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近悦远来风物新——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撷英

2023-04-12 11:14分类: 重庆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小区变了,街灯亮了,公交车通了,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没有了……”家住九龙坡区叠彩西城的拆迁安置户夏嘉训老人喜滋滋地致信市领导,传递文明创建给自己带来的“小确幸”。

  “不虚此行!热情好客的重庆人直接用封桥的方式让游客拍照打卡。”在网红地千厮门大桥,中外游客发出了共同的感慨。

  这里是重庆,生长在这里的、抑或是来到这里的人们,正以不同的行为或告白,表达着对这方土地的喜爱……

  日新月异的城乡面貌,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融汇成这座英雄之城的文明“底色”,托举起3400多万巴渝儿女的美丽梦想和幸福追求。

  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辉煌业绩,战胜艰难险阻,必须依靠理论武装;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更要依靠理论武装。

  坚持及时跟进学、突出重点学、融会贯通学,每一次党中央作出重要批示,市委书记陈敏尔以身示范,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亲自审定中心组学习方案和内容,带头开展学习研讨。

  突出抓好中心组成员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近三年来,市委中心组严格执行学习规则,累计开展专题学习38次,开展集体学习研讨26次,每年至少组织2次专题调研,1次以上专题读书班,推荐自学书籍100余本。

  各地新华书店、图书馆,《中国制度面对面》等理论书籍一度难求,成为“热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认真研读著作,做到与时俱进、常学常新。

  为打通理论学习的“最后一公里”,全市12个区县率先在全国试点,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区县有序推开市级试点,其余区县积极开展自主探索,实现文明实践全覆盖。建成文明实践所993个、文明实践站8197个,开展各类理论学习活动2万余场次,掀起理论学习新热潮。

  “打起竹板啪啪响,今天听我来宣讲,中央传来新喜讯,领袖关怀暖心房……”在垫江县,“理论名嘴”任双的开场白一下吸引了听众。

  党的创新理论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基层干部学后个个摩拳擦掌,群众听了同样热情高涨。

  全市1800余支基层宣讲队伍,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紧贴实际,从宏观、微观等多角度进行讲述,结合小品、故事、快板、清音、情景剧等形式,不断开出“新菜单”。数万名机关党员把网络答题作为每天必修课,青年学生玩转理论微宣讲、微动漫、微演讲、微互动……一幕幕潜心向学的动人情景在巴渝大地不断上演。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培养理论宣讲市级骨干120余名,区县骨干8000余名,累计开展面向基层理论宣讲8.1万次,直接受众900万人次以上。

  綦江区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扎实开展“六讲”志愿服务活动,打通了理论学习“最后一公里”(摄影/陈星宇)

  在抓好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研究方面,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985项,获准立项193项,立项率19.6%,高出全国平均5.2个百分点,获得资助3995万元,再创新高。市级社科基金全年立项302项,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平研究成果。

  在理论平台建设方面,承担“马工程”《新时代传承弘扬红岩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研究》等重大实践经验总结课题,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分中心15家。

  理论武装越坚定自觉,理想信念之火就燃得越旺,对党忠诚之光就照得越亮。全市上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

  先进典型从来都是与时代任务相呼应而产生的,时代的榜样只有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人民需求紧密相连,才能成为推动时代前行的力量。

  前不久,因43年初心不改、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绝壁天路”的毛相林,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这个被誉为“当代愚公”的乡村“领头雁”,被中央媒体重磅推出,其先进事迹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网络总阅读量近3亿次,评论点赞数超过22.9万条次。从网上到网下,学榜样见行动蔚然成风。

  以先进典型的言行生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使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德善之美,彰显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正能量。

  近年来,在重庆这片如火如荼的土地上,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重大典型,并带动催生一批行业标兵、市级模范和先进群体,形成颇具特色的“重庆典型现象”。其中有:用生命守护平安的人民警察杨雪峰;殉职在扶贫岗位上的驻村干部杨骅;舍己救人失去一条腿的阳光小伙徐前凯;“父债子还”的诚信老爹吴恒忠;用“四先精神”扮靓服务窗口的“雷锋的士”志愿服务队;二十年如一日普法送法的优秀检察官群体“莎姐”团队……

  如今,全市推选出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300余名,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7000多名,“战疫英雄”“最美奋斗者”“巴渝工匠”等10000余名……他们在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挺起精神脊梁,竖起道德丰碑。

  以好人文化彰显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奠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德基础和文化底蕴。

  全市充分统筹整合各部门、各行业资源,联合组织开展“最美人物”学习宣传活动,一月一类别,分批次发布先进典型,为各行各业树标杆。

  去年6月以来,先后宣传表彰“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最美医生”“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最美渝警楷模”各10名,在全社会营造了学习最美、争当最美的浓厚氛围。

  以信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奋进的力量、人格的力量,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契合时代发展要求,折射时代光芒。

  着眼构建多层次先进群体结构,全市加快推进“时代新人库”建设,开通6个市级重点部门和40个区县端口,持续录入5397名先进个人、1407个先进集体、286个评选奖项,初步构建起典型培育、宣传推广、学习践行、褒扬奖励、社会评价等长效机制。

  着眼氛围营造,在全市广泛开展“在希望的田野上”巡回报告会、“好人在身边”微访谈、“榜样面对面”宣讲等活动,让时代典型走到百姓身边,走进群众心坎;在各级主要媒体、网站开设专栏,发布先进典型事迹,公共文化场馆设置专题展览;把先进典型的故事拍成电影、搬上舞台,以先进典型彭阳、邓平寿、文绍英为原型创作的《橙妹儿的时代》《住店》《管家婆》等文艺作品深受群众喜爱。

  礼敬有德之人,让正能量无限量。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设立道德典型关爱资金,制定关于帮扶生活困难道德典型实施办法,每年定期组织看望、慰问各级道德典型,累计发放慰问金、慰问品等共计300余万元,在全社会倡树了“德者受尊、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一个个先进典型、一项项道德实践,正谱写着一曲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灵赞歌,为重庆改革发展凝聚起强大力量。

  前不久,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合川、沙坪坝、涪陵和巫溪4个区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重庆受到表彰的还有53个全国文明村镇、72个全国文明单位、14户全国文明家庭、15所全国文明校园,12个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单位和个人,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筑牢民生“里子”,撑起城市“面子”。合川区投入3亿元实施重点项目,提质25个农贸市场,改造老旧楼院3095栋,整治背街小巷41条,整治露天管线万户;沙坪坝区开通数字城管系统,年均处理投诉300余万件,新增绿化面积400万平方米,新建排污管网189公里,完成3个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质达标率100%;涪陵区全力推进“两片三线一城”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江南老城区提档升级,累计投资4.3亿元,城市智慧化覆盖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

  近年来,全市以创建促发展、以创建惠民生、以创建强根基、以创建树新风、以创建展形象,整体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聚焦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市民自治等关键领域,在环境卫生、窗口服务、交通秩序、智慧城市等重点方面下功夫,不断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切实提高市民的获得感。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从市民最关心、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全面铺开“吃住行游购乐”文明风尚行动。

  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引导市民打扫清洁卫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深化“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践行绿色生活新方式,倡导“我文明·靠右行”,做到“车头向外,有序停车”。

  践行“吃得文明”深化“光盘行动”,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强化“摄像头监控+人巡”等“硬核”监督,大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光盘打卡活动”,9家市级餐饮协(商)会推出百家市级餐饮示范店。

  开展“文明在行动·重庆更洁净”“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重庆”活动工作,建立文明旅游联席会议、问题通报、督办反馈制度,节假日期间重点督查餐厅、住宿、景点等行业单位疫情防控、爱国卫生运动情况,发现、整改各类问题1100余个。

  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俗多让人苦不堪言。利用春节、清明等传统节点,全市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行动。各地引导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发力,细化村规民约。同时,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改善人居环境、助推移风易俗、完善公共服务。评选“最美院落”“美丽庭院”7250个,95%的行政村常态化开展“清洁户”评选;组织“新农村新生活”培训5900余场,90%以上的乡镇开展生活技能大赛、文明礼仪竞赛和文化体育活动。

  日前,重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高票通过了《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条例》的制定工作历时近两年,反复征求国家机关、人大代表、立法专家、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600余条,开展网络问卷调查,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7万条,突出文明教材功能和地域文化特色,加强体系、制度、条款设计,擘画有质量、有分量、有含金量的“新时代重庆文明契约”蓝图。

  英雄之城的战旗上,书写着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壮烈,提振精神、复工复产的坚韧,决战决胜、拔出穷根的勇毅,舍我其谁、抗洪抢险的豪迈……

  在大战大考面前,精神文明建设战线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行动、第一时间战斗,吹响了战天斗地、共克时艰的冲锋号。

  2020年3月15日,“战‘疫’英雄,最美的你”宣传片在江北嘴十屏联动播放(摄影/石涛)

  筑同心,面向全社会,第一时间发出《让我们万众一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倡议书,举行新闻发布会240场,推出抗疫报道9万多条、文艺作品2万多件,汇聚起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强大合力。

  强信心,迅速启动“战疫英雄·最美的你”主题宣传,分三批次面向社会发布30名战疫英雄,依托全市50处地标建筑、3322个LED显示屏、1.5万余个公交车载电视等载体,集中展示战疫英雄感人事迹和光辉形象。

  暖人心,开展“阻击新冠病毒、我们共克时艰”志愿服务行动,组织9287名志愿者为6601个一线医护人员家庭提供老人小孩照料,组织54万名志愿者下沉社区开展联防联控,坚定群众必胜信念,营造向上向善之风。

  组织新闻媒体率先发声,推出重点报道1000多条,为复工复产鸣锣开道;统筹2.6万余个物管小区业主微信群和社区居民群推送复工复产信息;组织3100余名道德典型参与复工复产岗位信息摸排、就业需求登记等1.4万人次,提供环境卫生清理等服务超过2万次;引导近10000个文明单位,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推动干部职工进企业、进车间、进商场,带头抓生产、保运转、促消费;发动6万名党员志愿者协助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动员9300多支志愿服务队、21万余名志愿者开展春耕春种生产服务。

  2020年3月31日,巴南区“同城朋友圈 助农志愿购”主播带货直播圣灯山镇扶贫专场

  出实招、用实功、求实效,将“扶志扶智”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推动“奋斗幸福观”深入人心,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扶思想、扶观念,开展脱贫攻坚宣讲1.3万余场次,直接受众78.2万余人次;开展“身边的脱贫故事”微访谈7300余场次,广泛发布脱贫攻坚宣传标语、公益海报,面积近3万平方米。

  扶信心、扶勇气,深化“我们一起奔小康”扶贫志愿服务行动,开展活动2.9万场次,受益群众346万人次;实施“法律援助惠民生”行动,11127个村(居)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扶知识、扶技术,举办全市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轮训新选派的驻村干部和新上任的乡村干部1809名;选派科技特派员3300余名,开展农业科技服务3.64万次;培育基层技术骨干4863人次,带动1.97万户农民增收。

  地处三峡库区尾部,重庆既要承担上游洪水过境带来的压力,又要保障长江下游城市的安全。一条《一滴雨都没下的重庆,默默扛下了所有》的帖子,湿润了全国网民的眼,纷纷为这方顾全大局的英雄土地点赞。

  整个汛期,长江接连形成5次过境洪峰,嘉陵江形成两次过境洪峰,潼南、铜梁、合川、永川、江津及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共15个区县26.32万人受灾。在艰苦卓绝的抗洪斗争中,全市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

  6月22日,綦江区北街居民楼被淹,警察正在及时转移被困群众(摄影/陈星宇)

  在恢复重建中,全市人民不等不靠、自强不息,迅即投入清淤战、消杀战、保供战,努力把损失抢回来,快速恢复生产生活,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全市投入抢险人员70多万人,转移137万人,未亡一人、未溃一堤、未垮一库。欢欣鼓舞凯歌高奏,英雄之城巍然屹立。

  蓦然回首,耳畔听到的是难以忘怀的岁月回响;放眼未来,行囊里装满的是非同寻常的时光馈赠。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重庆土家十三寨:摆手舞中跳出脱贫新生活

下一篇:洪崖洞位于重庆的什么位置 洪崖洞位于重庆哪里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