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增22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天津共有22人入选,数量为历届之最,目前天津市被认定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总数达到42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经各地申报、专家组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确定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1082人。
此次天津新入选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较以往相比有新的特点:一是项目类别广,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大类;二是新入选数量多,其中,挂甲寺庆音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刘园祥音法鼓、香塔音乐法鼓、汉沽飞镲、西河大鼓、梅花大鼓、拦手门、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达仁堂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技艺、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隆顺榕卫药制作技艺、益德成闻药制作技艺、京万红软膏组方与制作技艺、葛沽宝辇会等15个项目属于首次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入选,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注入了新鲜力量;三是传统医药占比大,共有5人入选,占入选总数的22.7%,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天津市传统工艺中的传统医药药物炮制类非遗项目基础好、门类全、实力强,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指引和推动下,传承保护工作有力有序;四是戏剧、曲艺传承保护得到充分肯定,天津市作为“戏曲大码头”和“曲艺之乡”,近年来不断加大传统戏剧、曲艺传承保护力度,今年将举办全国非遗曲艺周,集中展示国家级曲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风采。
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李治邦告诉记者,此次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选的天津籍传承人都很有代表性。“比如京剧这次入选的孟广禄和王平,都是目前在全国京剧舞台上最活跃的;评剧的两位代表性传承人‘白派’王冠丽和‘花派’曾昭娟也都双双入选。”天津是曲艺之乡,此次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志明也当选传承人,李治邦说:“现在相声的国家级传承人全国只有两位,姜昆和马志明。这也说明了天津曲艺在全国的地位。此外,这次评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医药类项目比较突出,有的项目入选者既是传承人也是企业家,这个特点很鲜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下一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将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继续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记者 张帆)
新闻热线:法务部邮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覆盖情况反映热线:
天津新增22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天津共有22人入选,数量为历届之最,目前天津市被认定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总数达到42名。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