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流动“双城记”别开生面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之后的第一个春天,本报记者来到重庆,近距离观察川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两地如何唱好就业合作“双城记”,跑出就业“加速度”。
从求职者到招聘者,重庆市山城燃气设备有限公司人资专员李筱雅心里感慨万千。
3年前,她作为四川籍求职者参加了重庆的招聘会,今年2月4日她又作为公司招聘专员参加了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举办的“川渝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大型人才招聘会”。在现场,她不但感受到了今年招聘会的火热气氛,同时也感受到今年大学生的求职热情和就业期待。
“在这次招聘会上,随着经济的复苏,来的招聘单位和求职者数量都比以前要多很多,我们公司发布的岗位基本都收到了合适的简历,现在也已经有新人加入我们的大家庭了。”李筱雅说。
据统计,截止到当天下午,此次招聘活动线万份,达成初步求职意向1.2万人次。其中,线下总计有来自川渝两地的337家企业参加,招聘会现场入场人数近2.1万。
“经历了三年疫情考验,山城重庆重新被唤醒,从招聘会热闹的景象就可以看出,今年的就业市场会迎来一个‘开门红’。”在招聘会现场,某参会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周丽兴奋地说。
“由于今年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放开,我区主要电子产业和服饰产业订单量激增,企业用工缺口较大,其中普工、操作工、车工需求量最大。2023年返乡劳动力较去年也有明显增加,人才市场求职者人头攒动,人气很旺。”重庆市荣昌区劳务经纪人汤韩利介绍。
在重庆本地招聘市场火热的同时,外出务工就业的劳动力大军也开启了今年的返岗行程。
1月10日,四川广安籍农民工蒋清明在重庆第一次乘坐首趟返岗专列回广州上班,在候车大厅,他收到了来自重庆市人社部门提供的返岗“大礼包”。
走专用通道,安排专门候车区域,既不用排队,又不用担心候车时没座位,重庆市人社局的细致安排让包括蒋清明在内的川渝两地的返岗务工人员倍感暖心。
据了解,从年初六开始,重庆市已集中输送了超过110万名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就业,全市开通返岗“直通车”超过500趟次。
此外,按照人社部统一部署,重庆市从1月到3月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相关部门充分发挥人社便民服务圈和劳务经纪人以及职业指导师的作用,组织开展3000场以上的专场招聘,提供100多万个就业岗位。
根据智联招聘对重庆就业市场2023年春节后复工复产第二周的相关统计数据来看,重庆人才市场实现供需双增。其中,就业市场上招聘职位持续释放,环比上周增长21.5%;简历投递快速增长,环比上周增长59.3%,求职热度快速高涨。
川渝就业合作,除了两地节后就业市场以及招聘会上企业和求职者的“深度融合”,两地在就业创业政策方面的深度融合也同样令人欣慰。
“作为一个川妹子,我在重庆上学,也喜欢上了重庆的风土人情,在2021年6月从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以后,我的第一求职意愿便是留在重庆工作。后来通过渝北区人力资源市场组织的招聘会,我被重庆空港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招用,从事财务室出纳工作,目前这份工作很稳定,也对口我的专业所学,我比较满意现在的状态。”川籍大学生汪旖旎说。
与此同时,汪旖旎所在的公司,也因吸纳多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申报享受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共3.2万元。
2017年,杨静在巴南区一品街道经营一家食品、日杂用品零售店,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她向当地人社部门申请了创业担保贷款,并最终在2022年9月获批创业担保贷款30万元,有了这笔资金,小店的生意很快就走上了正轨。
利用政策杠杆,撬动川渝两地就业补贴无缝衔接,大批川籍或者重庆籍求职者实现异地求职就业;同时,也因为创业扶持政策的灵活,两地人社部门又帮扶了一群人创业,并带动一大批人实现就业。
在川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川渝两地的就业公共服务政策的“同频共振”让更多像汪旖旎和杨静这样的就业者与创业者感受到了政策利好带来的实惠。
去年以来,川渝两地积极落实政策“同城同待遇”,据统计,共为9272名四川籍劳动者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培训补贴、社保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资金5658.2万元(其中惠及成都籍劳动者1198人,涉及资金665.1万元);为463名参保职工和失业人员办理川渝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涉及资金923.1万元。
除了政策同步,川渝两地去年7月份在活动开展方面还联合搞了个“大动作”:去年7月14日-15日,川渝两地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唱好就创双城记、建设成渝经济圈”主题,在中国(重庆)公共实训中心联合举办了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活动周,50家就业帮扶车间和返乡创业企业近300种产品线上展销,同步直播带货,两天内吸引10余万名群众参与;川渝大型联合线多个优质岗位“面对面”招聘;重庆智能就业平台2000家单位提供20万个岗位同步开展“屏对屏”互动,吸引30万人同步在线参与……
重庆市的职业导师李林认为,重庆通过开展包括就业创业活动周、“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重庆劳务品牌评选等具有重庆特色的系列活动,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激发了大学生以及农民工的创业激情和活力,而且对选出的一批批优秀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增加了就业岗位。
“既有川渝合作的广阔市场,又有两地现在共同打造的创业环境,还有两地创业政策的加持,现在在重庆创业,简直太巴适。”重庆某体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谭维说。
不用身份证,不用交押金,只需要带着一张社保卡,就能在成都、重庆两地的图书馆完成图书的借阅,这让爱读书的重庆创业者徐小东感受到了川渝两地依托社保卡共同打造的城市书房带给他的阅读便利。
利用社保卡(电子社保卡)作为身份凭证,进出重庆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图书馆等129家图书馆通借通还,这只是川渝人社合作“点”上的一个突破,除此之外,川渝两地人社部门还在“渝快办”“天府通办”“重庆人社”APP、“四川人社”APP等线上办事网站或者手机应用上建设“川渝人社合作服务专区”,互办社保卡线万张。
“我和我的同学今年在考虑就业去向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工作是否适合自己,能力是否匹配的上,很少会考虑到户籍等政策影响,因为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已经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川渝两地的就业协同政策,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相关政策非常友好。”重庆大学应届毕业生王鹏说。
重庆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由于川渝两地的就业协同和深度融合,使得两地大学生跨区域流动更加频繁,一大批像王鹏这样的应届毕业生通过就业创业“一点通”、“川渝合作‘职’等你来”线上求职招聘信息平台、川渝两地“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现场招聘会、英才大会等方式,获得了数量更多、范围更广的就业机会。
采访过程中,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川渝两地在重要文件制定过程中,也会互相征求意见,对新增政策尽量统一条件和标准,比如失业保险一次性扩岗补助,川渝两地就实现了政策统一。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川渝两地目前正在川渝高竹新区开展高质量就业试点和就业创业政策协同试点,支持两地大学生、农民工等群体享受同标准的补贴政策,如广安就业见习补贴标准高于重庆市标准,差额部分就由渝北区财政补足。
莫负春光好时节,扩大就业正当时。山城就业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好“春光”下,正在朝着更好、更稳、更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双城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