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节气省会级城市热度排行榜出炉 重庆的排名让人意外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立夏,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这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又称“春尽日”。“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便是万物的“成物礼”。5月6日开始,我国进入立夏节气。
立夏的到来,意味着春夏交替,炎暑即将来临。此时,昼渐长、夜渐短,气温明显升高,降雨天气也逐渐增多。
立夏节气前,我国春的范围达到鼎盛,除了海南、广东、广西、江西中南部、湖南南部、福建等地是夏季,其余大部分地区仍是春季。到了立夏,象征着夏季开始,蛰伏已久的夏开始大举向北推进,抵达华北。
中国天气网统计1991至2020年节气大数据,发现常年谷雨期间,春的面积达620万平方公里,达到二十四节气最大,夏的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而常年立夏期间,全国夏季版图开始迅速北推,且速度是最快的。夏天的脚步从华南、江南中部等地一路北扩,越过长江、江汉平原等地,最北能抵达华北中部地区,春的面积减少至570万平方公里,夏的面积迅速扩张至220万平方公里,面积翻倍。
中国天气网6日发布的全国初夏地图显示,此时的重庆,大部分地区都已处于暮春渐远夏将近的状态,只有少部分地区还是姹紫嫣红春意浓。
常年立夏期间,我国最高气温“奔三”(达到或突破30℃大关)的地区明显增多,炎热天气显现。在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东北地区西部以及华北以南的大部地区都有可能出现30℃以上的炎热天气,其中江汉及长江以南大部地区炎热天气日数在3至5天左右。尤其是华南大部、江南东南部、云南南部、四川东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炎热天气日数甚至会超过5天。
从全国省会级城市热度排行榜可以看出,入榜TOP10的大多是南方城市,最热的要数华南,海口日平均最高气温达32.3℃,位居榜首,南宁和广州紧随其后,郑州、石家庄作为北方城市代表日平均最高气温在26-27℃左右,位居第6和第9。
不过,在极端最高气温方面,北方城市反而实力更猛,甚至还出现过35℃以上的高温热浪。比如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郑州曾经最高温均超过37℃,石家庄高达38.8℃(1994年5月15日),天津38.4℃(2001年5月19日),北京38.1℃(2001年5月19日)。
在饮食方面,有的地方立夏日食用青梅;民间有“尝三鲜”、吃鸡蛋等说法;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据说“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
“这种立夏尝新其实不怎么普遍。全国各地气候不一样,有的地方立夏时已经有收获物了,但有的地方还没有收获物。所以,尝新是地方性的。”民俗专家王娟解释。
“立夏饭”也是比较有特色的饮食:人们用红豆、黄豆等五种颜色的豆类混上米,蒸熟后食用。有民俗专家解释,这种立夏饭也叫五色饭,寓意使五行达到平衡,给人们精神上的鼓励。
立夏当天民间有“称人”的习俗,具体来说,就是在立夏当天称一下体重,希望夏天过得顺利。夏天过去后再称一次体重,和之前的体重做对比,及时调理身体。
不仅如此,人们还会给孩子拴上“疰夏绳”,即用五色丝线系在小孩的手腕等处,寓意消灾祈福,表达消除暑气的愿望。
立夏节气,天气渐热,将开启春夏转换,此时养生重点也有调整,以下五个养生误区需注意避开。
立夏节气,暑热渐起,怕热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空调。相对于将温度恒定来说,不断调节室温,更有利于人体提高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可降低感冒或其他居室病症的发生。刚开始调节时,气温变化幅度控制在3-5℃之间,半个月后幅度可逐渐提高到6-10℃,当然,温度变化不要过于突然,每次调节以1-2℃为宜。
天热贪凉,会让肠胃受损,可能加重湿寒。同时,如果冷饮喝多了,反而会加剧身体发热、口渴、出汗的情况。因此,畅饮冷饮应适度。
立夏以后,白昼渐长,习惯早起锻炼的人们会把时间更加提前,但不是越早越好。在天未亮或刚蒙蒙亮的时候,空气并不清新,此时由于没有光合作用,绿植周围并没有多少氧气。同时太早晨练,容易患感冒、关节痛等病症。因此,夏季晨练时间不宜早于6点。
通常人们认为夏季阳气旺盛,不用外补。其实,夏天出汗增多,阳气容易外泄,容易导致体虚。中医养生讲究“春夏养阳”,也就是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可以适当吃一些姜来补充阳气。
人们通常认为上火了吃些苦味食物能去火,其实苦瓜、野菜等苦味食物多适合清肝胆、胃肠之火,而不能很好的消除心火,吃太多或太苦还有可能产生胃部不适、上吐下泻等副作用。如果有喉咙痛、口臭等症状,可以适当吃点“苦”;而对于口舌生疮等心火症状则不太适用。
风暖人间草木香,绿树阴浓夏日长。夏天带着热烈和浪漫已在路上,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