八家名人故居: 以文化名人的精神 激励学子不忘初心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原标题:【文创前沿】北京八家名人故居: 以文化名人的精神 激励学子不忘初心
自2000年开始,以宋庆龄故居、北京鲁迅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老舍纪念馆等为代表的北京八家名人故居纪念馆开始联合举办活动、承办展览,尝试着每年用一个时代主题,借助于宋庆龄、鲁迅、郭沫若等八位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成就价值等方面,多方位、多角度地宣传中国近现代文化历史上优秀人物代表的精神风度,宣传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的民族精神,凸显他们在中国社会变革时期所展现出的特有的人格魅力,从而展现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
历经16年,北京八家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合作已粗具规模,在北京博物馆界得到业界同行的认可,被亲切地称为博物馆界的“乌兰牧骑”。在这些年的展览展示活动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在全国高校举办的巡展活动。策展人以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这八位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的精神内涵,把历史的智慧告诉象牙塔里的学子。
任何展览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如何全面客观地宣传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的时代精神,成为北京八家名人故居纪念馆每年巡展最关键的问题。大学是现代社会的精神汇聚地,融知识传授和学术研究为一体,大学生们的课程学习和日常认知中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历史转变和社会变革关注程度较之其他领域更高,并投入较多的思考。大学生群体不同于社会一般观众,他们接受过全面系统的学校教育,对于历史和社会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认知,因此,简单泛泛地宣传展示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
名人故居纪念馆展览所展示的主体,恰是对中国现代社会历史进程起着深刻影响的一批伟人。以宋庆龄、李大钊、鲁迅、郭沫若、老舍、茅盾、徐悲鸿和梅兰芳为代表的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他们的身上都呈现出历史久远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人文底蕴,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集中展示和体现,在他们身上永远散发着激励国民前进的“正能量”。宋庆龄被誉为“国母”,她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的战士”。鲁迅的铮铮傲骨、郭沫若身上的球形智慧、老舍的市民品格、茅盾的革命热忱、李大钊的理论精髓、梅兰芳的艺术典雅、徐悲鸿的文化守护,无不与伟大爱国情怀保持高度一致,他们都从不同层面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品格展现出来。他们都经历了近代中国的苦难,并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和社会的民主自由而不懈努力和奋斗。他们的生活轨迹无不记录下近代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也同时展现出铭刻于内心的传统美德,他们就像一座丰碑、一部巨著,在无言地彪炳着我们这个东方古国所走过的漫长的文化历程,同时他们也是一座灯塔、一个坐标,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诠释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航向和目标。
名人故居纪念馆展览所展示的内在主题与大学生们的关注点具有内在的一致。因此,每年名人故居将中央的宣传指针与八家名人的文化内涵相融合,用旗帜鲜明的主题展示他们身上所本有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和情感寓意。比如在2005年“传承先进文化,追寻世纪名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文化名人进校园”展览;2009年“穿越时空——‘五四’文化名人事迹展”等系列展览,无不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旋律。
北京八家名人故居纪念馆在全国高校巡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传导、认知和继承。“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以宋庆龄、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历史文化名人,他们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留给后人的最丰富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赢得世界对中国新文化建设普遍认同和高度关注的基石。以文化名人所葆有的优秀文化人格内涵,对青年学子进行精神引导,成为每年高校巡展的落脚点。
展览中,先辈们的呐喊声,虽然时而彷徨、时而低吟,但却都无法掩饰他们对理想文化的向往和期许。这些异口同声的奔走呼告,构成了他们文化品牌中特有的时代魅力和精神指向。弘扬和展示现代中华名人的时代精神,无疑能促进国民精神素养的提升。
精神的展示不能仅仅只是依靠文字的阅读。我们在每次高校巡展中会增加更多的实物资料展示,比如鲁迅、郭沫若、老舍等文学家的手稿复制品;徐悲鸿、梅兰芳等艺术创作品;宋庆龄、李大钊的生活用品;以及他们个人重要的收藏品等。大学生们都阅读过老舍的《骆驼祥子》这部文学经典作品,但是都是装订成册设计精美的成书。为此我们便将《骆驼祥子》的手稿复制品展示给观众。学生们在这些手稿前驻足不前,他们深深为老舍先生为创作《骆驼祥子》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所感动。
高等学校的教育不仅是传授具体的书本条目,更多的则是要掌握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需要学生们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即使是对本专业的范畴也应从多个角度加以认识和提升。自2012年开始,八家名人故居开始尝试着在展览中除了利用展板展示之外,配合展览的主题聘请相关领域中的学者进行学理解读和多元阐释,八家名人故居先后在东南大学、山东济宁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重庆三峡学院和西南大学举办过多场学术讲座,领域涉及到鲁迅、郭沫若、徐悲鸿和梅兰芳等著名人物,学科也兼顾了文学、史学、艺术学和社会学等多个方面。
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名人故居在重庆三峡学院巡展时就在“文化名人与民族精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展览的基础上,推出了《抗战版画与民族精神——从鲁迅倡导新兴木刻说起》《笔剑无分 肝胆相对——郭沫若抗战时期的文化情怀》《挥洒丹青,吞吐大荒——徐悲鸿丹墨里的爱国情怀》等系列学术讲座,以全新的视角进一步揭示以鲁迅为代表的近现代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一面。如《抗战版画与民族精神——从鲁迅倡导新兴木刻说起》的讲座,邀请了北京鲁迅博物馆黄乔生研究员讲解,并以现存于北京鲁迅博物馆里鲁迅所收藏的木刻版画为例,全面讲解鲁迅对于中国现代木刻艺术的贡献,还借助于现代木刻版画鲁迅所进行抗敌救亡的事件,展示鲁迅作为“民族魂”的价值。就这样,通过讲座,将名人故居中的馆藏品展示给听众,并且对这些藏品的社会价值进行深入解读,既全面地阐释了展览的内容,又深入了展览的主题解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有关历史文化名人的印记,多是书本里面介绍性和结论性叙述,会造成对人们认知的教条化、固定化。为此,名人故居纪念馆在展览中还将文化名人的日常生活的场景和文化交流的脉络展示给观众,既能还原文化名人普通人性的本质,也能让观众感受到文化名人鲜活的生命力,使得被教材和书本凝固化的文化名人鲜活起来。
民俗文化无疑属传统文化范畴,它有着鲜明的个性。随着我国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俗展示、民俗旅游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名人故居纪念馆通过历史文化名人们的日常生活片段展现出他们的生活习俗,也通过他们所居住的场所展示出北京特有的民俗文化形态。
浓郁的京味文化特别是建筑文化艺术,是北京八家名人故居纪念馆最典型的体现。八家名人故居纪念馆大多都是坐落于老北京的胡同之中,都是原汁原味的北京四合院建筑。例如,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老舍纪念馆,是典型的老北京普通百姓的四合院,虽然整个院落空间狭小,内部的陈设朴实无华,但是院子的摆设却错落有致、干净整洁,院内的树木种植、鱼缸放置,屋内的桌椅茶几、内饰装裱等方面无不显示出房屋主人的用心安排。从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出老舍先生在北京的生活环境,也能进一步体会老舍作品中浓郁京味的由来。又如北京鲁迅博物馆、宋庆龄故居、郭沫若纪念馆等,每当你走进这些名人故居纪念馆,就能够感受到多元的民俗文化氛围扑面而来,也许每一处建筑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有一段可以描述的历史,展示着无限的艺术魅力,这就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真实呈现。
多年来,北京八家名人故居借助于丰富的展览方式和手段,在全国高校巡展活动奏响了一曲象牙塔内的五彩交响,同时也将中华传统优秀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智慧传递给新世纪的大学学子们,激励他们继承前辈的精神,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砥砺前行。(SYK-CQH)
【文创前沿】微信公众号将会为读者更多地推送文章和资讯,更及时地传递相关政策,追踪业界动态,解析创意案例,分享理论成果,弘扬人文精神,旨在助推文化繁荣、文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