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范时勇:重庆不仅是码头文化 要用双脚还原历史

2023-04-12 23:54分类: 重庆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华龙网5月20日讯(记者 肖子琦)时过境迁,重庆这座城市在外貌上呈现出数次嬗变,而厚重的城市文化却往往掩藏在飞速发展的钢筋水泥里。范时勇,一个普通的重庆土著,执着寻觅一段段被人遗忘的历史。在充满咖啡味与书香的梦想沙龙上,范时勇也谈起了自己的梦: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了解这座具有独特气质的城市。“让重庆摆脱码头文化的诟病,让重庆3000多年的深厚历史文化散发应有的光芒。”

  范时勇是一个地道的重庆土著,曾在《时代信报》当过多年记者,现在是重庆历史文化研究者、民俗学者,致力于对重庆地方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传播等工作。目前已出版《一座城的故事——茶余饭后说重庆》、《重庆掌故》等著作。

  他坦言自己是一个常常做梦的人,也有着许多阶段性的梦。而正是这些梦,共同组成了他的重庆梦。

  范时勇对重庆历史文化的喜爱近乎偏执,几乎每周都要独自去寻访那些散落在民间、掩埋在杂草丛中的历史古迹,通过走访当地人或知情者,还原这些古迹当年的盛况,恢复这些古迹的尊严。“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一个人沉下心慢慢去品味古迹的魅力。”范时勇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的梦想开始慢慢成型:发掘、整理、研究重庆历史文化,做一个本土历史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

  “很多人说重庆是一座没有积淀的城市,有的只是码头文化。”外地人的对重庆的不了解往往让范时勇很揪心,“重庆有3000多年的历史,曾三次建都,第一次是巴国国都,第二次是夏国国都,第三次是中华民国陪都。”说起重庆的历史,他如数家珍,“这么厚重的文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美食、美景、美女的表面上。”

  在范时勇和朋友一起合作出版的《重庆掌故》里,为了让读者对掌故熟而不腻,范时勇和其他作者决定抛弃枯燥的考据,以简单、诙谐、甚至是实用的方式“讲故事”。

  “我们通过查历史、走访等方式来恢复历史细节,再通过最浅显的手法讲述出来。”范时勇说,仅是为了怎样写好看,作者们就开了五次会,每个人分开写,直到有一种写法被全体认同。

  虚假新闻投诉致电63080077更多举报途径>

  [责任编辑: 古建祥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关注华龙网官方微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线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重庆两江四岸璀璨夜景吸引海外华文媒体嘉宾体验

下一篇:重庆新增6处4A级旅游景区、5处3级旅游景区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