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古树名木是自然与文化的“双遗产”。山西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对其珍贵的生态、经济、科研等多重价值的挖掘,为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和普及生态知识,促进林业生态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从即日起,本报特别推出“聚焦山西古树名木”专栏,敬请关注。
山西,被誉为“表里山河”“华夏文明的摇篮”。境内山川秀丽、宫观林立、钟磬相闻、书藏宏富。且不说尧、舜、禹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李世民起兵太原等逸闻掌故,单是那些藏匿于古刹名寺、山野乡间的古树名木,就足以道出三晋大地千百年来的风云际会。
山西省林业厅总规划师张云龙向《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介绍,山西历史文化悠久,古树名木作为古老文明的象征,分布广、种类多、数量大。散落在山西的百余处古树群、20余万株古树名木,历经千百年沧桑,记录了大自然的历史变迁,传承了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孕育了自然绝美的生态奇观,保存了弥足珍贵的物种资源,承载了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对其生态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科研价值和景观价值的探寻,更为当前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棵古树就是一个基因库,一棵古树就是一个活文物古树名木被社会各界冠以多种美誉。还有学者认为其唤醒了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名片。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古树名木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2016年1月,山西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收到的19个议案中,就有关于制定《山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议案。目前,已进入立法程序。
山西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毕建平介绍,山西历来重视古树名木保护。早在1936年,山西就出台了《各县古树保存通则》。近年来,省林业厅已累计安排1500万元用于古树名木保护;省绿委办编印了《山西古树名木名录》,出版了《三晋古树群》,4万余株古树名木有了“身份证”;省森林公安、林政等部门不断强化执法,使全社会形成了依法呵护古树名木的自觉性。
太原市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出台了《太原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大同、晋中、长治、晋城、临汾均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辖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部分市、县将古树名木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张云龙表示,只有加快制定省级保护措施,使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利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在继续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古树名木保护,深度挖掘古树名木人文底蕴,才能更好地体现古树名木的价值。同时,在保护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政策、技术“两条腿”走路。
山西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玉龙介绍,山西已制定发布了《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范》《古树名木养护管理规范》《古树名木评价技术规范》和《古树名木鉴定技术标准》4个地方标准,每年还开展全省范围的保护复壮技术培训,以此强化古树名木保护的技术支撑。
9月28日,山西省古树名木保护专家、晋祠博物馆园林部主任张树民向记者介绍了古树复壮修复措施,其中用于改善根部环境、促进根系生长的“复合渗水通气装置”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晋祠圣母殿前的左扭柏下,张树民将一根用于根部复壮的管道抽出地面后,只见新生的细小根系遍布管壁。
毕建平深谙历史掌故。他介绍,“夏朝,建立在晋南;商代,山西是其主要统治区;晋文公、魏孝文帝等曾在山西指点江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认为是天人关系,因此,植树造林的行为便被冠以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每个朝代中延续。”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新平认为,山西古树之多与我国古代农耕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孟子》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之句;著名诗人王安石在《赋枣》中写道,“种桃昔所传,种枣予所欲。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千百年来,人们对树木的赞誉不绝于耳,山西作为历朝名都重镇,自然是传承生态与文明的要冲。
张树民则从祭祀的角度阐述了这一现象,他以晋祠的周柏为例介绍,周代松柏被作为高等级的墓地植树,以象征生命的永恒,并增添墓地庄严、肃穆的气氛。在《古微书礼纬稽命征》中记载,“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
当然,随着朝代的更替,松柏逐渐从国君陵上的专利,成为凡人坟上的标记。在晋祠博物馆就能看到,隋、唐、宋三朝,晋祠植树以槐为主;明朝的主角为银杏;清朝则又变成了皂角。
不过,山西境内的古树名木仍以松、柏、槐居多。尤其“洪洞大槐树”有着极高的知名度,被海内外华人誉为“炎黄子孙的根”。洪洞县为挖掘“根祖文化”,自1991年起,连续26年举办了寻根祭祖节,每届祭祖节都有数以万计的各界人士云集洪洞,表达对老家的深情厚爱。
毕建平撰文感慨,千里寻根能不记住洪洞大槐树的浓郁乡愁?观唐风晋韵能不感怀晋祠周柏隋槐的千年厚重?传承红色精神能不领略武乡红星杨、兴县六柳亭的伟岸风采?游历天下能不观赏与黄山松、云栖竹齐名的卦山柏的古劲苍姿?为官忠良清正能不吸取狄公村唐槐的母教子行?回味自然美食能不想念交城骏枣古树群的历史积淀
名园庙宇易建,古树名木难求。山西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为保护这些闪耀着历史文化色泽的古树名木,留住百姓乡愁的重要印证,近年来除了在政策和技术上破题攻关,在宣传教育中也付诸了极大努力。
目前,由山西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导编著的“魅力古树名木看山西系列丛书”正陆续出版,包括省卷、市卷、县卷、景区卷等多个系列。同时,中央电视台、《山西日报》、中国林业新闻网等多类型媒体的宣传,也为增强公众保护古树名木的参与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9月27日,记者在交城县卦山景区看到,与古柏合影者多过与寺庙合影者。游客李明齐表示,以前到卦山游玩只知道看“山形卦象、千年古刹”,后来在网上看到了卦山的新宣传才知道,古柏才是卦山之“魂”,所以欣赏的视角便发生了变化。
交城县林业局局长程通彦表示,只有让古树名木从山头走上镜头、从幕后走到台前,才能让人们真正认识古树、走近古树、感受古树、保护古树,进而营造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
自2010年至今,交城县编辑出版了《交城珍稀古树》《交城古树魂》等一系列书籍;交城县电视台拍摄了古树名木系列专题片,在黄金时段持续播放近一个月;县林业局牵头建设了一批古树名木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
为赋予古树名木新的生命力,让人们更好地记住它们,山西省古树名木保护专家曹国平还专门为交城的古树名木取了名字:“凤凰松”,似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凤凰,尾羽飘洒、傲视前方;“牛头柏”,其树根形似一头卧牛,五官俱全,悠然自得,憨态可掬
毕建平表示,先祖们手植树木,许是寄寓了许多期冀,他们把对后世子孙的教诲,都化为一篇篇绿色的铭文。而今,聆听一棵树,便能接受来自远古时代的生物密码;阅读一棵树,便能追寻一段难以忘怀的绿色记忆;观赏一棵树,便能体验魅力古树独特的风姿韵律;抚摸一棵树,便能感受年轮沧桑悠久的历史文化。
如是,必当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倾力保护古树名木,探寻非常价值,弘扬传统文化,助力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记者 吴兆喆 通讯员 水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