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上海背后鲜为人知的移民文化

2023-04-12 12:43分类: 上海风俗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6年前,心怀梦想的我,从家乡不远千里来到大上海,在陆家嘴被高楼林立的大厦所震撼,在南京路被上海的文化,人流所吸引,转眼来上海6年有余,对上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前几天与公司的几个上海本地同事闲聊,讲起他们本地人父辈、爷爷辈的移民历程,当年很多因逃难、寻亲、务工等原因来到上海,慢慢立足在这里,颇有感触:根据《2019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至2019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8.14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50.4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77.71万人。

  在1949年前,远东第一大城市,东方巴黎,夜上海,日不落之城!那,这个伟大的城市,在远东,最文明开化之地,移民之地,是由哪些人群来建成的呢?

  从解放后卢汉龙的《上海解放前移民特征研究》中可以看到,解放前上海居民来自北京合全国十三个省份,分布面极广,但以江、浙两省一名最多。在1950年,上海居民中,百分之77.3是苏南浙北的吴越移民!在剩下的22.7%中,苏北占13.7%(他们可从不辱骂上海人哦,杜绝地域歧视),广东和福建占2.1%,北方各省只占3.8%!

  上海开埠之后,有些人举家迁入上海,在上海扎根;他们和上海的原住民一样爱上海,把上海看成是他们的家乡,并且通过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去维系生计;他们认可和接受上海的文化和风俗,努力学习沪语;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融入上海这座城市,这样的人,叫上海的外来移民。

  1900年,上海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1928年,上海成为远东以及环太平洋沿岸第一大城市!1936年,上海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1%。解放后,上海为什么没有长足发展,国际地位影响力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是支援全国,中央需要拿这笔钱建设其中国落后的地区。1959年到1978年,上海财政收入上缴中央84%,20年一直占全国总额的15.4%!然而上海自己的财政支出只占上海财政收入的1.65%,交出84%自己只用1.65%,连续40年,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

  然而,上海自己每年只有2亿用于上海自己的基础建设!水电煤加上道路,医院,学校等等,以至于上海人民90年代,还在用解放前的马桶,三代人挤在爷爷解放前买的房子里!所以上海才会有鸽子窝住房问题,和外滩恋爱墙的风景。

  那时候上海住房困难到了什么程度?有孩子晚上睡在碗橱里(碗架橱)!有人晚上睡在棕绑床下面和鞋子睡在一起,另外棕绑床上面,晚上再隔块板子,睡一个人,弄出个三层阁!还有晚上睡在大橱上面的!最近热播剧《安家》中的朱闪闪都被调侃为壁橱公主。

  当年的移民,不是没有故乡情结,当爷爷辈们开口总是老家是乡下,上海人见面总是说,我是宁波人,你是无锡人我是杭州人他是苏州人,这里是大上海。既不是贬低乡土其实,也包括了对上海的认同,故乡和扎根的上海的认同做到了很好的有机结合。虽然操着不同的吴语,但最终融合成一个新的上海话。

  改革开放后,上海有了利润截留,才有资金可以发展。现在,上海从浦东大开发以后城市扩充,产业升级、人才需求倍增,吸引力全国各地有梦想的年轻人,来这个城市打拼,陆续成为了新上海人。

  然而现在还有一些人,随着商品大潮来到上海,他们只是想在上海捞金;他们身在上海,却拒绝接受上海的文化和风俗,不愿意遵守上海的法律法规,也根本不想融入上海;他们身上带着自己老家的某些穷规陋习,还时时刻刻试图把上海变成他老家那样的地方,这样的人,就像《安家》中的饲料大王林茂根一样,叫流民。

  人文相近,血缘相通,江浙各地的吴越人民相聚在几十年前的十里洋场,这是老移民!这些老移民带来的地方文化与上海本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共同融合而形成了独特的上海海派文化。

  希望新上海人不要一边说着上海人小气,一边抵制着上海话,另一边却誓要做个上海人。 要能学习,了解,尊重上海的历史传统文化风俗,了解适应新环境,热爱自己所在的城市。【原创】【杜绝盗文】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第一站上海!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七市一区文旅线路开启全国推介行程

下一篇:闵行城投正在招聘……还有其他更多岗位!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