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盛青黛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燕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访重庆盛青黛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燕
陈燕,女,出生于1960年11月2日,民革党员,担任重庆盛青黛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綦江区第二届代表、重庆万盛经开区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兼职)、重庆万盛经开区妇联副主席(兼职)、重庆万盛女企业家协会(商会)会长、重庆市影视文学学会副会长、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戏剧曲艺协会副会长。曾荣获2012年度綦江区“优秀政协委员”;2014年,获万盛经开区首届“优秀事业建设者”;2019年,获得“国粹传承使者奖”;2021年,获得“助残爱心人士”奖;2021年,获“世界夫人中国区总决赛雅典组冠军”等荣誉称号。
作为标杆代表,她被人民代表报专题采访,事迹入选特刊,她不仅是重庆盛青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时代中奋进不息、善行志远的新女性,陈燕向我们诉说着来时的脚下路和未来前进的步伐,我们期待与她共行。
戏如人生,人生亦如梦,过往的曾经好似一片水袖青萍。陈燕自幼就喜爱戏曲文化,在奋斗于事业的同时,她在戏曲艺术表演方面也有所建树。陈燕女士表示:“我获得的不仅仅是荣誉,肩上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是一位优秀的女性,也是一位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任担在肩上的曲艺人,融在她心中的是赤忱的热爱。现在她身上满是纯熟的技艺,她的一笑一颦、一姿一态都是对艺术至高无上的诠释与表达。由她和团队创作完成的作品受到一致好评与广泛认可:2019年,她参与作品戏曲微电影《许我一生琴瑟共鸣》获最佳戏曲专题片奖;同年,她的川剧文化改编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人民网和央视频播放获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2020年,她参演的作品川剧歌舞《天女散花》年获全国文艺展演贵州站获“一等奖”;2020年9月,她的川剧作品折子戏《花云射雕》获得江津二届川剧赛区三等奖。这些点滴的成就构成了陈燕的整个世界,凝练成了她人生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城烟雨一楼台,一点一滴一情怀。陈燕苦练戏曲基本功,讲究“唱、念、做、打、舞”五功联合,“手、眼、身、法、步”五法并用。陈燕着迷于戏曲轻盈飘逸的台步,灵动起舞的戏服水袖和余音绕梁的戏曲唱腔,将心灵的空间交织于瑟瑟和弦,轻声柔曼的听取天地之间相生相待。“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更阑静,夜色哀,月明如水浸楼台,透出了凄风一派”、“梨花落,杏花开,梦绕长安十二街”这《月儿高》、《一枝花》的高腔曲牌,这一句句的经典唱词,正是陈燕内心的执着,吸引她的向往。
心有千千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曲悠扬愁颜难展,个中滋味跃然灵现。钟情于祖国的传统戏剧艺术,一悲一喜一抖袖,一跪一拜一叩首,一颦一笑一知己,一生一世一瞬休。陈燕似乎在这种时而欢喜、时而泣诉、时而柔情、时而哀怨、时而缠绵的款款戏曲唱腔中,才能更深刻地体味与领悟人生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才能发现戏曲中的另一个多样可能的自己。她喜欢这样一头扎进戏曲艺术的天地间,释然工作与生活的压力。
为了提升自我,陈燕不断积淀戏曲技艺功底,开拓表演艺术的视野。她主动拜师重庆川剧著名艺术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人陈代科先生,尊师学艺,不骄不躁,将虔诚的学习之心摆在比其他东西更重要的位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陈老也倾其心力,将自己全部技艺传授予自己的关门女弟子陈燕。她跟随师父学习深研川剧变脸技艺,不断精进提升。她有情怀,有抱负,更有追求,得到了师父和戏曲艺术界的广泛认可。在不断努力创作下,陈燕和团队的演出作品《天女散花》川舞剧,将一幅俊美的画卷在观众眼前缓缓展开,舞出了漫天飞花,将古典、唯美的中国仕女图动态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翩翩舞姿尽显婀娜,令人回味悠长。戏曲艺术形聚魂韵,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荡涤百年时光流淌成有声有色的历史。陈燕于其中体验百味人生,唱出艺术的盛衰兴废。
这一份对传统戏剧的情有独钟,这一份对传统艺术的深深眷念,这一份对传承经典的责无旁贷的使命感,让她深耕心中那份广阔的戏曲艺术田园和那一声声高亢清脆的戏曲唱腔,响彻在川渝天空无尽的蓝天白云里,结果在肥沃滋养的广袤的艺术大地上。那一层层白似雪蓝如海的云端,一波波金黄翻滚的麦浪,在万丈晴空处,在原野清风里,在花香飘散间,浓绘成她心中一幅精美的戏曲艺术表演画卷。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文件相继出台,川剧在新的时代迎来了又一个繁荣发展的春天。党的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道路。陈燕紧跟时代步伐,用独特的川剧表演程式,塑造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紧贴时代、紧贴民众,面向青年、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川剧等“川字号”文化产品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赋予川剧更大的魅力。
作为响应国家号召的优秀代表,陈燕女士以身作则,用行动诠释生命存在的意义。获得2007年至2008年万盛区“优秀政协委员”;2012年度綦江区“优秀政协委员”;2014年万盛经开区“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2014年万盛经开区首届“优秀事业建设者”;2015年重庆市女企业家协会“优秀女企业家”称号;2017年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18年重庆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19年第七届中国企业家发展年会“2019社会责任企业家奖”称号;2019年第七届中国企业家发展年会“2019魅力女性奖”;2019年“国粹传承使者奖”等众多荣誉加冕。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为了坚守这份理想,陈燕不断学习创作更迭艺术手法,更新艺术传递形式。为川剧注入新的生命力,输送现代社会价值观,不断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同时,她不断发掘并传承其宝贵的文化内涵,使戏曲艺术更好延续。除此以外,她还在节目中为青年人普及戏曲艺术知识,创新性地将戏曲角色形象与时代特点相结合,为学生们讲述戏曲故事和戏曲舞台表演技巧,深深激发了广大学生对传统戏曲的浓厚兴趣。谈到梨韵艺术团,她激动地说到:“由于自己从小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在舞台上表演戏曲艺术一直是我的愿望,艺术团的成立实际上是承载了我对戏曲艺术的追求和梦想。”
创作优质的精品戏剧作品,筑高原、攀高峰已经成为她自己内心不语的坚守执着和她笃行不怠的奋斗目标。陈燕用自身实际行动,昂首踏步在这条传承振兴川剧与繁荣发展的守正创新之路,实现了川剧的创新性传承和创造性转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天府文化,陈燕通过自身的努力展现着戏曲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脉。
传统戏曲文化传承离不开老艺术家的“传帮带”,也离不开青年们的“承前启后”。陈燕认为,传承戏剧非遗文化,培养时代的艺术新苗志必不可少。为了这份执着,陈燕不辞辛劳,从安排设备场地、服装道具、优秀演员编导到作为技艺老师亲历亲为,把自己都奉献到这份事业中始终无怨无悔。功夫不负有心人,陈燕倾心打造了一支由民营企业组建的专业戏曲演员团体梨韵艺术团。为了培养青年演员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喜爱和了解,陈燕还经常邀请一些著名的戏曲名家和大师对年轻演员们进行悉心指导,手把手教学,一对一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挖掘宝藏,倾注心血不断提升团体演员们的表演实力和技术技艺。关心文化事业,设立川剧培训基地,邀请专业川剧老师为基地学员教授川剧文化,免费为小学员培训基本功,受到领导和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称赞和关怀关注,为众多企业家所敬仰学习。
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梨韵艺术团在陈燕的卓力培养和带领下,迎难而上苦练内功,沉淀实力凝魂聚气,慢慢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戏曲发展康庄大道,赢得越来越多的鲜花和掌声,受到更多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好评。
川剧作为我国非遗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阳春白雪的高洁,也有下里巴人的淳朴。这是五千年岁月的洗礼、五千年情感的积淀、五千年智慧的凝聚,是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巨大的文化价值,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川剧是四川人民精神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经过长期生活形成和演变而来的,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历史发展轨迹,拥有独特的文化身份与文化个性。
在陈燕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份对祖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情怀和一份对戏曲艺术的眷恋,这份感情在不断感召着她,成了她难以割舍的情愫。在追逐实现自己戏曲艺术梦想的道路上,这份真挚的信念成为她心中最为神圣的巅峰。在舞台上出演她心仪已久的戏曲角色,成为她平淡生活中最为华丽的变身。这份未完成的人生誓言一直被她铭记于心,镌刻进她日常的点滴,融进她血液的一部分,成为她整个人生激扬向上的支柱。
星星点点灿烂送温暖,满怀热忱大爱在人间。陈燕女士不忘初心,砥砺拼搏去回馈社会。除了在戏曲方面的深耕不殆,她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担当企业责任。不断帮助陪伴家庭贫困的有志少年,慷慨解囊,乐善好施,助学解困圆寒门梦;每年给万盛残疾慈善基金会捐款金额5000元,走访慰问困难家庭,对他们报以亲切问候和关怀;疫情期间积极筹措口罩等防疫物资;组织集团党工妇团干部、协会委员会成员们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抗疫志愿者活动,为一线抗疫人员提供了后勤保障,为防疫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陈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公益不是给予,更在于参与”的真谛。让自己这份积极热烈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染到更多可爱的人,让他们也在追逐自己梦想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为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愿景和目标而不懈努力。
生旦净末丑,宫商角徵羽。陈燕不求技艺精湛冠群芳,只展现自己对戏曲的热情四溢。朴素的戏曲人,不平凡的曲艺梦,粉墨世界栩栩如生,千古传承越久世长。我们相信,在众多像陈燕女士这种有心人的共同奋斗和不懈前进的脚步下,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定能够培育出更肥沃的土壤,等待更加绚烂的百花齐放,在中国戏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漫漫长路和历史长河中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