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致敬中国近现代教育第一人蔡元培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青岛,文化名人荟萃,以康有为、老舍、闻一多、梁实秋、王统照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先后来青定居、执教、寓居、旅游。他们留下的文化承载着历史的风景和文化的意境,使得城市记忆有了纵深开阔的驰骋空间。
多少故居,烟锁小楼。本期「名人故居」带您走近青岛市市南区平原路12号蔡元培故居,一起了解蔡元培先生的故事。
蔡元培故居位于平原路与观海一路交界处,建于1935年,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平方米。
砖石结构,坐东朝西。地上三层,有阁楼。长形建筑,中间凹,两侧左右对称,三面凸出,中间有长廊连接两侧的建筑。黄色抹灰外墙,无装饰,红色坡型屋顶。故居现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斯人已逝,唯留故居供后人瞻仰。往事悠悠,却也有迹可循。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座小楼,听听中国近现代教育第一人蔡元培的故事。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
蔡元培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早年先后中秀才,后又相继中举人、进士,文章和书法都受到过极其规范的训练和约束。
蔡元培是那个时期有名的民主进步人士。1917年至1927年,他在任职北京大学校长期间,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他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蔡元培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还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杜威曾评价道:“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蔡元培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北伐失败后,他参与发起了“护国救党运动”。1928年至1940年,在这12年时间里,他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
此外,蔡元培还数次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一方面,他试图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另一方面,他也是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
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前身),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在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等方面,蔡元培均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在72年的人生历程里,他一路经历风雨,却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为中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蔡元培先生与青岛也有着特殊的情谊,1903年、1929年、1930年、1934年和1935年,他曾数次来青。挣脱俗务,置身山海之间,享受难得的浮生闲情。
从那时开始,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就已成为他生命中关于美育的色调。从此,一位大师的生命之旅和一座城市的文化源流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在青期间,他力主创办了国立青岛大学,“青岛地势及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关系甚大”,一举为青岛开启了文化和科学的黄金时代。
1930年8月,中国科学社在青岛召开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蔡元培来青并奔走呼吁建立一座研究海洋、进行海洋知识宣传、推动海洋科学发展的机构。1932年2月,在他的主持下,青岛水族馆建成。
作为当时的风云人物,蔡元培“集中西文化于一身”,他既是科举时代极负盛名的才子,也是中年时颇具儒家风度的学者。他是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也是新时代的第一人。
面对充满迷惘、浮躁的社会,他兼容并包、博采众长,试图融合中国和西方的优秀思想,建构中华民族新伦理道德,以推动伦理教育。可谓国之重臣,值得后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