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山西老照片:城市乡村保留清朝面貌有老陈醋味道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100多年的山西省是什么样的面貌呢?这些拍摄于1914年的老照片可以为大家提供直观的印象。这个晋商的发源地、生产老陈醋的大省,有着古朴又略显贫穷的外在形象。照片由美国人弗兰克·尼古拉斯·迈耶拍摄。
辛亥革命后,阎锡山开始主政山西。原本他是同盟会会员,但在做了山西都督后,积极向袁世凯靠拢,打击同盟会山西分部。他在1915年甚至支持袁世凯称帝。
蒲州即今永济市,古称蒲坂,是中华民族发祥地的核心区域,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这里为“天下之中”。唐朝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大家耳熟能详,这鹳雀楼即位于蒲州境内。
拍照时距离清朝灭亡刚刚两年,各项社会变革尚未深入开展,城市乡村的面貌和百姓的生活方式基本没什么变化。也就是说朝代实现了更替,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实质性进步。
这条道路泥泞不堪,留下长年累月形成的深深的车辙,给人以历史的沧桑感。古人云:“前面有车,后面有辙。”车走多了,路上留下两条平行的车辙。
这是100多年前山西农村的典型景象,看上去有点荒凉破败。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世世代代生活于此。
每辆车有三匹骡马来拉,看来并非普通人家。不过,马车是传统的木制车轮,没有减震装置,人坐在上面会感到颠簸不堪,非常难受。在那个时代里,这种车型显得很落后。
山西境内黄河岸边有诸多渡口,都是历代漕运的重要码头,风陵渡、蒲津渡、大禹渡等,在历史上曾经热闹非凡。
那时候山西各县仍以自然经济为主,各家各户自给自足,集市上的商品交易也比较简单,一般就是张家把自己田里生产的粮食卖出去,从李家买来做衣服的棉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