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挂牌督战攻堡垒奋力冲刺保“清零”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以前,52岁的傈僳族群众迪马大一家住在大山上,山高坡陡,回村的路两人并排走都很难。他养了头猪,本来能卖3000多元,可当几个壮劳力把猪从便道抬下来,扣除工钱,就只剩一半的价值了。现在,迪马大一家6口搬进县城,居住条件好,生活方便,医院、超市就在附近。迪马大一家的改变,正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鹿马登乡腊马洛村村民生活改变的缩影。
腊马洛村下辖的5个村民小组散落在怒江东侧的碧罗雪山上。全村共187户750人,其中181户739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底,贫困发生率高达93.96%,到2019年底,仍有31.04%。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怒江州对腊马洛村开启“三级作战”模式:州委组织部部长挂牌督战,县委组织部部长挂牌“领战”,乡党委书记带头“作战”,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目前,腊马洛村贫困发生率基本“归零”,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作为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今年上半年,云南以挂牌督战为抓手,尽锐出战发起百日总攻行动,聚焦问题抓整改,全力以赴推“清零”。目前,全省剩余44.2万贫困人口、429个贫困村、9个贫困县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目标任务总体实现。
“家里人身体好不好?种草果、草莓收了多少钱?油茶种了多少,成活率高不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腊马洛村成立“百日歼灭战”工作队,大走访大排查中,工作队吃住在村组,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逐项逐户筛查,每日总结情况,列出问题清单,及时整改销号。
不止腊马洛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云南省对未脱贫摘帽的9个贫困县由省级领导定点督战;对未出列的429个贫困村由州(市)、县(市、区)两级挂牌督战;对11个万人以上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由省级相关职能部门挂牌督战。同时建立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直通联动督战机制,强化脱贫攻坚主体责任。
“镇雄胜则昭通胜,昭通胜则云南胜。”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在昭通实地督战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集中优势兵力攻克最后的堡垒。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昭通市镇雄县,集革命老区、高寒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有贫困村235个,尚有101个贫困村未出列,贫困发生率为9.26%,是全省攻坚任务最重的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县委书记翟玉龙及兼任30个乡镇(街道)党委的县处级领导分赴各自挂联的乡镇(街道)走访帮扶贫困户,指导并督战脱贫攻坚;昭通市也选派出200多名脱贫攻坚督战小分队队员,到包括镇雄在内的全市上百个贫困村驻村督战。
由昭通市水电移民工作办公室、昭通市税务局两名工作人员组成的镇雄县坡头镇笔花村督战小分队,在了解到19户村民的到户水管未安装后,立即与坡头镇党委政府、县水务局联系协调,完成了12个村民小组790户村民的水管安装工作并成功通水。
地处滇东南石漠化地区的广南县,地域面积近8000平方公里,贫困发生率一度达20.14%,“既广又难”的戏称不胫而走。截至2019年底,广南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641户40542人,是云南9个尚未摘帽的贫困县之一。
云南省全面启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后,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广南尽锐出战。“坝汪村委会吴加荣户长期无人居住,房屋出现倾倒状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广南县委书记、莲城镇党委芶开波在督查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开展情况时,当场指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按照“尽锐出战、务求精准”要求,广南县选派18名党员领导干部挂任各乡(镇)党委,从3月21日起至脱贫验收结束,对本乡(镇)脱贫攻坚负总责,协调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云南省纪委启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蹲点督战”,变“督战”为参战、实战、助战。曲靖市明确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9个方面14项负面清单,通过“警告”评价体系,划定督战、作战红线指标和底线要求,发现的所有问题目前都已整改落实;泸水市成立“党支部+护学队”,组建工作专班针对辍学学生逐个施策进行劝返安置……在云岭大地,各级各部门尽锐出战,协同作战,出硬招、用实招、下狠招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难度最大、政策性最强、扶贫效果最突出的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云南省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作为“三区三州”之一的怒江州,98%以上的国土面积是高山峡谷,群众大多居住在高山陡坡、峡谷缝隙、地质灾害隐患点、生态敏感区、交通不便的山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因此,易地扶贫搬迁是怒江发展的治本之策,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我们世世代代都在山里生活。住城里?不习惯!”因为长期的生活习惯,再加上新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心有顾虑,许多人迟迟不愿搬出大山。
面对不愿搬出的贫困群众,怒江州从今年2月份开始,组建了15支“背包工作队”,1000多名有驻村经验、懂少数民族语言的基层干部奔赴80个贫困村。背包队员跋山涉水,上山入村,一次又一次走进贫困群众家中,和他们讲扶贫政策,看新家的图纸和照片,谋划搬迁后日子怎么过。
5月9日,随着福贡县最后一批738人搬迁入住安置点,怒江州10万贫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现“清零目标”。截至6月底,云南省完成9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完成了云南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效益最优的“挪穷窝、换穷业”行动。
“城里的新家住得习惯吗?收入问题怎么解决?”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来到泸水市上江镇挂牌督战脱贫攻坚,同村民谈生产、问生计,鼓励村民靠勤劳增加收入,过上更好生活。
为确保“督”出成效、“战”出成果,怒江州按照“下沉作战、全面总攻”要求,州、县两级领导深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全覆盖走访排查,对照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全面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达标情况,排查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逐村逐户分析研判、查找问题,边排查边整改,边排查边化解,发现一个解决一个。
6月底,参加过“背包工作队”的69名干部又入驻到福贡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为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小分队的成员。福贡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金星说,“动员搬迁群众外出务工,既能增加收入,又能转变群众观点,可以让他们尽快融入新家园新生活。”截至6月底,云南省290.83万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是去年全省外出务工人数的102.38%。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越是到最后关头,越是容不得丝毫懈怠、放松、停顿。在云岭大地上,各级党委政府用好挂牌督战这个重要法宝,加快角色、任务、思路、方式的“四个转变”,加大资金、政策、人员、协作的“四个支持”,啃下了“易地搬迁‘应搬尽搬’”“产业就业‘应扶尽扶’”“控辍保学‘应返尽返’”三块硬骨头,守住了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脱贫底线。
王光林此前家住广南县板蚌乡麻栗村委会长冲村小组,深处贫困山区,贫困“出不去”,小康也“进不来”。去年9月,王光林举家从山沟沟里搬到了广南县城附近圆梦社区安置点。和王光林一起搬来的,还有来自16个乡镇的8460名群众。
王光林心中所顾虑的“如何让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也是搬迁后续帮扶的重点工作。文山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剩余问题,逐一分析情况,列出作战清单。
“一直以来,文山州始终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把解决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金波说。
广南县出台外出务工就业一批、国际鞋服城就业一批、扶贫车间就业一批、公益性岗位就业一批、发展产业带动一批、土地流转增收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七个一批”政策,想方设法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业。王光林便是受益人之一——他在一家制鞋企业上班,成了一名“上班族”,过着“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日子,“就业、顾家两不误”。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跑好“下半场”,文山州副州长周家宝用了六个“不放松”来回答——抓好返贫监测预警帮扶不放松,抓好就业组织化不放松,抓好产业发展不放松,抓好脱贫政策稳定落实不放松,抓好长效机制建设不放松,抓好“西畴精神”的激励不放松。
7月27日至8月1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督查组对云南省开展脱贫攻坚督查。8月1日,督查情况反馈会在昆明召开。针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陈豪强调,要认真对照督查反馈意见,用好督查结果,深入分析、举一反三、立行立改,坚决防止和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问题整改促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为强化脱贫成果巩固防止返贫,今年以来,云南省先后出台系列文件,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人群加强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帮扶、防止返贫,并从7月起聚焦巩固成果、提升质量,以“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为主题,在全省接续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提升行动,确保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历史性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确保全省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历史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