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举行津南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致力乡村振兴 促进城乡融合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津南注入新动能”新闻发布会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11月16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津南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致力乡村振兴 促进城乡融合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津南注入新动能”新闻发布会,邀请津南区委书记王宝雨,津南区文旅局党组书记暴亭琨,津南区小站镇党委书记倪正明,津南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刘永华,为大家介绍津南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致力乡村振兴 促进城乡融合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津南注入新动能”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津南区区委书记王宝雨先生,津南区文旅局党组书记暴亭琨先生,津南区小站镇党委书记倪正明先生,津南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刘永华先生,为大家介绍津南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致力乡村振兴 促进城乡融合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津南注入新动能”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大家上午好!当前,正值全党全国兴起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之际,很高兴邀请到中央驻津新闻媒体和市各大主流媒体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津南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人民,对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媒体朋友长期以来给予津南发展的关心关注、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今天,围绕“致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注入新动能”这一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旨在进一步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汇报津南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三美四乡”、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阶段性成果和下一步思路目标。主要汇报三个方面内容: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认识、理解和把握
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到一个地方调研考察,都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提出重要要求。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习总书记首次考察就聚焦乡村振兴工作,强调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和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有力抓手,是实现全体人民特别是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性、历史性任务,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共同富裕是目标,乡村振兴是关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农业、农村、农民这个根基。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是党的二十大重大战略决策部署题中应有之义,是天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必然要求,是推动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是“党之大者”、“国之大者”,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心工程。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把握习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谋远虑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乡村振兴实际成效体现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按照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津南区理性分析自身区位条件,位于津城滨城“双城”之间,被誉为天津黄金宝地中的“宝中之宝”,肩负着助力服务京津“大双城记”和津城滨城“小双城记”的重要历史使命。独特优势,拥有32公里海河岸线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总建筑138万平米、全国最大的国家会展中心,入驻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等15所驻区高等院校。历史文化,是近代陆军发祥地、小站贡米原产地、妈祖文化传承地、红学泰斗周汝昌诞生地,有葛沽宝辇会、小站练兵园等丰富文旅资源。农业特色,小站稻、“宏程牌”芹菜、葛沽萝卜、南义葡萄等特色农业种植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发展实际,31个未整合村人均耕地不足0.5亩,主要是中、重度盐碱地,而且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整合村与未整合村之间都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均衡问题,以未整合村为例,2021年村集体收入最高为2700万元,最低才20万元。为此,津南区坚持农内与农外相结合,对于全区“三农”工作“不求大,只求精;不求全,只求优;不求量,只求质”,坚持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策,做到精准发力,重点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提高土地产出和经济效益,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津南现有未整合村31个,共2.6万余户、近6.5万人,全部位于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环境优美,宜居宜业,主要以小站稻种植为主,重点发展稻蟹、稻鱼、稻虾立体混养。2021年31个村集体收入累计达8051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有12个,村民人均年收入2.81万元。
其中,双桥河镇西官房、八里台镇西小站、北闸口镇前进村(与月桥村组团打造)和小站镇迎新、操场河等6个村纳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范围,这6个村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基础各异,各有特点,各具特色。双桥河镇西官房村发展定位是,打造原乡旅游区、南美白对虾养殖区、稻蟹混养高标准农田区、君子兰种植区、村庄聚落区。八里台镇西小站村发展定位是,坚持“红色+绿色”并行,打造“红色基因赓续、低碳农旅融合”示范村。北闸口镇前进村和月桥村组团发展定位是,坚持“研学+综合文旅”为主导产业,打造“乡村慢生活”。小站镇迎新村发展定位是,打造集“观演、康养、博览、住宿、美食、市集”于一体的产业融合新典范。小站镇操场河村发展定位是,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区内林葱田沃、水秀草绿、业兴人旺、村美民富的现代新乡村”。
目前,这6个村村庄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正在逐级报审。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规划统筹、先行、引领,项目化推动、市场化运作、专班化落实,统筹做好31个村的规划策划、资金平衡、建设运营、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算好政治账、经济账、长远账,确保实现质效闭合。特别要充分调动镇、村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尝试与高校院所、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乡贤能人以及社会资本广泛合作,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策划营销、文化创意、实验示范、产业发展、建设运营等方面工作。
(二)坚持以小站稻振兴计划为引领,带动一产“接二连三”、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是真正的“大拇哥”。只有持续做优做强乡村产业、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保持乡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1.大力实施小站稻振兴计划。习总书记2013年5月到天津考察和2018年4月到海南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调研,先后两次关切询问小站稻种植情况,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中国人民饭碗问题的念兹在兹,也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津粮”小站稻的亲切关怀。我们始终牢记习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大力实施小站稻振兴计划,今年小站稻种植面积增加至5.7万亩,达到近年峰值,品种多为津源89、津源U99、金稻919、津育梗22,亩产达到1100斤左右。2020年“天津津南小站稻种植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小站稻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由我区培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站稻良种“小站稻1号”也已成功试种。日前,小站稻又成功入选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标志着小站稻跨入国家级农业品牌行列。小站镇会馆村坚持原产优势、特色养殖、红色文化等要素联动,打造“会画画”的稻田。9月23日,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天津市主会场活动在这里成功举办,引起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我们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全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今年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万余亩,比去年增加0.7万亩,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
2.积极鼓励特色化产业发展。全区现有占地面积在100亩以上的规模设施农业园区26个,建有棚室3212个,总占地1.145万亩,其中水产大棚300余个,总占地1200余亩,以节能日光温室为主,采取自持、合作、租赁等经营方式,主要种植葡萄、无花果、黄瓜、西红柿、小白菜和养殖南美白对虾等品种。通过政策资金引导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扶持6家市级农村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示范社发展壮大,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宏程牌芹菜、葛沽萝卜、双桥河君子兰花卉、八里台南义葡萄、小黄庄信鸽等特色产业。双桥河镇君子兰示范栽培规模由最初2万株,发展到现在15万株。八里台镇小黄庄充分发挥赛鸽黄金赛道优势,通过举办信鸽比赛、规划建设“鸽舍+民宿”等方式,首批6座信鸽棚年内可增加村集体收入40万元。
3.创新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绿色生态屏障、海河教育园区、国家会展中心“三张好牌”为平台,做好农文旅大文章。绿色生态屏障“六个湾区”,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典范。国家会展中心,气势恢宏、理念先进,与天津城市生态会客厅浑然一体。海河教育园区,高校密集、人文荟萃,带给人们文化熏陶和独特体验。我们坚持将乡村振兴与打好用好“三张好牌”互动联动,同时有机串联小站练兵园、米立方、稻作馆、佳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及正在建设的迎新村田园综合体等文旅资源,吸引更多城里人来到津南、游在津南、吃在津南、住在津南。海河教育园区已经成为群众节假日露营新去处,紧邻国家会展中心的绿屏咸水沽湾千亩稻田,也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去年建成的绿屏八里湾总占地近3万亩,其中1万亩稻田与1万亩水面、1万亩树林融为一体、相映成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上重点汇报了产业振兴情况,下面再简要汇报其他几方面振兴情况。
1.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我们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建立区、镇两级包联机制,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镇、村两级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星级评定重点内容。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每村储备2名后备干部。选派71名机关干部、选调生、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到31个未整合村任职,为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配备。
2.着力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们特别重视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在村大学生培养培训,去年以来31个村发展青年农民党员32人。举办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培训班,重点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方面开展培训。坚持引育并举,着力加强带头人、领路人、穿线人和“土专家”、“村创客”等乡土人才储备工作。北闸口镇前进村、小站镇迎新村村级组织带头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导作用,“能人经济”示范效应凸显。月桥村倡导“乡贤经济”,村民刘长利投资6000万元建设月桥文化仓项目,开启了乡贤参与乡村振兴新模式。各村驻村也充分发挥穿针引线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3.着力加强农村治理体系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高度重视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深化“战区制、主官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实行行政村星级管理,将评星定级确定的10%左右的无星村纳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计划,今年下半年,我作为第一责任人逐一听取并推动全区26个无星村居整改提升工作。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广运用乡村治理清单制、积分制,实现31个未整合村乡村治理积分制全覆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按照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踏上新征程,续写新篇章,津南区乡村振兴工作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更大功夫、见明显成效。
一是努力实现农村更富裕。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发展多元化、特色种植品牌化、农村生活现代化。以产业振兴为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都市型农业,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探索通过强强联合、股份合作、打造村集体经济共同体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进行资源整合,增加土地产出效益。特别要用好“小站稻”金字招牌,通过卖种子、卖品牌、卖文化,提升小站稻品牌价值和示范效应,让中国饭碗装更多优质小站稻。
二是努力实现生活更幸福。党的二十大旗帜鲜明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下一步,我们要紧紧抓住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技能培训、扩宽就业平台等有效举措,促进农民高质量充分就业。要在做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基础上,着力解决好示范镇结算、农村适龄青年住房、未整合村老年人生活补贴等农民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健全保障基本、质效优良、城乡均等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持续增加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是努力实现乡村更美丽。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坚持财政资金、银行信贷、政府债券多轮驱动,累计投入68.37亿元,用于乡村振兴建设。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要要求和天津市“三美四乡”创建标准,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扎实做好创文创卫、垃圾分类、移风易俗、家风家教等各项工作,通过点滴变化感染带动群众,通过耳濡目染提升文明素质,真正做到既“塑形”、又“铸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习总书记在陕西延安、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锚定建设农业强国,勇于肩负时代使命,敢于创新思路招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衷心希望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界的朋友,对津南区乡村振兴各方面工作多关心、多支持、多宣传!
谢谢王宝雨先生。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请津南区介绍一下区域内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基本情况,以及全区小站稻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相关情况,下一步津南区如何将绿色生态屏障的“绿水青山”转化为我们区的“金山银山”?
我区有双桥河镇西官房、八里台镇西小站、北闸口镇前进和月桥、小站镇迎新和操场河等6个村纳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范围,经过前期美丽乡村等大规模投资建设,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方面已奠定良好基础。各村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自然禀赋,全面开始创建工作,迎新村打造集“观演、康养、博览、住宿、美食、市集”于一体的乡村产业综合体;西小站村依托红色旅游资源计划打造文化旅游村;月桥村建设月桥文化仓,打造婚庆特色村,均取得明显进展。
我区出台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扶持政策,与市级扶持政策相叠加,支持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产业发展。今年力争完成迎新村创建工作,明年完成西小站村创建工作,2024年完成前进村和月桥村创建工作,2025年完成小站镇操场河村、西官房村创建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天津小站稻的亲切关怀,持续振兴小站稻产业。今年小站稻种植面积达到5.7万亩,主要分布在葛沽、八里台、北闸口、小站四镇,种植品种以津源89、津源U99、金稻919为主,亩均产量1100斤左右,亩均纯利500元左右。相继建成后营小站稻种源研发基地、西小站小站稻种繁育基地、小黄庄小站稻种植新技术示范基地,研发培育小站稻良种。我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站稻1号”已于今年在天津原种场等多地进行了区域试种,考种结果优良。
近年来,相继建成“稻香源”千亩稻田展示区、绿屏咸水沽湾千亩稻田展示区、绿屏八里湾6200亩高标准小站稻种植区、会馆村小站稻核心种植区和小站稻智能加工中心、小站稻作展览馆等项目,推进小站稻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津南区作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主战场”,自2018年以来,累计投资27亿元,新造林绿化6.4万亩,形成“大水大绿大花园,成林成片成景观”的自然生态,是我市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的代表作,是引领津南发展的一张“好牌”。有效改善了气候条件,为野生动物创建了美丽家园,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户外游玩的绝佳场所。吸引海尔互联工厂、华海清科、佳沃世界等一批优质高端企业和项目落户津南。国家会展中心镶嵌绿屏之中,有机融合,助推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在优化提升绿屏建成区生态节点、体验路景致,丰富生态场景的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探索生态产品转化生态价值的路途,长远谋划绿屏运维管理,有效利用森林资源、林中保留用房和周边待开发土地,发展旅游、研学、康养等产业,创造生态价值,让绿屏中的“绿水青山”真正的变为“金山银山”。
请津南区介绍一下咱们区的文旅资源,下一步我们如何借助这些文旅资源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津南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漕运文化、妈祖文化、民俗文化、练兵文化、稻耕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在历史文化滋养下,辛庄慈云寺、小站周公祠、葛沽津东书院旧址、八里台巨葛庄遗址等4处被被评定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咸水沽镇观音寺、双港镇双港寨遗址、八里台镇岑子肋遗址、双桥河镇泥沽寨遗址等4处被评定为津南区文物保护单位,此外,津南区还有葛沽镇郑家大院等29处未核定级不可移动文物。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挖掘和保护下,津南区人民政府共公布了78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8项非遗代表性项目从类别上划分已经占据了非遗代表性项目10大类别中的9类,充分体现了津南区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广泛性。其中,葛沽宝辇会项目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麦秸画、海下同善文武高跷、小站挠秧号子、田氏传统木工榫卯技艺、大韩庄杨氏正骨疗法等18个项目被评为天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近年来,津南区认真开展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着力打好三张好牌,积极探索农业+文旅、会展+文旅、生态+文旅、海教园+文旅的产业融合之路,打造了一系列精品点位和线路。
首推的农业+文旅线路“寻源稻乡”旅游线路,这条线路串联了小站周公祠、小站稻会馆核心种植区、小站练兵园、“稻香园”千亩稻田景观区、迎新农业合作社,大家都知道,津南小站是小站稻的发源地,通过打造,小站镇成为全域旅游示范镇、稻耕文化特色小镇,这条线路既能了解小站稻、小站练兵的历史,又能欣赏稻田美景,现在这个季节最适合广大市民朋友自驾游览。近两年,通过努力,北闸口前进村和八里台西小站村创建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定期开展稻田插秧、螃蟹垂钓、田野拾蛋、稻田收割、住民宿、吃农饭等体验活动,为市民提供回归乡野,亲近自然的美好体验。
围绕会展、绿屏、海教园三张好牌,我们还策划了“活力津南游”、“趣学体验游”、“海教园科创生态游”等特色旅游推荐线路,其中“活力津南游”主要面向会展人群,以国家会展中心为起点,串联海河教育园区、绿屏咸水沽湾、小站湾等点位,在观展之余全方位了解绿色津南,感受生态津南之美;趣学体验游串联了西小站村、迎新合作社、观照轩、佳沃世界等点位,主打亲子研学,在生动学习实践中获得启发和知识;海教园科创生态游围绕海河教育园区,串联海教园图书馆、海教园生态绿廊以及重点高校,使游客能够尽情感受学府书香和生态气息。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围绕津南区的重点工作和三张好牌持续发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农深度融合,为不断提升文旅品味和服务质量,为农民致富创业、乡村产业振兴做出我们的努力。
请津南区小站镇介绍一下自身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及下一步如何推动镇域乡村振兴工作谋划和打算?
小站镇镇域面积56.72平方,辖18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65000人,常驻人口10万人。资源禀赋优越,拥2.5万亩耕地,一个市级示范工业园区。小站古称新农,近名小站,因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固有“近代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看小站”之称。
小站镇因水而生、因米而兴、因兵而名。“一篙御河桃花汛,十里村爨玉粒香”,1875年,周盛传、周盛波兄弟集34个营兵力开挖马厂减河,引南运河水哺育小站万亩良田,培育出白里透青、油光发亮、黏香适口、回味甘醇的小站稻,曾作为宫廷御米而扬名。1895年的小站练兵拉开了中国军事近代化改革的序幕,开启了中国近代由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的过渡,“天津小站”因此也成为近代欧洲地图上唯一被标注的“中国小镇”,名扬中外。
作为天津市全域旅游示范镇,白壁、青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域内河渠纵横,稻田连片,鸭飞蟹走,呈现一幅北方江南小镇的景象。周公祠、练兵园、小站稻作展览馆,将练兵文化、稻耕文化串联成线,凸显兵米特色,成为延续历史文脉的打卡地。2019年打造会馆村小站稻核心种植区,复兴小站稻,如今会馆村小站稻,已经成为地域特色鲜明的一张名片,会馆村也成为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天津主会场设在小站镇会馆村,近4万平方米的“喜迎盛会”和“乡村振兴”巨幅稻田画,更是让会馆村“火出了圈”。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以有亮点、有特色、有底蕴为示范样板,推动迎新村打造以文旅和休闲农业为特色,集“观演、康养、博览、住宿、美食”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村;操场河村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区内“林葱田沃、水秀草绿、业兴人旺、村美民富”的现代新乡村,初见成效。
未来五年,小站镇将以鸿忠书记、张工市长到小站稻会馆核心种植区调研指导工作为动力,把乡村振兴作为主业,作为主攻方向,作为主战场,发扬小站人朴实勇敢、血性耐劳的精神特质,依托我镇11个未整合村的资源禀赋、人文资源优势,以会馆核心种植区、迎新嘉年华为前部,以米立方、练兵园、周公祠、稻作馆为左翼,以东部未整合村连片农居为右翼,聚力突破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推动全域旅游,把优势转化为胜势,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农民富裕,建设安居乐业的祥和小站。
在此,我也代表小站镇人民邀请各位朋友,在闲暇时光来小站站一站、逛一逛、品一品。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谢谢媒体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天津举行“前三季度南开区经济运行态势稳中向好 构建‘双核两翼’新格局蓄力高质量发展新势能”新闻发布会
天津举行滨海新区“发挥先导区‘头雁’效应 助力滨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天津举行“深学笃用 天津行动——静海区优化营商环境 围绕产业布局开展强链补链精准招商”主题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