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湖北携手共促长江三峡旅游升级发展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近日,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2022年渝鄂轮值主席会议在重庆市万州区召开。会上,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签署了《2023年度渝鄂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备忘录》(下称《备忘录》),渝鄂双方将多措并举,持续做亮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让长江三峡旅游走向世界。
渝鄂两地进行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具备哪些优势?两地联手为何能释放出“1+1>2”的动能?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旅游业正逐步复苏,渝鄂该如何把握住这个机遇?
共饮长江水,渝鄂一家亲。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全长193千米,自西向东依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两岸奇峰陡立,风光雄浑又旖旎。欲知江河之壮美,必到长江;欲览长江之俊逸,必游三峡。
随着规模巨大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长江三峡不仅是渝鄂两地重要的自然景观,更是一张文旅王牌。
据介绍,2021年,渝鄂长江三峡区域接待游客2.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40.7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77.3%和75.2%。2022年前三季度,长江三峡区域共接待游客1.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58.5亿元。
此次《备忘录》明确,渝鄂将携手推进长江三峡旅游恢复提振,着力打造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升级版;联合培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做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等产品体量,提升长江三峡游轮品质,加强水上游轮游与陆上景区游良性互动,丰富跨区域旅游线路产品供给,推动长江三峡成为更具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化旅游品牌。
四川师范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兼总规划师、国家文化公园咨询委员会专家李小波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详细分析了渝鄂两地合作推进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的优势。他表示:“首先是国家战略优势,党的二十大以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文旅领域的国家重点,重庆湖北联手构成上游与中游的国家文化标识体系;其次是地域景观优势,两省山脉相依、水脉相连,是中国二级阶梯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具有旅游资源的关联性、过渡性和差异性,尤其是三峡库区,坝在湖北、尾在重庆,形成了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景观特色;最后是文化关联优势,古代巴与楚构成了忠义尚武、灵动狂放的巴楚文化共性,明清的湖广填四川融入了移民的血脉地脉,到今天长江经济带以重庆和武汉为代表的两大城市群和城市文化的互动,都深刻体现了渝鄂文化的水乳交融、和而不同。”
渝鄂两地具体提出了2023年度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事项建议,特别是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作了更为细致的规划。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看来,2023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局之年,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破题之年。
据悉,渝鄂两地将认真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在实施方案和建设保护规划编制、项目策划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一体化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湖北段)建设。
同时,在深化拓展渝鄂文旅广泛合作机制的基础上,两地将以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为纽带,合作共建三峡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长江古人类文化展示园以及三峡文化集中展示带、巴盐古道文化展示带等,并围绕博物馆、纪念馆、遗址遗迹、特色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文化旅游复合廊道等方面,联合策划申报国家重点项目,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跨区域合作共建样板。
特别是在提升打造文化旅游核心产品方面,两地将依托长江三峡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一流的旅游资源,推出一批主题突出、吸引力强的精品旅游景区;做优“水上巴士”,探索共建三峡国际游艇基地;培育打造三峡游轮旅游、峡谷地质奇观旅游等线路,串联三峡沿线美丽乡村、精品景区,增强互动沉浸式体验,让三峡旅游与时尚需求接轨。
“一方面,两地市场能够共享,包括两省市之间的游客互通互动,还有第三省份和国际游客到达后,形成渝鄂的文化线路,共享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另一方面,两地项目可以共建,在毗邻地区共建文旅开发合作园区,打破行政界线,共促文旅产业。同时,在品牌共塑方面,两地可完善山脉水脉文脉的一体化IP,如大三峡、大库区、大武陵、大巫山、大移民等;在互动‘共红’方面,两地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比如可以进行网红互动、事件营销、景点pk、渝鄂论坛等,真正实现湖北人看重庆、重庆人看湖北、全国人看渝鄂。”李小波直言,两地联手具体行动,或将释放出“1+1>2”的动能。
随着国内出行管控新规落地以及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出入境政策调整,国内游、境外游全面复苏指日可待。因此,渝鄂如何把握住或将到来的新一轮旅游热也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2022年渝鄂两地就已持续在规划、政策、机制等方面发力,持续强景区、塑精品、丰业态,不断提升三峡区域旅游发展层次。其中,在品牌创建上,湖北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3家;重庆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6家。目前,长江三峡区域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5家、五星级旅游饭店30家。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将持续在打造三峡精品、塑造三峡品牌、唱响三峡声音、展示三峡魅力、彰显三峡情怀上下功夫,努力将长江三峡旅游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更好地让三峡旅游服务于民、造福于民,让三峡走向世界、让世界拥抱三峡。
世界研学旅游组织专家张德欣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其实,如果把长江三峡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话,相当于是要做好全域旅游方面的工作,相关政府部门、协会组织以及辖区内旅游企业应提前做好产品统筹、服务统筹等;同时,在整个长江三峡的旅游产品中可以把游轮作为抓手,串联沿线景点、景区。”
同时,张德欣还建议,充分利用大数据对现有游客群体进行具体画像,以此对用户需求进一步细化、深化,在产品的呈现、传播、服务、管理、运营方式等方面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李小波认为,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旅游会形成三次浪潮,先是近省游,渝鄂可率先启动,抓住热点;接着是大lP游,国内远距离市场游客只会对著名的大lP感兴趣,所以两省要对长江三峡等已有著名品牌进行优化提升、开发新业态、提升度假品质,提高消费水平;最后是国际游客,两地可以抓住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机遇,打造中华文化标志产品,对标国际服务和设施标准,形成国际影响力。
此外,在李小波看来,两省市合作应该注意的最大问题就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区域合作最大的瓶颈就是经济产业的竞争大于合作,因此,需要从顶层设计解决问题。“一方面需要情怀,利用两省市割不断的山水脉和人文情,做好跨省的文化基因谱系梳理,‘双向奔赴’,才能在文化策划、市场营销中互相尊重和相互推崇,共建高峰;另一方面需要互鉴,游客在两省之间旅游,自然会有对比甚至‘吐槽’,所以两地应坚持‘两高两特’,即服务高标准、设施高品质和项目特色化、体验特色化,体现巴风楚韵,实现渝来鄂往。”李小波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钛媒体科股早知道:跨省旅游管理政策迎来优化产品搜索量上涨超过6倍;数字人民币发展提速重庆市个人钱包数量突破50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