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多少事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辉煌故国,青史雄峙六百年;煊赫余踪,浩歌飞漾三千载。在山西历史的漫漫长河,春秋时期的晋国可以说是一道最耀眼的浪波,留下了诸多惊心动魄的篇章以及无数灿烂辉煌的文化奇珍。值得今天的我们为之骄傲,也应该是一份值得敬畏、可以借鉴的文化瑰宝与精神遗产。
张恒先生所著《风云晋国》,思路畅达,语言凝练,学术依据靠实,取材准确精当,资料丰富多彩,故事引人入胜,称得上是一本别开生面、深入浅出,能够为广大读者群体提供高品位阅读体验的书籍。其中,见地独特的看点不胜枚举,兹将其简介如下,作为引申阅读的提引:
周武王逝世成王继位时,差不多已有十三四岁,而封其同母胞弟叔虞到“唐”约在登基10年后,此时叔虞至少也十八九岁了。且其“有令德”勇武“善射”,出土青铜器“晋公盘”铭文中,甚至有“膺受大命,左右武王”等字样,无疑是一位杰出的青年。所以,成王将其封到自然条件较好、农耕便利的“河、汾之东”,未必是来自一次玩笑,很可能有着更深远的考虑。
叔虞受封的“唐”地仅“方百里”,在当时至少50多个诸侯国中只是个三等小国,但其就藩不久即将“唐”地治理得大有起色。叔虞逝世后其子改“唐”为“晋”,此后晋国即不断超越,渐至崛起,最终成为冠绝当时的顶级强国。《左传》中有齐桓公“始霸”、晋文公“一战而霸”、秦穆公“霸西戎”与“文、襄之霸”四处记载,“襄”即文公之子晋襄公,就是说“四霸”中晋国就占了两“霸”。其原因就是,晋国往往敢于突破陈旧桎梏,勇于变革求强,能够在起伏跌宕中不断攀高。
1992年发现的“晋侯墓地”,是晋国早期9位国君与夫人的墓葬,出土文物溢彩流光,精美绝伦。最有代表性的晋侯苏钟,355字铭文为此前青铜器从无发现的刃具凿刻,并记录了一场史书无载的晋军远征,为晋国高超的制作工艺与早期军事实力提供了绝佳的历史信息。
晋献公在位26年,“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吞并了一个个诸侯小国,使“晋彊”扩展到如今晋南全部与黄河对岸陕西、河南一带,为晋国走向强大夺得无数物质资源,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但却因宠信骊姬留下了乱国的骂名。然而,献公与三位公子冲突最激烈的几年,聪明机巧、往往能够“十言九中”出主意的骊姬,更可能是献公与三位公子权力斗争的政治帮手。
晋文公流亡在外19年,《史记》中称归国登基时已62岁。但坎坷跌宕的人生磨炼,使其具备了相当机敏的政治智慧。所以,成功破解了即位初始几乎被敌对势力焚宫烧死的危机,继而采取一系列革新举措,做到了“政平民阜,财用不匮”。又在“城濮之战”中击败楚国,跃升为诸侯“盟主”。但是,通过《左传》中其祖父在其父出生时为之取名的往事推断,文公归国年龄绝非62岁,至少也应该小于43岁。
晋灵公颇得史书恶评,但其“不君”之罪也不过是“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等。而其作为文公之孙、襄公长子,七岁继位时却遭到赵盾等权臣一再阻挠,襄公夫人“号哭”哀求半年才勉强登基,此后一直遭受赵盾摆布,内心的郁闷怨愤可想而知。14年后灵公长大,自然希望铲除赵盾,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夺回权力。所以,对其不公正的评价很有反向思考的必要。
2022年9月,以张连印少将在家乡左云的植树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报告文学《绿化将军》由山西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张连印到底是谁?他经历了什么?做出了什么贡献?是什么吸引人们持续关注他的事迹呢?
张连印1945年1月出生,他年仅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因为家庭生活太过贫困,两年后母亲改嫁他乡,六岁的他被爷爷奶奶抚养。但是,疼爱他的爷爷奶奶也在他十三岁和十五岁时相继去世。张连印永远都记得,在那些少年孤独的日子里,善良的同村乡亲们给予了他无私的、温暖的帮助。1964年3月,张连印十九岁时,村干部和公社领导推荐他报名参军。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当兵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张连印的家乡就这么把这件有机会改变命运的好事给了他这样一名孤儿。
张连印入伍后,在部队不断进步,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将军级的领导干部。地位的提升、身份的改变并没有使张连印忘记他的家乡。2003年退休后,张连印放弃城市安逸生活,怀着对家乡父老的一片感恩之心,毅然携妻回到山西老家左云县张家场村,开始了绿化荒山、防风治沙、改善生态、造福村民的奋斗历程。面对环境恶劣、初战失败、资金短缺、设备不足、缺乏技术、苗木意外损毁等困难挫折,老人矢志不渝,迎难而上,即使身患癌症,依然奋战不止……十九年过去了,张连印带领团队共植树1.8万余亩、205万株,为左云县环境改善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和乡亲们的艰苦努力下,昔日荒山野岭、风沙肆虐的家乡,如今河山披翠、绿水青山。正因为他的巨大贡献,202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张连印“时代楷模”称号。颁奖词对他评价颇高,称他是“新时代的甘祖昌”“穿军装的杨善洲”,“初心使命的真挚坚守者、‘两山论’的生动践行者、革命传统的模范传承者”。
《绿化将军》一书是由军队退休干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禹保东(禹宝东)撰写的一部纪实性报告文学。该书分为回乡、初战、植绿、立约、致远、抗癌、守诺、传承、攻学、亲民、苦守、壮心、严明、清风14个部分,共30万字,还包括46幅图片。通过这些章节和图片,生动展现了张连印少将四十年军旅生涯,十九载治沙之路。本书笔墨重点放在老将军退休后十九年回村植树造林、报答父老乡亲的绿色战场上,书写了一位军队高级干部、优秀员、最美退役军人的家国情怀和生动感人的曲折故事。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连印转换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初心,在他的身上,闪耀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续发展的精神光芒。
作为一本人物报告类型的作品,本书的作者并没有对主人公做全面宏大的历史叙述,而是采取板块式结构,截取人物人生的一些横断面来写,以典型片段和细节,极力描述环境氛围,增加代入感,从而强化读者对人物处境的感同身受,引发对人物理解的情感共鸣。作者立意明朗,情绪饱满,语言别开生面,尤其强调用富有情趣的细节,展示人物的真情实感、个性特征,挖掘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凸显人物亲和睿智、外圆内方的个性。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作品赖以立身的根本,本书中,像这样有血肉有立意、既真实又独特的细节和故事处处皆是。可以看到作者在资料的掌握上下了大功夫,占有了丰富的资料,素材扎实,再加上严谨细致的写作态度,整部作品言而有据,据而有信。
本书中的这些照片,无一例外都是即时抓取的现场照片,沧桑的面容,关节粗大的手指,沾满泥土的裤脚……不加修饰,不做美化,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张连印将军在实施他“将军绿”的漫长战役中的一个个瞬间,真实感和现场感并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一图胜过万语千言,令人百感交集。
习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本书的出版契合了新时代、新形势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契合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要求,是一部具有典型性意义的主旋律作品。通过本书,可以激励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本书记录了作者实现自我意识的探索与觉醒过程。不同于常规的传记写法,本书勾勒出传主不同时期的不同面貌:抗争时代时的“勇气少女”,母亲催婚时的“叛逆少女”,与流浪狗交谈时的“幻想少女”,设计内衣时的“先锋少女”……充满灵气与俏皮的文字风格,给读者酣畅淋漓、笑泪交织的阅读体验。
本书为作家张炜散文精选集,收录40余篇文章,共3辑,为“感怀”“思悟”“凝望”。有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讲述,有对事物的感悟,有对社会现象的揭示,有对人性的思考,有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赞叹。作者思考深刻、洞察敏锐;文笔细腻,用精准的笔触,描述了所历所见所感所思,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的寓意和文学的魅力。
本书是景作人近十年的乐评合集,主要内容分为歌剧评论、乐团评论、音乐普及、人物评论、音乐会评论几个部分,收录景作人先生近年来发表在《文艺报》《音乐爱好者》杂志、《音乐探索》杂志等主流音乐媒体的乐评文章百余篇,内容专业度高,文字时而大开大阖,时而诙谐幽默,能够带领读者从另一个角度去欣赏音乐、了解音乐家。
本书以心理师爱君和毛绒玩具“鹿儿”的有趣对话为开端,引出一个个温暖而富有启迪的智慧故事、精准答疑及叙事体验,内容涵盖儿童青少年成长、亲子关系、情绪管理、习惯养成、个性突破、职业追求、恋爱婚姻、婆媳关系等领域,多元呈现后现代叙事思维和技巧的落地生根、开枝散叶、蓬勃绽放的样子,陪伴人们去创造多种美好关系、生活情趣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