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 阅尽沧桑人未还——记山西省十大新锐景区雁门关景区(组图)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原标题:雁门关 阅尽沧桑人未还——记山西省十大新锐景区雁门关景区(组图))
在第二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山西十大新锐景区脱颖而出,雁门关景区位列其中。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具魅力的边塞风光,风云际会的历史演绎,声扬中外的知名度,雁门关向世界展示出新时代的风姿。今天,中外游客来到雁门关,聆听前朝故事,观赏雄浑气象,抒发胸中情愫,留恋忘返。
雁门关景区正式开放的短短几年内,游客人数不断上升,包括港澳台、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2013年,景区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2.5亿元,带动就业5000人。2014年接待游客7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带动就业600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2%、20%和20%。2015年,在刚刚过去的“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雁门关风景区接待游客4.2万人,同比增长25%,门票收入126万,同比增长50%。
这种爆发式的增长,体现出新锐景区的特色。而代县近年来对雁门关景区的建设、开发、管理,使这座“中华第一关”的形象名至实归,作为中华民族开放和坚守的象征,阅尽沧桑的雁门关迎来了新生。建设——把金字招牌变成金饭碗
雁门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发展旅游业的金字招牌。为此,代县县委、县政府近年来致力于把雁门关建设成为中国关隘文化百科全书式的旅游景区和在中国享有极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旅游目的地,打造中国关隘文化旅游第一品牌,把旅游业的金字招牌变成经济发展的金饭碗。
雁门关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发建设必须有科学的规划。在大规模开发之前,景区深入实地勘察,组织专家论证,编制了《雁门关文物保护规划》等研究报告,为雁门关风景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2009年,雁门关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正式上马,三年时间内投入近4亿元,完成了景点复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生态治理、软件配套、市场开发等6大类106项工程,将一个前后绵延7公里,覆盖面积30平方公里,集“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边塞文化旅游目的地呈献给了游客。
修复后的雁门关景区,再现了600年前明代雁门关全盛时期的风貌。今天人们来到雁门关前,傅山先生手书的“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使人肃然起敬,雄伟壮观的镇边祠、天险门、雁楼、关城城垣、雁塔、点将台、地利门及宁边楼、关帝庙、瓮城门、明月楼,让人耳畔仿佛听得见千百年来的马嘶剑鸣、画角秋声,看得见一处处烽火狼烟、沙场刀影。人们进入雁门关脚下的雁门关村,以及腰铺驿站、后腰铺驿站、阜戈寨民俗村、边贸街,一处处农家客栈、商号、手工作坊、晋蒙会馆,再现着昔日雁门关商旅云集,边贸活跃的繁华景象。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使雁门关景区正式开放不久就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2011年5月,雁门关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然而雁门关景区管理局没有就此止步,从2013年开始,又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根据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要求和标准对环境进行了彻底的整治,使景区的环境卫生和旅游市场更加规范,在省旅游局组织游客满意度调查中受到表扬,并荣获中国旅游电视协会“第四届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光荣称号和2013年度“旅游业最美中国榜”称号。开发——让雁门关文化走向世界
2015的第一场雪,在雁门关来的比往年更早些。深秋季节,山川平原还是一片金色,雁门关上却已经白雪皑皑。
此时此刻,站在雁门关极目远眺,但见长城内外山花烂漫,层林尽染,经霜的草木将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在周边铺张开来,高高的山头上,白雪如同一层薄薄的面纱,使一向以苍凉凝重著称的雁门关竟变得如此妖娆神秘,引得无数游人纷纷前来踏雪赏景。
雁门关不仅有壮观的人文建筑,也有迷人的自然景观。在恢复关城面貌的同时,景区为了改善植被环境,先后绿化种树500万株,播种花草2500公斤,封山禁牧恢复植被20平方公里,使雁门关的植被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形成了山坡落叶松和阔叶林枝繁叶茂、雁门古道两侧鲜花五彩缤纷、关城内外绿草如茵的绿色生态景观,使今日雁门关更加美丽,无论阴晴雨雪,都显示出独特的风姿。
雁门关享誉世界,不仅在于它是古老长城上最重要的关隘,更在于它对中华文明发展发挥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文化。因此,雁门关景区成立以来,在尽力恢复关城原貌的同时,对雁门关文化做了深刻的挖掘。景区先后编纂出版了128万字的大型景区志书《雁门关志》,印制了《雁门雄关》宣传册,编印了《雁门关民间故事》,制作了《雁门关导游图》《雁门关碑文辑》《雁门关楹联辑》和《首届雁门关国际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集》,制作了《走进雁门关》宣传片,拍摄了《浴血雁门关》数字电影等等。结合当地民情风俗,景区又开发了剪纸、面塑、刺绣等民间工艺品,开发加工了土特产品,研发了旅游纪念品等7大类30多个品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雁门文化的魅力,将雁门关文化的深厚内涵呈献给世界。
随着旅游业态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型向复合型休闲度假旅游业态转变,雁门关景区适应形势变化,满足游客需求,组建了专门的文化演艺队伍,每天免费为游客表演地方小戏、二人台等节目,并增设了骑马、射箭等与古战场密切相关的游戏活动,在极大地弘扬和丰富雁门文化内涵的同时,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打破了景区旅游收入单一的格局。
雁门关景区于2011年正式开放以后,立即投入强有力的宣传攻势,在不断完善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景区大力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宣传活动将雁门关的形象迅速推向市场。“雁门关国际边塞旅游文化节”“雁门关国际摄影艺术展”“雁门关国际摔跤节”“穆王巡边”等一项项大型文化节日、文艺活动,结合电视、广播、报纸、期刊、宣传手册、书籍等媒体渠道的推广,以及机场、高铁、地铁、车站、高速公路等重要场合铺开的大规模广告宣传,让雁门关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极大地提升了雁门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管理——向一流服务水平迈进
雁门关景区在建设、开发的时候,就确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雁门关的文化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景区正式开放短短三年时间便名声遐迩,游客如云,出现了井喷式发展的势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景区管理局几年来着力整合旅游资源,不断强化市场促销,切实加强行业管理,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努力提高景区的服务水平。
高标准建设,高标准要求。201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雁门关风景区确定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以后,景区管理局把创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工作与创建国家5A旅游景区紧密结合,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入手,按照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的相关要求和景区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的主要内容,搭建了科学合理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框架。经过搜集整理、系统编写、研讨论证和反复修改,于2014年4月20日发布了《雁门关风景区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这一体系形成了以打造标准化的旅游环境为目标,以相关法律、法规及通用基础标准为统领,以三大标准体系为构架的新型标准化运行管理新格局,有力地推进了景区的旅游标准化建设,为全省、全国提高旅游企业规范化水平做出了示范。
安全工作是景区运营的头等大事。为了让每一位游客安全而归,满意而归,每逢重大节假日、旅游黄金周期间,雁门关景区都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游客疏散方案,领导分区域分工负责,职工按景点和路段负责,不留死角地把服务、管理和安全监管落实到人。201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景区职工取消假期,全体出动清运垃圾,检修设备;宾馆饭店,农家乐饭店整洁一新,备足特色美食,以物美价廉、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游客们的高度称赞。
员工素质是服务接待水平的关键。雁门关景区几年来不断强化员工队伍的服务技能培训,先后开展了饭店服务、会议服务和导游大赛活动,通过培训、比赛选拔,促进旅游接待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加大对景区宾馆、酒店、商铺、农家乐等服务网点管理的力度,对服务网点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规范了从业人员的行为,提高了服务质量,彻底杜绝了强买强卖、围追兜售、价格欺诈等行为。
“春来最爱七峰环,舒卷云光拥翠绿。南望丹屏翠障开,清秋月映俨蓬莱。”这是前人对雁门关美景的描述。今天,雁门关景区的开发者、管理者们没有辜负前人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将这座凝聚了几千年沧桑的雄关重塞妆点成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最佳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亚洲·大中华区最负盛名旅游景区”“山西省新锐景区”……盛名胜景,相得益彰。
概况: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誉为“中华第一关”。雁门关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
交通:从太原市出发由大运高速公路新广武出口下高速,西折至208国道南行8公里进入景区。
游玩:攀雁门古道,登雁门关城,赏二人台地方小戏,纵马驰骋,弯弓射箭,领略边塞风情。
饮食:有高中档宾馆酒店;也有烤红薯、烤梨、烤山药蛋等地方小吃;更吸引人的是富有胡汉风味特色的农家乐,农家饭味美价廉,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