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亿次阅读#云南省委书记要求反思游客为什么不来#为何被全网热议?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官网以及云南省官方微信公众号“云南发布”8月14日发布的消息,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省长王予波率队于当日先后到达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昆明疫情防控健康驿站、云南民族村等场所,现场检查疫情防控工作,调研推动旅游业快速恢复。在云南民族村,王宁提到,云南民族村作为云南省老牌景区,基础条件不错但客流量不够,要深刻反思工作不足在哪?游客为什么不来?要深入思考如何学习借鉴兄弟景区的创新经验和做法,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不断推出新的旅游形态,全面提升质量和效益。
8月15日,媒体开始以《老牌景区客流不够,省委书记要求深刻反思“游客为什么不来”》等为题大量转载报道相关信息,围绕省委书记的讲话,分析评论云南老牌景区为何客流量不够。
同时,在微博平台,由财经网发起的话题#云南一景区客流不够省委书记要求反思#迅速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累计阅读量超过了386万次,话题讨论还是集中在省委书记对云南民族村发展的关切上。
但是,从8月15日13:00开始在微博等平台中,由头条新闻发起的话题#云南书记要求反思游客为什么不来#迅速引爆全网,阅读量短时间内就达到了2.6亿+次,在该话题的引导下,舆情逐渐演变,媒体和网友的关注点开始聚焦到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方面。
截至8月16日15:00,文化和旅游舆情实验室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15841条,其中微博占比最高,约为86.99%。
从传播趋势来看,该事件从8月15日以来,一直处于传播上升期,全网关注度还在持续升高。
监测结果显示,舆情传播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微博平台以及视频平台,累计受众已经超过3.1亿人次。需要注意的是,8月16日开始,今日头条平台中话题#云南书记要求反思游客为什么不来#也开始升温,网友的讨论也趋于热烈。
从全网的舆情情绪来看,已经由最开始的赞扬、支持,逐步演变为对云南旅游市场的负面情绪。由此也可以发现,舆情已经偏离了方向,云南旅游市场形象再次在网络传播中受影响。
舆情监测结果显示,此次传播事件中,针对云南省旅游事业发展存在着以下几种声音:
一、有媒体和网友积极点赞和评论云南省旅游市场的发展成果,肯定云南省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旅游大环境逐渐变好的趋势。例如:
财联社、东方财富网、网易新闻网、凤凰网等媒体在报道中结合统计数据分析认为:2022年上半年,云南全省共接待游客3.5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1.2%,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9.8%和75.5%。暑期特别是近期,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地游客较多,全省其他州市景区、乡村旅游点等都迎来了大量客人,恢复回暖回升的情况较好。
澎湃新闻网、凤凰网、腾讯新闻网等媒体在报道指出:近年来,云南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旅游业恢复发展,出台《云南省关于支持文旅行业的纾困帮扶措施》,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效用正进一步显现。
新浪财经、腾讯新闻等媒体在报道中提到:云南省自主创新两个旅游险种为团队游保驾护航。在全国率先发布隔离险、险,受到旅游企业及游客欢迎。据不完全统计,4月15日发布至今,已有67人已享有险赔偿、44人已享有隔离险赔偿,目前这些数字还在增加。两个自主创新险种成为应对疫情风险和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的有力措施,提振了市场信心。
上观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在报道中也总结了2022年上半年昆明市旅游业发展的好趋势:上半年,昆明市完成旅游收益1190亿人民币,招待游客1.04亿人次。消息称,来昆明游客总数持续增长。特别是高考、中考结束后,昆明旅行社游客量显著回暖,景区游客量也会跟着升高。6月份,昆明市关键景区游客量同比显著提高。其中,香山风景区环比增长63.24%,大观公园环比增长35.45%,石林风景区环比增长232%,星辰温泉度假环比增长590%。
今日头条、微博等平台相关帖文指出:云南民族村也不是没游客,7月中旬以来,云南民族村进入暑期旅游旺季,日均入园人数超过5000人次,高峰日游客量超过1万人次。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国庆黄金周,云南民族村景区接待游客量为10.6万人次,居全省第3位。
百度号、搜狐号、网易号等自媒体平台的相关帖文中指出:从2017年至今,云南坚持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通过实施“22条措施”、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30天无理由退货及综合监管考核评价等一系列举措,取消旅游定点购物,斩断“以购养游”的“灰色利益链”,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加快投诉处置,严查各类涉旅案件,推行了“1+16+129+X”的省、州市、县、涉旅企业联动投诉体系,提升了投诉处置效率,旅游市场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游客满意度明显提高,市场秩序逐年好转。
中国日报网的报道认为:云南省始终以“零容忍”态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持续净化旅游市场秩序。持续保持旅游市场整治高压态势,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厉的措施,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各类旅游市场违法行为,坚决做到重拳整治不动摇、不放松、更严厉,保持对涉旅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严打”,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坚决守护好云南旅游“金字招牌”。
二、受微博舆论的引导,自媒体平台出现大量指责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不好、游玩体验较差的声音。在舆情传播过程中,媒体和网友把云南省委书记对以云南民族村为代表的老牌旅游景区的指示误解为对整个云南旅游市场现状的不满,一些媒体和网友以此展开了对云南省旅游市场的指责和批评。
根据媒体和网友发布的贴文及留言来看,游客不愿意到云南省旅游的主要原因有景点挖掘不够、旅游服务设施不足、商业化太严重、黑导游强制消费事件频出等。
在个别留言区尤其是微博评论区,大量网友留言分享不愉快的云南旅游经历,吐槽一些乱象。
三、媒体和网友呼吁客观看待云南省旅游市场,积极为云南民族村等老牌景区的发展出谋划策。例如:
1.腾讯新闻网文章认为:尽管疫情给旅游业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但对旅游大省云南来说,如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业恢复发展,始终是重要课题,应该从加大基础设施、新业态新产品及旅游推广等方面下功夫,在持续推动旅游业复苏同时,找准机遇加快转型,未来才能真正做强成支柱产业,实现长远发展。
2.每日经济新闻、云南网、澎湃新闻的文章认为:云南相继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全面建设文化和旅游“双强省”,打造万亿级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到2025年,力争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10亿人次以上,文化和旅游总收入2.2万亿元以上,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0%以上。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云南在基础设施、新业态新产品及旅游推广等方面,显然都还存在明显不足。在持续推动旅游业复苏同时,找准机遇加快转型,实现长远发展。
3.云南网发布的评论文章认为:云南旅游资源丰富,目前有昆明市石林风景区、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丽江古城景区等9个5A级景区。对旅游大省云南来说,如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业恢复发展,始终是重要课题。“老牌景区不能‘倚老卖老’”。文中称,在各个景区为了吸引游客而“争妍斗艳”的同时,一些老牌景区却略显“佛系”。一时不被游客待见不可怕,怕就怕心态一直“老”下去,那就很可能彻底出局。
4.微博平台网友贴文:这说的是云南民族村作为一个老牌景区,为什么游客不来,需要反思的是民族村。民族村作为全云南少数民族聚集景点,以前是方便游客在一个点感受云南全貌。如今交通便利条件优越,能去真实的版纳为何要来平替的民族村体验微缩版?本质就一个,落后产业跟不上新时代消费需求。要么改革要么消失。
一、在疫情影响之下,云南省的暑期旅游市场迎来了一波小高峰。云南省主要领导此时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推动旅游快速复苏发展,指导相关景区反思进取、全面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这充分反映出云南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省委书记的指示也为云南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增添了信心。好的网络传播是能让全社会看到云南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游客提供更满意的旅游市场环境的决心和姿态,也能吸引更多的网友关注并前往云南旅游。但舆情的演变最终偏离了正确方向,必须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应对措施,引导大众对云南旅游有加客观、全面的了解。
二、从舆论的走向来看,舆情传播的后期是在自媒体平台的推波助澜之下,让吐槽云南旅游市场秩序的声音占据了主流。但这也掩盖不了不少媒体和网友对云南旅游业发展的积极评价,云南省重拳、多举措治理旅游市场秩序取得成效也是有目共睹。在此基础上,云南省应该加强宣传推广,加强正面引导,进一步提升云南省旅游品牌的美誉度,为云南旅游积攒更高的人气。
三、一直以来,有关部门对旅游市场问题的关注更多的是聚焦于传统媒体的报道、官方的投诉渠道等,民间的很多声音无法顺畅传递给管理部门,导致这些问题被忽视,云南旅游市场也一样。从网络民意来看,云南旅游市场中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长期不被发现、化解,会成为云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隐患。因此,云南省文旅部门更应该拓宽网络民意、市场信息收集的渠道,可以考虑通过第三方加强监测,系统、全面抓取重要舆情信息,进而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供更多线索。
四、此次舆情事件再次暴露出在信息传播时代,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及影响力更容易受到网络突发舆情的影响。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更不受控制、不容易引导,任何细微声音都有可能发酵成重大舆情事件,进而给旅游目的地的形象造成影响。因此,建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部门应加强日常的信息监测,及时掌控全网舆情信息传播动态及趋势,化被动为主动,防患于未然,对任何舆情信息都能做到第一时间掌握,及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