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渣滓洞第一视角深度云旅游攻略。重庆初夏旅行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沿着白公馆外的马路,接着前行,经过小段上坡下坡的 盘山 路,就来到了渣滓洞景区的门口。和白公馆修建在半山腰不同。渣滓洞的地势稍微平坦一些,外地的朋友走起来应该没那么累。
1920年,一个叫程而昌的商人,在歌 乐山 开凿出了一个小煤窑,但是他运气不太好,这里出产的煤成色差品质不好,渣滓多,煤少。
1943年,白公馆被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后,其中关押政治犯必须外迁。当时的军统总务处长沈醉亲自开车到处察看,最终选中了这里作为监狱新址,并逼死了原来的矿主,霸占了渣滓洞。
1946年7月, 贵州 息烽 监狱、 重庆 望 龙门 看守所撤销,与渣滓洞合并为新的监狱。
1946年4月,中美合作所撤销后,犯人于1947年4月回迁白公馆看守所,这里废弃。
1947年12月,渣滓洞重新开门关押犯人,称“ 重庆 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关押的人员主要是1947年“六一大逮捕”中被捕的教育、新闻界人士,“小民革”地下武装案被捕人员,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被俘、被捕人员,《挺进报》事件被捕人员,民革川东、川康分会成员等,最多时关押过三百多人。江竹筠、许建业、余祖胜等曾在此关押过。
1949年11月底 重庆 解放前夕,囚禁于此的二百多位革命志士被杀害。历史先说到这里,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渣滓洞参观
沿着入口进去,很快就可以看到一个岗亭,这种建筑在影视剧里面可以经常看到,荷枪实弹的士兵站在里面,在渣滓洞,这样的岗亭很多。
继续前行,到达渣滓洞监狱的外围。这里分内外两院从外观上看,房顶铺就青灰色瓦,四周是高高的围墙,围墙上布满了铁栅栏。
围墙外的山坡上,布置了5个岗亭,岗哨的开口正对着院子,院内的一切行动,都是在严密监控之下。
景区为了人流量控制的需要,设置了单向行进路线,我们只需要沿着指示前行即可。先到达外院。
先看下面这个标语“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这是当时看守所所长李磊为激励部下效忠写的。
然后我们参观下刑讯室据说当年一共有48套刑具,108种酷刑。从古代的封建刑具到美制的钢鞭电刑,应有尽有
从小门进入内院,这里由一楼一底的16间房间男牢,两间女牢,以及一个放风坝组成。
每天有两次防风的时间,每次10分钟,难友利用这短短的10分钟,一方面锻炼身体,一方面传递各种消息。
由于米又霉、又糙、又沙,经过难友们的斗争,迫使狱方同意在院坝内安设一个碾米槽
内院墙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组标语“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
还有一组“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这些标语都是特务钦化革命者的意志而写的。
这里关押过,胡其芬和江竹筠烈士,以及“监狱之花”和她的母亲左绍英烈士,左绍英被捕的时候身怀六甲,在监狱早产下一个女婴,大家亲切给她取了一个苏联名字,“卓娅”,在大屠杀中,左绍英把孩子压在身下,挡住了子弹,可是监狱之花的哭声迎来了特务,于是残暴的刽子手朝监狱之花身上打了一梭子弹,殉难时未满周岁,是殉难者中最幼小的生命。
主要关押的是因为《挺进报》事件、六.一学潮、川东武装起义以及小民革案被捕的政治犯。其中一至四号牢房,是当年设立的优待室。所谓优待,就是放风时间长一点,难友们可以在这里看报纸,听京剧,优待室有床,其他是没有的。
1949年11月27日,距 重庆 解放前3天,关押在这里的革命者遭到了大屠杀。刽子手把革命者集中在1-8号男牢,用卡宾枪扫射后,打开牢门挨个补枪,然后用汽油焚烧渣滓洞。然而有15名狱友,死里逃生,他们是怎么脱险的呢?就是从这堵墙,这里1949年被山洪冲垮,特务怕热,于是组织狱中难友修墙,大家机智的掺杂了杂草和黏土,导致外观看起来牢固的墙,一推就倒。当日大屠杀后,未被命中要害的30名难友冲出火海越狱,被特务发现,其中一些难友不幸遇难,万幸的是有15名难友 成功 逃出生天。
所以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当年的渣滓洞全部被烧毁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根据幸存的革命者回忆重建的。2017年的一场暴雨,让原来煤窑的入口重现
小编上小学的时候,每年11.27 重庆 大轰炸日的时候,学校总会组织学生到渣滓洞悼念先烈,当时太小不是很能理解,只觉得他们是群很厉害的人。长大后方才懂得,烈士的艰辛与伟大,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