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弘扬“三大文化” 助力富民强省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探索的不断深入,传统文化中与党和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红色文化开始被更多人认同,成为理论界不断探讨和文化弘扬中不断强调的热点。地处黄河流域的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根据地,其丰富的文化资源极具应用价值,为充分发挥山西优秀文化资源的作用,提升山西文化软实力,凝聚山西力量,就必须做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此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弘扬我省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要想发挥“三大文化”的作用,首先要在理论上正确认识“三大文化”。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内涵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问题,至今没有确定性的认同。打开,能够看到“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这种仅仅把红色文化归结为革命时期文化的现象并非仅出现在,有些学者也对此表示赞同。而有些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革命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首个新文化样态”[]并指出红色文化是在中国领导下,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建设新时期进程中产生的精神文化及其物质载体的总称。这样界定红色文化较之前虽有很大进步,但如果单纯从这个角度定义红色文化,似乎并不能真正起到科学认知红色文化,发挥红色文化应用价值的作用。
红色是自然色系,象征着积极和热情,之所以给文化冠之以“红色”,是因为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特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带领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独立,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在此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文化,印证着血的历史,也象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开始朝着自己心中坚定的信念走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我们获得了胜利并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继续向前,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必然是经过了有效取舍、凝练和整合的文化,必然体现着要为中华之崛起而不懈努力的信念。所以,红色文化真正的涵义是在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所有坚定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能凝聚社会正能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影响的文化现象。
山西儿女在不同时期为了山西的发展,为了祖国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这些实践中产生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这些红色文化因与山西地方结合具有地方特色,与山西的人文环境相适应,是一种更容易被山西民众所接受的文化,因此我们必须传承和弘扬的山西的红色文化,它是我们构建的正确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是建设山西不可或缺的无形的力量,“激励全省 3600 万人民开拓进取、激浊扬清、重塑形象、再铸辉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人民服务,心系人民的廉政文化。但究竟什么是廉政文化,学界的定义形形色色,廉政文化并非大众文化,它是与统治阶级利益及统治地位密切相连,具有阶级性,是以廉洁从政的理念为基础,以执政为民为最终目的文化形态。自中国执政以来,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遵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执政为民,以此为基础的社会实践中必然会产生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廉政文化。从这个角度看,廉政文化的实质是红色文化,它是从红色文化中分流出来,与中国的执政地位密不可分的执政文化。
中国成立至今经历了90多年的风风雨雨,随着国际环境的日趋复杂、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国必将接受更为严峻的挑战,历史向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执政党建设势在必行,保持党的纯洁性迫在眉睫,而其中廉政建设举足轻重。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中国进一步强调廉政建设,并且将是否能够廉洁从政提升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习同志曾指出,我们要“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在笔者看来,“不敢腐”是外力强制作用的结果,无外力强制则趋向“敢腐”,“不能腐”是迫于腐了之后的恶果,若结果不够恶劣,则趋向“能腐”,只有“不想腐”才是进行廉政建设,治理腐败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不敢腐”和“不能腐”所想要实现的最终效果,才是釜底抽薪之策。要想做到“不想腐”关键是从其价值观上进行正确引导,廉政文化在其中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为此,我们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山西的红色文化是中国源远流长红色文化中有着明显地方特色的文化支流,其中也不乏优秀的廉政文化,但是其作用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发挥。近日,“山西出现的系统性、塌方式腐败,除了‘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工作方面的原因外,也与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和灵魂被腐朽落后文化浸染有密切关系。”[]文化兴国必先文化兴党,山西要充分发挥山西优秀廉政文化对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保持党思想上的纯洁性,确保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以全面贯彻。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宏伟目标,为进一步实现这一目标,提升法治文化软实力,法治文化再次被提上日程,但究竟什么是法治文化,学界对此依旧没有达成认同。有学者认为“法治文化可以分为理念上的法治文化和制度层面的法治文化”[],有学者认为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分支,是“随着现代法治社会的构建而出现的一个全新的概念。”[]
法治文化却是伴随着法治社会的建设而产生的新概念,可以分为理念上的文化和制度上的文化,但是对于要充分发挥其积极引导作用的法治文化来说,它是特指承载在法治制度、法治行为背后,展示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原则的思维方式和精神风貌。就法治文化的本质而言,它是属于红色文化范畴与法律、法制、法治密切相关的文化,是法律、法制、法治文化化的结果。通过法治文化可以对人们内心进行积极引导,使人们发生自在、自觉、自为的能动意识,进而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力。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导向作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全社会依法行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有序状态。
山西的法治文化源远流长,推进山西法治建设就必须要弘扬山西的法治文化,发挥法治文化的积极作用。弘扬法治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将法律制度化转化为法律、法制、法治文化化,而法治文化化并不单纯指建设法治文化,而是在建设和完善法治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和弘扬法治文化,将法治文化内化于心,树立源自于人民内心的真正的法律权威,如此才能更有效、更自觉、更积极的将法律精神外化为遵章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省、依法治国的真正目标。
综上所述,弘扬山西“三大文化”是发挥山西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其中与中国产生之后的廉政文化是与执政地位密切相关的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执政文化,法治文化是与依法治国策略相辅相成、与法律、法制、法治密切相关的法律文化,它们都是依附于物、人、制度等多种载体之上的精神文化,就其本质而言,都属于红色文化范畴,都是通过对精神文化的积极引导,通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要充分利用山西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法治文化资源,发挥地方文化更容易为地方人民所接受的优越性,继承和弘扬“三大文化”之正气,为“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项目名称:本文系太原工业学院院级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山西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