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农文旅融合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消费需求热点所在。当前,山西农文旅融合发展步入提质创新阶段,休闲农业示范点、传统村落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已成为山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集聚融合生态农业、历史文化、旅游体验三类资源,发挥农文旅产业在拉动内需、提振消费、城乡融合的促进作用,是释放农村地区资源价值与要素活力的重要抓手,是激发农村地区经济潜力的有力举措,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加大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建立完备的农业遗产档案,监测遗产所在地农业资源、文化、知识、技术、环境等现状并制作、保存档案。设立山西农业文化遗产标志,确保基本功能、范围和界线不被改变。保护三晋文化特色,彰显山西作为黄河流域文化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的农耕文化特征。落实中央对黄河文化的保护要求,重点开展汾河流域的农业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落实中央对长城文化的保护要求,彰显山西段防御性军事聚落在长城文化廊道中的文化地位。
发挥农业文化遗产多维功能。继承和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在农田引排水、农业经济、水利工程等方面的既有功能,与新建的农业设施合理协调,最大程度发挥农业文化遗产的使用功能。加强与遗产周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景观实现整体保护展示,发挥农业文化遗产的科普教育作用,面向公众开展农业文化、水利科技等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和引导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的村庄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功能完备、特色突出、示范带动力强的美丽乡村,带动休闲农业、生态观光、文化节庆、科普教育融合发展。
提升公共文化场馆利用率。对一些乡镇公共文化场馆进行旅游化利用,为原先利用率不高的场馆导入更多展览活动、旅游活动、研学活动,提高场馆的使用效率,培育更多活态化内容,纳入民俗文化旅游线路,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
活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关键的内生性公共文化资源,对非遗资源的活化展示是农文旅融合的重要内容。结合人们的旅游需求,将非遗资源的文化元素转化为场景和故事,通过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创新,带给游客全方位的体验。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采用适当形式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遗产资源,并与旅游各个环节相衔接,打造乡村文化展馆、乡间主题客栈、非遗文创商店、民俗文化剧场等。
鼓励民俗文化表演进景区。将更多的民俗文化活动开展到景区、度假区中,开展“非遗进景区”“送戏进景区”等活动。以政府购买服务或补贴的方式,整合辖区内的演出团队,让民间传统文化演绎和民俗文化表演成为景区的常态化演出。鼓励专业艺术院团积极打造旅游演艺轻骑兵,增添农村地区旅游核心吸引力,丰富农文旅产品供给,加速释放人们对农文旅的消费需求。
打造特色民宿品牌。尊重历史文化风貌,打造“住民宿、看民俗、品乡愁”的特色民宿品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文物建筑等资源突出乡村民宿特色,将农耕文化、传统工艺、民俗礼仪、风土人情融入乡村民宿产品打造之中,规划建设一批既有“土味儿”又有“品味儿”的民宿产品。鼓励乡村民宿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增强与周边旅游景区的文化互动。
延伸农文旅产业链条。深入实施农文旅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加快培育农文旅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文旅产业集群,打造覆盖农事体验、农业观光、节庆活动、民俗居住、农家餐饮、农产品礼品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全产业链。全力扶持村镇旅游,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将本土人文风情、民风民俗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建设特色小镇与度假村。通过搭建“旅行社+农产品”“自驾游+后备厢”等方式,设计制作一批融入山西地方标志性文化元素的文化旅游商品,实现文化创意与旅游资源的深度嫁接,使具有地域标志性文化符号的纪念品成为游客来晋的“必购品”,成为省际、国际友好往来、民间文化交流的“必需品”。
发展智慧化观光农业。引进现代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中的核心技术资源,推动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全链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坚持以农业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农业旅游由传统观光向生态体验转变,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大力发展“互联网+生态农业”,以信息、数据、技术等要素支撑现代农业与农业旅游发展。
促进文旅资源数字化。发挥新技术对产品开发、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持续推进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和旅游产业数字化。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文化数字资源,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加强公共文化场馆“一卡通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非遗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发展,在全省农村地区打造一批线上剧场、线上演出、线上展览。
助力配套服务网络化。在消费回暖的背景下,大众对出行的安全健康更加重视,智慧旅游的优势进一步凸显。火爆的线上“云旅游”项目是旅游产品顺应时代升级的产物,智慧旅游成为新的发力点。应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处理资源,继续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县域农业文化旅游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对接山西智慧旅游云平台项目,针对旅游消费者提供行前旅游营销与信息服务、行中文化旅游移动智能体验与行后社交网络分享的旅游信息闭环全链条覆盖,实现更高水平的“一机游山西”,全面推进全省智慧农文旅便民服务落到实处。(作者: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闫琪 侯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