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就在今晚10点!天津人注意今年极为罕见!

2023-04-27 10:32分类: 天津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我国古人为观测天象,把天球赤道和黄道一带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组,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中,每七宿为一组:东方为苍龙,南方为朱雀,西方为白虎,北方为玄武。

  “东方苍龙包含了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生动地勾勒出一条龙的形象:角宿作龙头,亢宿为脖颈,氐宿为胸膛,房宿为龙腹,心宿是龙身,尾宿和箕宿共同代表龙尾。”王科超说,“龙抬头”反映的就是角宿从东方地平线升起的形象,像是“龙头”抬了起来。

  今年看到“龙抬头”的时间大约在晚上十点。王科超解释,除了岁差经年累月的影响,相同的恒星天象在一天中出现的时间与公历日期的早晚也有关系。同一颗恒星,每天都比前一天提前大约4分钟升起。今年农历二月初二对应公历日期2月21日,当天“龙抬头”时间比2021年3月14日的“二月二,龙抬头”晚一个多小时。

  在农历二月初二之后的近两个月内,公众在晚上不同时间段可以看到“龙头”角宿从地平线升起的景象。整条“苍龙”从地平线月中旬,公众入夜后就能看到整个苍龙的“龙形”出现在夜空中。

  2月21日,是癸卯兔年二月初二,而在这个二月之后还紧跟着又一个闰二月。也就是说2023年两个农历“二月”共计59天,这意味着会有两次“龙抬头”的出现。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阴历是以月亮的盈亏即朔望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天,而阳历(也称公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的,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天。

  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兼顾回归年制定的,它的日期既能显示月亮的盈亏变化,又能与公历的四季保持同步。

  农历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定月,平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癸卯兔年的农历二月始于公历2月20日止于公历3月21日,为期30天,属大月。

  由于农历平年比回归年要少大约11天,为此我国古人采用增加闰月的方法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长度接近,在19个农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年有13个月,称为闰年,增加的那个月称为闰月,闰年384天或385天。19个农历年和19个公历年的天数几乎相等。

  闰二月相当罕见,上一次是2004年(甲申年),下一次是2042年(壬戌年)。

  2月21日上午10时,天津水上公园将举办“青龙献瑞、玉兔呈祥”第四届舞龙大会。

  届时,舞蹈、民乐演奏等精彩节目将轮番上演,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此外,到场市民游客还可以近距离欣赏书法家挥毫泼墨,品尝老茶坊收藏级茶品,感受中国茶文化魅力。

  “二月二,龙抬头”是出正月后又一个吉庆的民间节日。这一天,天津卫有许多习俗都与“龙”相关。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生的天津卫老人在《话说天津卫》节目中回忆,“二月二”这一天,天津卫甚是热闹!

  天津著名文史、民俗专家张显明先生介绍,在天津北塘一带,“二月二”兴挑水。“二月二”清晨,人们要刷水缸,只留出一壶水的量,拿这壶一路洒着上河边走,到河边把水洒完,这叫“送懒龙”。然后再拿水筲去河里挑水去,再把两个水筲让它一路洒,形成一条水线,这叫“接勤龙”。然后,在灶王爷前边上供、烧香,给龙过个生日,所以“二月二”又叫“春龙节”。送懒龙、接勤龙,寓意人们要想庄稼丰收得勤劳致富。

  到河里挑水喝是天津卫普及自来水之前的生活样态,并应运而生挑水工的“职业”

  1924年出生在北运河畔堤头古村、曾是堤头庆云高跷老会会员的邢国起老先生回忆说,在天津,“二月二”这个日子有花会,主要就是龙中会、跑旱船、小车会等等,也很热闹。

  “二月二,在南方有春社的活动,在我们天津这儿也有春社的‘影子’。民间有土地庙、土地祠,供奉的‘社神’俗称‘土地爷爷’、‘土地奶奶’。二月二,要祭社神。”这是1928年出生在北大关的许涵宇老先生回忆的往事。

  据1933年出生、家里曾“养船”的李文斌先生回忆,“二月二”这一天,内河航运和海上漕运及打渔的渔船都要下水。在船头上会系上红布条,船尾和桅杆上都插着小红旗。在天津的塘沽,尤其是在东、西大沽,于家堡、北塘,“二月二”船下水时,要杀鸡宰猪,上供磕头,还要请花会和戏班现场表演,庆祝一番,甚是热闹。

  在大沽口海边的渔民,到了二月初二,不分男女老少,都集中在大沽白龙庙,举办白龙会。身强力壮的渔民们在鼓乐及喝彩声中,把一条几丈长的白色巨龙耍起来,然后男女老少齐喊“龙抬头”,相传这时渤海龙王最小的儿子小白龙便抬起龙头和他想念的乡亲们见上一面。

  二月二这天,天津卫的家庭主妇要“引龙”,即掏出来炉灶里的灰撒在地上,从厨房一直撒到门外,“引龙”出来,祈求龙王行云布雨,保证收成,五谷丰登。

  同时,这一天妇女不许动针线,因为“龙抬头”要观察一切,龙脑袋伸出来,一扎针会刺着龙眼。妇女还不许洗衣服,因为会“伤了龙皮”。当然,这些都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仅是民间的习俗。

  二月二这天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特别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老天津风俗,俗话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通常还要念吟唱歌谣,如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各家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掉。

  二月二“龙抬头”,这是天津人剃头的日子,因旧俗中有一说:“正月不剃头,正月剃头死舅舅”。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劝人在春节前把个人卫生做好,不要等到正月。而且过去剃头的师傅许多是宝坻人,一年忙到头,得赶回老家过大年。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借龙抬头这一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因此,每逢二月初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除了剃头剪发,二月初二还是一个美食节令,全国各地民俗吃食多带个“龙”字,比如吃饺子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面条叫食“龙须”,吃油糕叫吃“龙胆”,吃馄饨叫吃“龙眼”,吃烧饼叫“吃龙舌头”,吃馒头叫“吃龙蛋”等。吃煎焖子的习俗尤其在咱天津流行,寓意“煎龙麟”。

  “吃龙鳞”实际上是和“引龙”连在一起的。“通过‘引龙’,老百姓觉得已经把龙引回家,而‘吃龙鳞’意义就是引回家的龙现身了,吃掉它身上掉下的龙鳞,也是取希望得到龙身上的福瑞之意。”

  天津人常做的是煎焖子,外地多是炒焖子,天津煎焖子得用平底锅,慢火煎到双面微现焦黄,最好能煎出嘎来,这一口咬下去那个爽啊!

  但要说到最地道的吃法,还要数焖子配着烙饼,就着炒鸡蛋和合菜吃,新烙的饼卷上刚出锅热乎儿的焖子,就着现炒的炒鸡蛋和口感丰富的豆芽菜、肉丝、韭菜、粉条……唇齿留香,那份满足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

  民俗专家说,焖子有凉粉一样的“凉性”。将近早春,人体里阳气萌动,又时有春寒,焖子煎热了吃,凉热兼顾,跟节令配合非常得当,尽现中国饮食的养生之功。

  3、开大火,等油很热了放入切好的焖子块,能平铺满锅底就行,所有焖子需要分几次煎完。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天津:举办“春风十里·我在天津等你”主题活动

下一篇: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路径选择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