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评论:红红火火的天津相声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说起中国相声,就不能不提到天津。相声虽然源于北京,但它的发祥地繁盛之地却是在天津。号称大码头有着市井文化的天津,是相声艺术发展的沃土。在相声艺术发展的一百多年里,这里是泰斗大师辈出,名家明星走红成名之龙门。
做为我国相声艺术发展繁荣的强大基地,天津演员使相声走向了全国。可以不夸张地说,几乎国内所有的相声名家都与天津有着密不可分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天津在中国相声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近十几年来,在普遍认为相声不景气的状况下,天津相声界依赖天津深厚的传统相声底蕴,深厚的群众基础,尊重相声艺术的发展规律,尊重天津观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精心培育人才,精心培育观众,.精心培育演出市场,使相声创作繁荣,演出红火。
相声是一种笑的艺术,也是一种平民的艺术,生活的艺术。天津的市井文化,影响着豪爽乐观幽默的天津人对相声的格外青睐。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相声艺人从撂地卖艺到进入茶馆演出,逐步使相声艺术在四十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相声泰斗张寿臣.马三立.常宝坤.刘宝瑞.候宝林等就是那个时期天津相声的代表性人物。从那时起,茶馆相声已然成为一种天津现象,成为天津观众独特的欣赏习惯。在茶馆,一边品茶,一边欣赏相声,甚至还要和台上的相声演员你问我答,呼应互动。那种台上台下的融恰.,那种和谐,那种开心一笑,那种美哉快哉,是在除了茶馆之外任何剧场都难以达到的。应该说,茶馆是天津相声传承.也是培育相声市场的最好平台。
相声市场是需要培育的。这种培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培育一支能叫座的优秀相声演员队伍,二是要培育一批善于经营的茶馆经理,三是要下大力气培养观众群体。天津这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培育结果,使天津相声演出市场越来越红火。
目前,天津以演出相声为主的茶馆已多达十处。这些民营茶馆的经理懂得市场,善于经营,坚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在经营过程中,有时遇到雨雪天,哪怕只有几个观众,既使赔本也照演不误。这种以诚信培育观众的做法,使得相声演出市场日趋成熟.如今,名流茶馆.大金台.天华景.谦祥益.新名流等茶馆的相声大会,几乎天天演,有的从下午直到晚上连演三场,场场满座.有时连舞台两侧都坐满了加座的观众。天津把这种相声专场叫做相声大会,这也是天津相声对这种演出形式的传统称谓。天津演员人才济济,不少享有盛誉的年愈七旬的老艺术家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如苏文茂.田立禾.尹笑声.黄铁良.刘文步.张奎清等.一批中年演员刘俊杰.马树春.佟有为.佟守本.赵津生等则是相声舞台的中坚骨干。茶馆相声的演出主要靠他们来支撑市场。他们极受观众的欢迎,走上舞台未曾开口,台下便是一片欢呼。天津也有一批崭露头角的青年演员,如李晓强.胡凯.李冲.张驰..赵立新(赵立新博客赵立新新闻赵立新说吧)等特别是南开大学的研究生裘英俊.于丹己在相声界小有名气。天津的相声团队除了曲艺团的相声队以外,大多为民营团体。主要有众友.哈哈笑.九河..和谐.春蕾等团。这些团体约有百余人,但仍满足不了茶馆演出的需求,因此不少演员不得不赶场。每个民营团队每年的演出场次都在五百场左右。为了提高天津相声的水平,天津相声界经常为艺术家举办相声艺术研讨会,举行收徒拜师仪式,举办相声大赛,相声新作品改稿会,相声艺术家个人专场,在大剧场举办旨在提高相声水平的优秀传统相声展演等等。
观众是需要培养的,虽然大家都喜欢笑,但不会因此都成为相声观众.这就需要引导.薰陶和培养。天津从普及入手,从少儿入手,将相声引进中小学课余活动.举办以相声为主的少儿大赛,扶持大学生成立相声社团,为相声爱好者举办’相声大家说’活动。利用电视媒体举办相声知识比赛,支持曲艺票房开展自娱自乐的相声演出活动。电台.电视台都开辟了演播相声的专题和专栏节目。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培养了大量的观众。天津观众的培养也得益于天津深厚的传统相声底蕴。天津人在这种独特氛围的薰陶下,因而有着深厚的观众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青年人的文化消费热点也将会由对民族艺术的淡漠而逐渐回归到对古老的民间艺术的热情上来.茶馆相声观众的年轻化就是最好的说明。
天津的茶馆相声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它不同于体育馆相声也不同于电视相声,不要以为相声就是相声,其实天津的相声己经具备了自已的特色。这就是为什么北京的河北的山东的辽宁的等许多出差的旅游的都要在天津听相声的缘由。有人认为天津相声陈旧,但在我看来却是天津相声,找准了也把握住了传统艺术与现代意识,旧的表现技巧与新的艺术手段之间连结融和发展的最佳契合点.天津演员的基本功扎实,说学逗唱无一不精。台风朴实,大俗大雅,无论多么优秀的演员对在茶馆每场演出只有几十元的报酬毫无怨言。.想一想马三立吧,虽然天津相声不能说都有马氏相声的印记,但它的平民意识却是与马氏相声一脉相承的。因而受到观众的欢迎并不奇怪。
相声这门传统的艺术才有了传承的生命力。 可是,在大师们一个个远去之后,在这个市场的浮躁远远大过艺术的民间探索的时代,相声,会不会随着大师的背影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和艺术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